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十五講 > 三 天真狂放的藝術個性 >

三 天真狂放的藝術個性

盛唐詩人雖然各有偏精獨詣,但他們的個人風格體現在「一味秀麗雄渾」(胡應麟《詩藪》)的共同風貌中,諸家的差別只是同中之異。因為盛唐詩人的個性特徵是通過他們各自創造的典型意境顯現出來的,而他們的審美趣味又普遍以清新空靈的境界和豪放雄渾的氣勢為上,所以他們的典型意境也頗多共同的時代特點,所謂「盛唐之音」、「盛唐氣象」也包含這個意思在內。同時,盛唐詩人的藝術表現雖然豐富,但重在從客觀美中直尋興會,技巧手法服從於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人的個性特點往往融合在客觀描繪和主旨大體相同的抒情之中。因此共性比較突出,而個性並不十分鮮明。李白也不在表現技巧上刻意求變,卻能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終突出在詩歌意境之上,而不是蘊涵在客觀描繪之中,這是他兼有盛唐而又高於諸家的地方。

李白詩歌能形成鮮明突出的個性,除了前文所說他把自我形象和藝術視野放大到極限這一重要原因以外,還與他使用比興的特點有關。比興寄托是盛唐詩歌風骨的體現,李白的興寄富有他獨特的個性色彩。其常用比象大抵有兩種,一種是以歷史人物自比。這種表現方式來自陶淵明的《詠貧士》一類組詩,陶淵明所歌詠的袁安、阮公等安貧樂道的貧士,正體現了他自己的清風亮節。而李白所歌詠的呂尚、張良、謝安、魯仲連、嚴子陵等歷史人物,不但體現了他起於屠釣、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連人物風神也與詩人自己酷似。如《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這個磊落高傲的魯仲連形象,生動地傳寫了李白奇偉倜儻的神氣。還有一種是托物興寄,陶淵明常用的比興形象多為青松、芳菊、孤雲、歸鳥之類,既取自其日常生活環境,又是他孤高人格的象徵。李白托喻之物雖然不固定,但往往是他本人精神世界的外化,如《古風》其十六:「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一去別金盒,飛沉失相從。風胡歿已久,所以潛其鋒。」寶劍照射天地的精光,飛騰萬里的氣勢,象徵著李白難以潛藏的鋒芒和意氣。運用比興能使比象和興象與人合而為一,取得人格化的象徵效果,在這方面除了陶淵明以外,幾乎無人可與李白比肩,只是李白狂放飄逸,陶淵明高潔靜穆,風格不同而已。

狂放是李白藝術個性最突出的特徵之一。他自己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廬山謠》)。杜甫也說他:「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他的狂,包蘊著豐富的含義,有「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為草芥」的狂傲;有阮籍式的「醉後發清狂」(《陪侍郎叔游洞庭湖最後三首》其一);有「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州」(《江上吟》)的狂興,這種狂氣使他衝破藝術的一切清規戒律,任意揮灑,從而形成了酣暢恣肆、豪宕狂放的藝術個性。李白狂放的個性主要憑借於他詩中常見的日月風雲、黃河滄海等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但也體現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特別是酒和月,成為他最重要的精神伴侶,也塑造了他的「詩仙」和「狂客」形象。如著名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花間獨酌的詩人邀請明月作為他的酒友,月既給了他另一個暫伴的「影」,又彷彿能欣賞他醉中的歌舞,接受他醉後的相約。月是永恆的存在,反照出及春行樂的短暫人生,所以詩人與月相期於雲漢的無情之遊,正是他對永恆的期待。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使詩人的寂寞和苦悶化解在邀月同飲、與月共舞的醉興之中,這首詩也成為李白狂放風神的典型寫照。

