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三 從張先到柳永 >

三 從張先到柳永

從五代到宋初,表現含蓄的小令一直是詞的主要體裁,較為鋪張的長調雖然在敦煌詞裡已經出現,但文人的寫作很少。從張先開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到柳永大力作長調,宋詞的形式才得以基本完備。

張先(990—1078),字子野,吳興(今浙江杭州)人。曾任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杭州、吳興一帶鄉間。有《安陸詞》。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周邦彥)、白石(姜夔),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從張先的表現著眼,指出張先就像是北宋詞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關頭,在他之前,只以含蓄為主,聲色渲染和發揮鋪敘較少;在他之後的詞便聲色大開、鋪張揚厲,而張先恰恰處於中間,既不像溫庭筠、韋莊那樣含蓄,又不如蘇軾、柳永那樣豪放、細膩。當然這前後的變化與小令和長調的體制也有關,所以一般又認為張先作長調較多,是柳永的前驅。但由於張先才力不足,長調寫得不太高明,較有韻味的還是一些比較含蓄的小詞。其詞善於煉字,尤其善用虛字和「影」字配合,表現某種較難捕捉的美感。其中以「雲破月來花弄影」、「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三句最為著名,詞人因此而得了一個「張三影」的綽號。《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上片直寫送春時追挽流年的感傷,下片寫風起時對明日落花滿徑的揣度。雲破月,說明雲彩飄移的速度較快,花弄影,說明花影搖曳不定,這就通過雲月花影之間的動態關係寫出了風起時的情景,意境很美。《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這也是寫因傷春而醉酒,酒醒之後更加淒涼的心情。但在入夜人靜之時,一架鞦韆的影子被明月送過牆來,卻很新鮮,也可以作兩種理解,一是如俞平伯先生所說:「蓋值寒食佳節,明月中有人在打鞦韆」,「此處以動態結靜境,有人影似較好」。從詞裡「近清明」來看,時值寒食是可信的。因為寒食就在清明前兩天。而且古詩中寫寒食節打鞦韆的不在少數。另一說是胡雲翼先生引《草堂詩餘》說題作「懷舊」,那麼這鞦韆就不是泛指,而是指作者懷念的那人曾經打過的鞦韆了。鞦韆雖然空著,但「送過」二字賦予它一種動感,自然令人想到當初打鞦韆時「隔牆送過」的種種光景,作後一種理解,似乎更加傳神且含蓄。《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游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這首詞把寒食節白天的熱鬧和晚間的清靜分置在上下片裡。上片集中了賽龍船、打鞦韆、采百草、郊遊踏青的各種風俗,通過人們的活動把氣氛渲染得十分活躍,而後半片由動轉靜,末二句寫月照中庭的清明之景,飛絮雖然無數,但因為輕薄,月光下自然不會有投影,「無影」二字似乎無理,但只有在極靜之中人們才會注意到楊花無影飄過的動態,這就自然烘托出中庭的空靜,寫出了無聲之境。

另外,張先的《一叢花令》寫女子獨處深閨的愁恨,末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也極著名。《皺波軒詞筌》指出這句詞以「無理而妙」,即通過這個新奇的擬人化的比喻,道出違反一般生活邏輯的無理怨語,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女主人公自憐自惜、自怨自艾的深情。為此作者又被稱作「桃杏嫁東風郎中」。這首詞鋪寫細膩,介乎「含蓄」和「發越」之間。前人指出張先之後宋詞聲色大開,說明其詞在講究聲色方面確有比時人器局一新之處。

與張先同時的詞人還有宋祁(998—1061)。他也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曾和歐陽修一起修《新唐書》。《玉樓春》一詞使他得名一時: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鬧」字形容杏花開得極其繁盛的景象,傳神地烘托出春意的熱鬧,點染春天麗景極為生動,宋祁因此也得了「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雅號,可見時人對這一佳句的激賞。

由此可見,宋初詞風雖基本上承襲花間南唐余緒,但更趨於文人化,同時在風格上已顯示出由婉約向豪放發展的端倪,體制上也出現了由小令到長調的苗頭,這些都展示出宋詞將突破晚唐五代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的新趨勢。而柳永便是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人物。

北宋前期詞風至柳永而為之一變。柳永(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卿,出生於儒學仕宦之家。創作活動主要在真宗至仁宗的三十多年間,正是北宋文化經濟達到繁榮興盛的時期。他的生平大抵可分兩個階段:早年對前程充滿自信,入京後卻屢試不中。後來又在放榜時被深斥浮艷虛美之文的宋仁宗黜落。從此鄙棄功名利祿,自稱「奉旨填詞」,流連於汴京的秦樓楚館,為教坊樂工和民間歌妓填寫新詞,用流行的新聲寫下了大量俚俗的作品。內容大抵是描繪都市的繁華,備述行役羈旅之苦,訴說男歡女愛,抒寫離情別緒,反映下層市民尤其是妓女的不幸生活。柳永四十餘歲時釋褐入仕,生活和創作發生了很大轉變,雖不免有懷舊之詞,但早年的風情顯然減退,放浪的生活和俗詞的寫作也從此結束。後期創作有不少歌頌皇恩和粉飾昇平之作,宦游途中也寫下了許多羈旅行役之詞,洗盡翦紅刻翠之語,詞風由俗變雅。有《樂章集》,計二百多首詞。

