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第八講 晚唐詩壇的餘暉 >

第八講 晚唐詩壇的餘暉

杜牧

李商隱

溫庭筠

唐末詩人

從文宗大和年(827—835)到唐末,文學史上一般稱為晚唐時期。但有創造性的詩人主要在晚唐前期,以李商隱、杜牧最為傑出,不論古體、近體均有成就。李商隱繼承和發展了杜甫、李賀的詩歌藝術,以七律的形式表現精麗而又富於暗示性的風格,在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杜牧以清新俊逸的七絕繼承盛唐遺響,又能吸取中晚唐藝術變化而自成一格。此外,溫庭筠也以其穠艷為晚唐詩又添一種色澤。但與盛唐和中唐相比,開宗立派的大詩人太少,多數詩人追隨中唐白居易、張籍、韓愈、李賀及姚賈的詩風,從整體上呈現出衰退的趨勢。

較之中唐以前的詩歌,晚唐詩最突出的變化是精神趨於萎靡,境界趨於狹窄,表現追求尖新纖巧,構思縱橫鉤致,發揮無餘蘊,因此常為評家譏為穿鑿刻露。但詩歌發展到這時,穿鑿又多少比陳襲熟詞熟境、模稜皮相之語好。晚唐的七絕亦因此而形成它不同於盛唐七絕的特點。盛唐絕句有樂府風味,含蓄蘊藉,趣味在有意無意之間。而晚唐七絕則好議論,多就眼前景刻意搜求新趣,構思雖深而仍覺快心露骨,這一變化使晚唐七絕成為各種詩體中成就最高也最有特色的詩體,開出了後來宋詩的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