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第十二講 周邦彥和詞的律化 >

第十二講 周邦彥和詞的律化

《清真詞》的律度和詞法

北宋中後期其他詞人

詞與音樂有密切的關係,初期的詞本來是可以合樂歌唱的。但是詞樂究竟怎樣配合?目前還正在研究過程中。根據我們對唐宋音樂結構的初步瞭解,以及對敦煌樂譜、日本唐樂譜和姜夔詞樂譜的解讀,可以知道,唐宋音樂的結構基本相同,但也有發展變化。許多新的詞調產生於新的樂曲。歌詞與音樂的配合經歷了一個由粗到細的過程。早期詞與音樂的配合並不十分講究嚴格的音律,只要合拍就可以,也就是劉禹錫所說的「以曲拍為句」。甚至可以不講押韻。每一個詞調也沒有嚴格固定的詞式相配。柳永的詞是否嚴於音律?目前只能根據他的詞式知道他在四聲的講究方面勝過前代詞家。歷代詞評家一般認為蘇軾詞不協律。所謂協律的標準應主要是指蘇軾以前的詞譜,而不是樂譜。即蘇軾的某些詞沒有按照五代宋初以來習慣的詞式和格律來寫。但是我們知道,蘇軾既然處在宋詞音樂由粗到細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那麼對他那些所謂不協律的詞就不應苛求,因為此時的詞樂本來就沒有形成嚴格的「律」。前人說秦觀詞「語工而入律」,但秦觀的詞作不多,尚不能形成音律的範式。蘇、秦之後,周邦彥作為知音識律的一代大詞家出現,對於宋詞音律的嚴格規範的形成應是起了關鍵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宋詞的律化其實始於周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