柳詞代表著宋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大量創製長調:敦煌曲子詞裡原有一些長調,如《傾杯樂》、《內家嬌》、《拜新月》、《柳青娘》、《鳳歸雲》等,但一直沒有得到發展。花間、南唐、宋初詞所用體調均以小令為主。柳永精通音律,一方面借鑒和發展了敦煌曲子詞的長調,一方面以當時的新聲代替唐五代的舊曲小令,創製了許多篇幅較長、句子錯綜不齊的長調,並將原來的許多小令也衍為較長的詞調。他的《樂章集》所收二百多首詞中,長調有一百多首,絕大部分是前所未見或借用舊曲製成的新體。柳永以後,長調興起,並在此後的發展中掩過了小令。

其次,與長調的體制相應,他創造了以白描見長、鋪敘層次分明、細緻而又直露的藝術表現手法。長調本來宜於鋪敘,柳詞往往曲盡形容、淋漓盡致,不求含蓄,但講究結構嚴謹、層次清楚、首尾完整、工於點染,把抒情詩中融情於景的傳統與賦體敘事鋪寫的特點結合起來,又時有一二優美警句在篇中生色。例如他的《望海潮》: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1〕,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2〕。

描繪杭州的繁華和西湖的佳麗,便充分發揮了他用賦體手法寫詞的長處。這首詞上片先總述杭州的地勢形勝及自古繁榮的悠久歷史,又從湖上的煙柳畫橋寫到城中的風簾翠幕,概括出這個大都會人口密集的繁盛景象,繼之補足錢塘江的雄偉和險要,最後拈出市集上珠寶羅綺充盈之狀,進一步誇讚這裡的物阜民康。下片前半段專詠西湖,從湖山全景、四時風光、晝夜笙歌、湖中人物四方面分寫,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尤為著名,傳說竟使金主完顏亮聞之而起投鞭渡江之志。最後以頌美郡守作結。全詞「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又如他的《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離開汴京時與情人話別之作。上片從日暮雨歇、送別城外、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半句一轉,層層敘述離別場面,以清秋暮景渲染別離的苦味和留戀的深情,寫出複雜微妙的內心活動。下片想像別後情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今宵酒醒時恰是明早舟行已遠之處,愁中所見惟有楊柳岸邊的曉風殘月,而伊人早已遠隔煙波千里,其時心頭的冷落淒清也就自可體味。以下意猶未足,放筆直寫經年遠別的孤獨寂寞,寫得纏綿悱惻,盡情透徹,而又極富回味和感染力。這類好詞,往往能使雅俗共賞。又如《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來年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寫深秋薄暮時分江天蕭瑟的景象和遊子久滯異地的情懷,情景兼到,骨韻俱高。尤其上片中「漸霜風淒緊」幾句,境界宏闊蒼涼,蘇東坡曾贊「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此外如《傾杯》「騖落霜洲」中「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意境的清疏優美也為前人詞中少見。柳永慢詞將抒情敘事寫景打成一片的鋪敘方法和巧妙謹嚴的結構,對宋代文人詞具有深遠的影響。

再次,他將詞的內容由上層社會轉向都會下層生活,採用市井通俗淺顯的口語俚詞入詞,開啟了寫通俗白話詞的風氣。柳詞用俚語多見於那些描寫下層婦女閨中獨怨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信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3〕,只與蠻箋象管〔4〕,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寫女子終日思念薄情郎、無心梳妝的情景,上片和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內容和表現角度完全相同,但毫無溫詞的含蓄,而是以淺俗的口語直抒女主人公的怨恨;下片更是具體描寫把情郎留在家裡後卿卿我我的細節,雖然構思很新,但不免失於鄙俗。其餘如「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裡」(《慢卷軸》)等,也都是善於體會市井婦女心理的例子。儘管遭到後來不少詞評家的批評,如譏其「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李清照《詞論》)、「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徐度《卻掃編》)等,但柳永用俚詞口語更適合詞的表現特點,因而得以廣泛流傳,據說當時有井水處皆歌柳詞。用土語方言入詞的寫法,在柳永後也為詞人普遍使用。可見他在宋詞發展史上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知識點

《珠玉集》  《小山詞》  《六一詞》  《安陸詞》

《樂章集》

思考題

1.宋初詞的主導傾向是什麼?

2.為什麼說柳永詞代表宋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注 釋

〔1〕高牙:軍前大旗。

〔2〕鳳池:鳳凰池,中書省所在地,借指朝廷。

〔3〕雞窗:書窗,書房。

〔4〕蠻箋象管:紙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