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五 南唐詞 >

五 南唐詞

在五代,南唐詞是與西蜀詞並峙的一個詞派,也是在宮廷和豪門享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與西蜀詞相比,差別很大。首先,南唐詞人文化修養高於西蜀詞人:南唐地處長江下游,都城南京歷來是南方政治文化中心,詞人又都是帝王宰相等最高層的統治者,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都很高,在學術、藝術領域中有廣泛的涉獵和較高的造詣。西蜀君臣只知沉溺於物質享受和感官刺激,詞人多為宮廷豪門的清客,文化修養較差。其次,兩個詞派的來源也不同:西蜀詞大多從民間來,但很少繼承民歌樸素清新的優點,卻發展了其中不健康的因素,範圍限於風月脂粉,作用限於飲宴助興,不脫「伶工之詞」的身份,所詠之情多為妓情。南唐詞多從唐代抒情七絕來,格調較高,開始將詞引入歌詠人生的途徑,多少表現一些士大夫的思想感情,超過花間詞的艷科綺語,成為士大夫詞的先驅。再次,南唐詞人全力作詞,在詞的專門化方面前進了一步,不像溫、韋是「餘事作詞人」。〔13〕

南唐詞的主要作家是馮延巳和南唐二主李璟、李煜。馮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政治上無所建樹,人品亦遭時人攻訐。其詞集《陽春集》為後人所輯,混入他人之作較多。他的詞還是以寫男歡女愛為主,只是已寓有身世之感,頗多「旨隱詞微」之作,雖不失五代風格,但情致纏綿,語言清新,具有中晚唐七絕的風韻,已開北宋一代風氣。《謁金門》是他的壓卷之作: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芳徑裡,手挼紅杏蕊。

斗鴨欄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詞寫貴族婦女在深閨中孤獨無聊的動作情態,生動如見。相傳中宗見此詞曾問:「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有人以為此句有諷刺政治之意,實則未必。其佳處首先在描寫小風微波,用形容綢子的「皺」字來形容,一池春水平滑如綢的景狀便瞭然在目。其次,春水微皺又微妙地烘托出貴婦心頭隨春水泛起的漣漪,景中含情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清平樂》:

雨晴煙晚,淥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春雨晚晴時分,獨立小閣倚欄觀看雙燕飛來的女主人公是什麼心情呢?詞裡沒有明言,只是以一陣風吹起落花暗示青春的短暫,從特別的春寒感知她內心的淒涼。所以分外含蓄。《蝶戀花》:

蕭索清秋珠淚墜,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

階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此詞誇張夜半酒醒後思念舊歡之苦,寫秋夜月色逼真如畫。梁元帝有「昆明夜月光如練」(《春別應令》)句,是實寫昆明池中倒影的月光,而「月明如練天如水」將夜空喻為清澈無邊的水,又更強化了如白練般明潔的月光,境界也更空靈澄明。另一首《蝶戀花》: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抒寫每年春天看見新綠而引起的閒愁。結尾「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二句用景結情,繪出抒情主人公風中佇立、月下遲歸的孤獨飄逸的形象,能於惆悵的情緒中見出清疏高雅的意境。這已是一首典型的士大夫詞,有人以之為歐陽修作。另一首《蝶戀花》也見於歐陽修詞: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繫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裡無尋處。

癡情女子負心漢的詠歎在民間詞裡常見,這首詞卻把這一主題表現得很美,作者借用了白居易《贈長安妓人阿軟》「千花百草無顏色」的比喻,那個蹤跡無定的遊子到處拈花惹草的行為,在詞裡彷彿是在百花爭艷的芳草路上游春。女子無處尋覓意中人的春愁,好像夢中悠悠飄蕩的柳絮。而詢問雙燕是否在陌上遇見那人的癡想,仍得自民間詞的天真。馮詞與歐詞的不易分辨,正說明馮詞已近似宋初之詞的風格。

南唐中主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他的詞只流傳下來四首。然《山花子》二首堪稱佳作。其一寫春恨: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詞裡的春恨沒有局限於男女相思,而是探究誰是春風落花的主人,對主宰青春的造化提出追問;回首三峽暮色,固然是因為青鳥不至而想像巫山雲雨之意,但更多的還是對水流不斷的無奈。這就使青春苦短、時不待人的常見主題有了新穎的表現,而且使小樓中不見離人音信的春恨開擴到長江天際的壯闊境界中去。其二寫秋思: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近人王國維極賞首二句,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而王安石最欣賞「細雨」二句。西風吹損荷花,人的韶華年光隨之一起憔悴,也正是思婦自傷遲暮之意。而青春老去,與離人仍然只能在夢中相見,自然悵恨無限。雞塞即雞鹿塞,在漢之朔方郡(今陝西橫山縣西),可見夢中之人正在戍邊。夢醒之時正是細雨綿綿、寒意襲人之際,夢中雞塞似在咫尺,而醒後回味已是天涯,以吹笙排遣愁悶,直吹到最後一曲,只是更添寒意而已。二句合而觀之,則夢醒之人迷惘孤清的姿態神思自可體味。詞雖以思婦為依托,但滲透著作者自己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

