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三 溫庭筠 >

三 溫庭筠

溫庭筠(812-?),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屢舉不第,卻因在試場為人代筆而招來「污行聞於京師」的物議。由於他政治上桀驁不馴,對當時牛黨權相令狐綯頗多譏刺,因而遭到報復和壓制,一生仕途淹蹇。僅做過隨縣和方城縣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行為放浪,好狂飲狎妓,但並未因此忘懷世事。與杜牧李商隱一樣,他也有不少詠史感時之作,遠引兩漢六朝故事,近援煬帝明皇史實,以古諷今,對當時統治者的荒淫昏庸進行了揭露和規諷,對藩鎮割據、宦官擅權的現實,也都有所反映。或隱或顯地預示了晚唐深重的政治危機。他也和歷來文人一樣,有用世濟時的政治抱負,但因屢遭譭謗,報國無門,於是懷才不遇、孤芳自賞便成了他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如《過陳琳墓》: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

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陳琳為「建安七子」之一。他曾為袁紹掌書記,寫檄文痛罵曹操。但曹操卻非常欣賞他。袁紹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愛其才而不咎」(《三國誌·魏志·王粲傳》)。「霸才」即王霸之才,指可以輔佐王霸之業的人才。初盛唐制舉有「王霸科」,鼓勵士人應舉,士人也往往以王霸之才自許。「霸才無主始憐君」句是說自己空有大才而無主可以為用,表露了與陳琳惺惺相惜的意思。聯繫溫庭筠因得罪令狐綯而被報復壓制的遭遇來看,溫庭筠還不如陳琳。因此詩人由陳琳墓追思曹操銅雀台的荒涼,其中也隱含著對曹操那種愛惜人才不計前嫌的襟懷的思慕,為此結尾才說要學陳琳去從軍。可見溫庭筠雖然放浪,但自許甚高,原是並不甘心以詞客終老的。

溫庭筠的詩與李商隱齊名。但溫庭筠詩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以及抨擊朝政、揭露時弊的尖銳大膽,均不及李商隱,他一生混跡於歌樓妓館之中,更多的還是淺吟低唱的惻艷之詞。溫詩的主要藝術特色是典麗精工,婉曲含蓄。樂府七古極為濃艷絢麗,寄意深隱,在藝術上明顯受到李賀的影響。尤其擅長於描寫婦女服飾的華貴、容貌的艷麗、體態的輕盈,心理刻畫細膩,氣氛渲染濃郁,這些表現手法與他的詞是相通的,直接影響了花間派和婉約派。但其中也有一些詩過於追求意境迷離、辭藻雕琢,寄托深曲而流於晦澀。《達摩支曲》以艷詞感歎史事,別具一格,是他樂府七古中的名篇: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紅淚文姬洛水春,

白頭蘇武天山雪。君不見無愁高緯花漫漫,漳浦宴余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虜,欲吹羌管先汍瀾。舊臣頭鬢霜華早,

可惜雄心醉中老。萬古春歸夢不歸,鄴城風雨連天草。

詩裡對於歷代傳世之事的意義做了深刻的思考:蔡文姬被擄入匈奴,受盡磨難歸國,以詩傳世;蘇武被扣留匈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歸漢,以節傳世。他們的事跡芳香不滅,令人思慕不已。搗爛麝香和折斷蓮梗的比興又自然令人想到蔡、蘇所受的磨難。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號稱「無愁天子」的北齊後主高緯,雖然一生花天酒地,極盡奢華,但最終與臣僚一起被北周俘虜處死。生前繁華猶如一場春夢,故都鄴城也成為風雨中的連天荒草。生前的磨難成就了百世流芳的聲名,生前的糜爛導致了萬古不復的荒涼。立意既深又新。加上這首詩章法比較奇特:以高緯之事作為全篇正意,以蔡文姬和蘇武作為陪襯;而且句子之間缺乏字面的連貫,而是在一個個畫面的剪接中意脈相連,這就更增加瞭解讀的難度。溫詩深曲的特色於此也可見一斑。

溫庭筠的近體詩清峻工細、用典精嚴,與樂府風格不同,表現也別有特色。七律《蘇武廟》是一首詠史的名作: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

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此詩沒有拘泥於描寫蘇武廟的環境,而是以蘇武面對漢使時激動之極的情景開頭,突出其一生中最關鍵的這一時刻。然後從此廟蒼古肅穆的氣氛拓開想像的廣闊視野,展現出蘇武望雁思歸、荒塞歸牧的兩幅圖畫,概括了他十九年來堅守漢節、艱辛孤苦的處境和心情。「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一聯寫蘇武歸漢時,武帝已經逝去。此處以蘇武丁年(成丁之年)奉使出塞與武帝甲帳巧對,歷來為詩評家所稱道。先說回日,後說去時,用逆挽法,更深沉地表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末句寫歸來封侯的蘇武空對秋天的流水哭吊長眠在茂陵的武帝,寄托了深切的故君之思和不遇之感。

此外,溫詩中許多羈旅酬唱、詠物寫景之作也屢見精品,善於發現獨特的審美角度,構思的曲折密緻中別有清新淡雅的韻味。如著名的五律《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寫早行情景,「雞聲」一聯最為膾炙人口,它不用任何連詞、動詞和虛詞,而是提煉最典型的景物,純用名詞組合。雞鳴不已、殘月未落、小橋茅舍、人跡履霜,不但山區凌晨的景色鮮明如畫,宛然在目,且道路辛苦、羈愁旅思也都見於言外。《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

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將夕陽下在渡口待船和渡江的情景寫得極富詩意,空水蒼茫、萬頃江田、曲折的洲島與山城相接,群鷗和白鷺在斜暉中飛散。詩人把這幅完整的圖畫拆成四句,每句取景自成對照:空水與斜暉相映的空明感、曲島和青山連接的翠綠色,為待渡時所見江景。沙草與群鷗相配的動態構圖、一鷺以江田為背景的鮮明畫面,則是在渡江中所見意趣。中間插入人馬渡江和柳下待渡的兩幅小景,合成一個完整的意境。可見同是寫山水,同是追求鮮明的畫面效果,溫庭筠構圖的造句和謀篇之法與盛唐詩人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