李白不但狂放,而且天真,狂中有真,因真而狂,所以他狂放天真的個性還往往體現在他所創造的純真高潔的意境中。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是盛唐諸家的共同特點,而李白比一般詩人還要天真清高,因此詩境也格外晶亮透明。例如《古朗月行》借月影被蝕暗喻天寶時政治逐漸黑暗的形勢,卻用兒童般天真的口氣,寫出月亮初升時的清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光明美麗的想像中透著稚氣。又如《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宮人的哀怨彷彿浸透在水晶般晶瑩純淨的意境之中。又如《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如珠滴秋月」,雲水搖漾,城樓像要化進透明的虛空,白露映月,似乎露珠正帶著秋月一起悄然滴落。《宿五松山下荀娼家》中「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素白的盤子在月光下顯得分外純潔和晶瑩,正是農婦淳樸心地的象徵。詩人對現實的憎惡愈益加深,他的詩歌中光明與黑暗的對比也愈加鮮明,最有代表性的是《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的開頭,描寫吳中大雪之後,萬里青碧、孤月當空、銀河清亮、明星閃耀、井架結冰如玉的景象,用冰雪砌成的琉璃世界和黑白顛倒的污濁世道造成強烈的反差,襯托出詩人不能為世所容的清白形象,使全詩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更增加了抨擊現實的力量。

與王、孟一樣,李白也有許多描寫隱逸生活的名篇,既有盛唐詩的清新優美、情深韻長的共同特色,又無不體現出他自己的個性。《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頗有陶、孟的田園風味,但淳樸中流露的飄逸氣,終究是李白的本色。《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描寫犬吠、水聲的喧鬧、野鹿的出沒,在青靄碧峰下越發濃鮮的帶雨桃花,既有王維的清幽之境,又透出李白特有的活潑和水靈。如果說孟浩然的山水詩是水墨畫,王維的山水詩是彩墨畫,那麼李白的寫景詩就更像飽含水分、筆意滋潤的水彩畫。

在李白擅長的各種詩體中,最能體現其天真個性的還是他的樂府詩。樂府來自民歌,李白真率的個性與民歌真率樸素的風格本來有一種天然的聯繫,加上他認真揣摩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深厚功力,不但運用民歌形式極其自如,而且對樂府的表現藝術有很大的發展。他是盛唐創作樂府最多的詩人。在初盛唐的全部樂府詩中,李白的作品佔了三分之一。樂府不受聲律束縛,適合李白狂放不羈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他有意利用樂府的復古來反對當時詩歌律化的傾向,體現了「將復古道,非我而誰」的強烈使命感。如果說陳子昂主要是通過效仿阮籍式的比興和漢魏五言古詩來提倡建安風骨,那麼李白則是通過大量創作漢魏古題樂府,彌補了陳子昂的不足,完成了盛唐詩歌革新的實踐。

李白的樂府詩融合漢魏樂府的古樸健康和南朝樂府情深韻長的特色,語言天然清新,絕去雕飾,尤其是五七言絕句,語近情遙,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風致。歌行如《長干行》:

妾發初復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36〕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37〕。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38〕,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39〕。

《長干行》的古辭題作《長干曲》,僅四句。李白學習漢樂府長篇敘事詩的結構和表現方法,歷數少女愛情發展的幾個階段,將她隨年齡增長而變換的情態細緻入微、生動逼真地描繪出來,又吸取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按景物節序變換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結構方式,表現她等待愛人歸來時希望與失望交織在一起的心情。全詩風格纏綿婉轉,柔和低沉,既有清商樂府的清新熱烈,又比它樸素明朗。又如《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用搗衣表現思婦對遠方徵人的想念,始於北朝的溫子昇、庾信。李白將清商曲辭的「吳聲歌」表現男歡女愛的窄小境界加以拓展,借長安秋月之下千家萬戶搗衣的這個典型細節,表現廣大人民渴望和平的心願,聲情委婉,境界開闊,悠揚的音調能引起人深沉的遐想。李白樂府運用比興,不但取比興本身的寓意,而且追求比象本身的美感。如南朝樂府《楊叛兒》原辭僅取柳中藏烏、爐中插香的比象隱喻男女歡情,李白把它擴大成四十四字:「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不但使「樂府妙思益顯,隱喻益彰」(楊慎《升庵詩話》),而且重在表現烏啼楊柳、雙煙繚繞這兩個喻象自身的美感,將其轉化為意境的組成部分,美妙地烘托了男女歡洽的氣氛。這種創新在李白詩裡隨時可見。

李白不但長於樂府,而且能在其他詩體中自由運用民歌的語言,體現民歌的神韻。如《橫江詞》: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40〕

此詩並非古題,但詩人用南朝樂府民歌的聲口來寫橫江浦的風大浪險,宛然是清商樂府的天然風韻。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如《靜夜思》、《贈汪倫》、《客中作》、《春夜洛城聞笛》等也都因濃郁的樂府風味而深受人們喜愛。