後主李煜(937—978),字重光,961年即位。金陵被攻破後,投降宋朝,封違命侯,又改封隴西郡公。他的著作很多,但多已散失,詞現存三十餘首,卻能以少勝多,藝術成就很高。他的詞風可據其遭遇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二十餘首,以寫宮中生活為主,表現了才情蘊藉而又多愁善感的特點。有的能洗盡宮廷富麗詞彩,語言富有創造性。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此詞妙在善用具體的景物形容無形的愁恨。落梅拂了一身立刻又滿了,不僅見出他在花下癡立低徊已久,也烘托出如落花般紛亂的惜春之情。以春草喻恨,乃因綿綿芳草,遠接天涯,正如人行多遠,離恨也有多遠。「更行更遠還生」,短語一波三折,句法與春草離恨的姿態韻味融成一片,外體物情,內抒心象,妙肖入神。《長相思》:

雲一,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如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這也只是寫女子在秋夜聽雨不眠的情景,但量詞和疊字的使用很有特色。為青紫色綬,這裡比喻一把青絲;玉一梭指玉簪一枝,與淡淡顏色薄薄質地的羅衣和一彎黛眉一起,僅稍事勾抹,一個不事梳妝、天然淡雅的思婦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添上兩三棵簾外芭蕉,就活脫是一幅人物寫意畫。《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衣聲從南北朝以來,不知被多少詩人寫過。這首小令直詠本題,利用體裁的短小,只是描寫一聲聲寒砧隨著風斷斷續續與月光一起傳到閨人簾外,省略所有情語,便含蓄有味。

李煜於40歲後亡國北上,待罪被囚,留居汴京,過著以眼淚洗面的日子,寫下了一些哀傷身世、寄托故國之思的名作。如《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昔日的繁華和春風如今都只能在夢魂中重溫了。《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忽忽,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去花謝豈只因時光匆匆,更因為風雨的摧殘。用流水來比喻人生無可挽回的長恨,是李後主的一大創造。又如《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寫春將盡時,五更天氣,聽到簾外潺潺雨聲,因不耐晨寒而回想夢裡貪歡的情景,從與眼前生活相反的夢境體會醒來一切皆空的淒涼滋味,也道出了往事如夢的無限感慨。「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既概括了一般人通常會有的人生體會,又深切地寫出了亡國之君的悔恨。「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將已流、已落、已去之後的無奈,比之未流、未落、未去之時的情景,見出夢中與現實、昔日與今日的差別,有如天上比之人間,種種複雜的情緒都概括在歲月流逝無可挽回、天上人間無可改變的含渾意象之中。全詞直抒心胸,一空倚傍,不靠景物烘托,非情深者不能。《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一氣而下,直道歲歲花開、年年月滿,前視茫茫,不覺厭春秋之長的心情,托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物是人非之感。末二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浩瀚汪洋的一江春水喻難以排遣的愁,自有一股充沛的感情力量奔瀉而來。這兩句千古傳名,貴在奔放而有無盡之意。

李煜對詞的貢獻主要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是把歷代詩歌言志述懷的傳統引進詞體,改變了溫韋以來詞僅用於應酬、流為艷科的趨向,恢復了詞的抒情傳統。有的甚至超出了春愁秋恨,直抒亡國之恨,如《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古代傳說吳王闔閭墓中埋著幾千寶劍,然而隨著南唐的滅亡,金劍的壯氣已經沉埋在荒草之中,秦淮河邊的玉樓瑤殿也只有冷月空照,這種家國之悲使詞境轉為蒼涼悲壯,在五代詞裡極為罕見。

其次是後主的詞風接近唐人絕句,聲調諧婉、詞意明暢,革除了花間派塗飾、雕琢的流弊,用清麗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抓住生活感受中最深刻的方面,動人地把情感表達出來,並能概括出某種人生經驗,因而能引起廣泛的共鳴。他在詞的語彙創造方面尤有貢獻。除以上諸作以外,著名的例子還有《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離愁是無形之物,但詞人視為可剪可理之物,便把無形變成有形,省略了直接的比喻,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比亂麻亂絲還要難解的離愁。此外,早年的「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箇安排處」(《蝶戀花》)都是寫景抒情的佳句,可見其在詞語創造上的功力和才情。

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指出詞的功能在從配合樂工歌唱變成士大夫抒發人生感慨的轉化過程中,李煜起了關鍵的作用,是很有見地的。

知識點

詞的基本形式特點  《敦煌曲子詞》  花間詞

南唐詞  《陽春集》

思考題

1.花間詞和南唐詞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2.李後主詞為什麼有那麼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注 釋

〔1〕林庚《中國文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2〕參見葛曉音、戶倉英美《關於古樂譜和聲詞配合問題的再認識》,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3〕攀:拉扯,親近。大:太。心偏:癡心。

〔4〕者:這。

〔5〕知聞:此處作朋友、相知解。這句是說:薄倖的相知懂得人好心麼?

〔6〕滿語:原文如此。「滿」校作「謾」,意近欺瞞。

〔7〕比擬:準備。

〔8〕小山:指屏風上所畫山景。

〔9〕謝家池閣:詞意為「謝娘家」,女子所居。

〔10〕頗黎:即玻璃。

〔11〕勝:即花勝,以人日為之,亦稱人勝。男女都可戴,有時亦戴小幡,合稱幡勝。

〔12〕香紅:指兩鬢簪花。

〔13〕參見夏承燾先生《唐宋詞欣賞》,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