讀古今文學網 > 再別康橋:徐志摩詩選 > 在哀克剎脫(Exeter)教堂前 >

在哀克剎脫(Exeter)教堂前

這是我自己的身影,今晚間

倒映在異鄉教宇的前庭,——

    一座冷峭峭森嚴的大殿,

     一個峭陰陰孤聳的身影。

我對著寺前的雕像發問:

「是誰負責這離奇的人生?」

老朽的雕像瞅著我發愣,

彷彿怪嫌這離奇的疑問。

我又轉問那冷鬱鬱的大星,

它正升起在這教堂的後背;

但它答我以嘲諷似的迷瞬,——

在星光下相對,我與我的迷謎!

這時間我身旁的那顆老樹,

他蔭蔽著戰跡碑下的無辜,

幽幽的歎一聲長氣,像是

淒涼的空院裡淒涼的秋雨。

他至少有百餘年的經驗,

人間的變幻他長短都見過;

生命的頑皮他也曾計數;

春夏間洶洶,冬季裡婆婆。

他認識這鎮上最老的前輩,

看他們受洗,長黃毛的嬰孩;

看他們配偶,也在這教門內,——

最後看他們的名字上墓碑!

這半悲慘的趣劇他早經看厭,

他自身臃腫的殘餘更不沾戀;

因此他與我同心,發一陣歎息——

啊!我身影邊平添了斑斑的落葉!

一九二五,七月。

對死亡的詰問,就是對生之意義的探尋。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才能更透徹地理解生命的輕與重。所以海德格爾才說「向死而生」。這首描述死亡的詩,是徐志摩詩作中少有的具有形而上意味的詩篇。我們說過徐志摩是個青春詩人,他的詩作似乎永遠帶著青春的清麗與流亮。而這樣一位青春詩人在思想中遭遇死亡之時,他的困惑,他的不解,他對生與死的思考,就體現在這首詩中。這種在死亡意識的催逼下產生的對生的反抗與逃離、對死的癡迷與嚮往,大概是很多年輕人都曾有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