與「七絕聖手」王昌齡相比,李白的七絕更加自然流暢,充分體現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的語言風格。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1〕。夜發清溪向三峽〔42〕,思君不見下渝州。〔43〕

短短四句詩,羅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五處地名,由於巧借峨眉形容山月,清溪三峽又勾勒出一路溪清峽多的水景,再用千里蜀江中隨水而流、伴人而行的月影串聯起來,連用「發」、「向」、「下」三個表示指向的虛字,形成一股順流而下的氣勢,便覺得聲情格外流暢。用七絕寫山水也是李白的特長,他能在短篇中以最明快粗放的線條勾勒宏偉壯闊的景觀,將長距離的遊覽過程濃縮在短短四句中,著名的《早發白帝城》寫放舟三峽的快意,兩岸猿聲、萬重山影在耳目間掠過,一瀉千里之中,三峽景色也畢覽無餘。又如《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人雖是出於相對運動的感受,描寫行舟時遠望天門山迎面而來的景象,然而全詩給人的視覺印象卻是以水天相接處的一輪紅日為背景,以兩岸對峙的青山為近景,在兩山之間的水平線上,勾出了一片緩緩駛來的孤帆,構圖十分壯美。

李白與盛唐諸家一樣,善寫別情。他詩裡的桃花潭水、長江碧流彷彿都通人情,又時時在和離人較量著別情的深淺和長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都是「眼前景,口頭語」,而寫得一往情深,使人神遠。又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裡沒有一字寫離別之情,但一直望到故人的孤帆遠影在碧空消失,仍在目送向著天邊流去的江水,詩人神馳目注的深情也就可以想見了。李白不以律詩見長,但用五律寫的送別詩也有自己的特色,如《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44〕。

漢魏樂府古詩用浮雲、孤篷比遊子,往往流於一般化,並不特指某一場合,此詩則使這些常見的比象切合於「此地一為別」的實情實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既渲染了離別的惆悵,又喚起人對於漢魏以來許多描寫遊子詩歌的聯想,運古詩之格入律詩之調,分外意味深長。

總的說來,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人創作的全部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深化了盛唐詩歌的現實意義和反抗精神,擴大了傳統詩歌的表現領域,豐富了表現理想的藝術手法。他的成就雖然為後人難以企及,但對歷代詩歌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知識點

李白的生平  李白前後期的思想變化

思考題

1.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李白詩歌的藝術境界。

2.李白的藝術個性有哪些特點?

3.為什麼李白愛寫樂府詩?

注 釋

〔1〕關於碎葉有兩說:一為中亞碎葉,今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湖南;一為焉耆碎葉,今新疆焉耆縣附近。

〔2〕子猷:東晉王子猷,曾雪夜乘興訪問友人戴安道,至門前興盡而返,此處喻王十二。

〔3〕狸膏金距:鬥雞時將狸油塗在雞頭,使對方雞聞味後不戰而逃,金距是裝在雞爪上的金屬刺。

〔4〕哥舒:哥舒翰天寶八載拔石堡,得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5〕折陽、黃華:古代俗曲名。

〔6〕晉平公請師曠奏清角,風雨大作,屋瓦紛飛。此處說晉公無福消受清角之樂。暗喻玄宗不能任賢。

〔7〕蒼蠅貝錦:蒼蠅喻進讒顛倒黑白的小人。貝錦,像貝殼一樣有文采的錦,借喻讒人善於花樣翻新,羅織罪名。

〔8〕曾參在鄭國時,有一與他同姓名者殺了人,當謠言三次傳到曾參母親耳裡時,連一向信任兒子的曾母也相信了這一謠言,跳牆而逃。

〔9〕鳳凰和麒麟都是古人心目中的祥瑞。孔子曾歎息鳳鳥不至,麒麟被獲,感傷不遇太平治世。

〔10〕董龍:十六國時前秦的佞幸小人。

〔11〕嚴陵: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與漢光武帝同學,後對光武帝以朋友禮相待,長揖不拜。

〔12〕韓信:韓信為西漢開國功臣,先封為王,後降為侯,他不服,羞與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同等。

〔13〕禰衡:東漢末人,不與陳長文司馬伯達交往,說:「吾焉能從屠沽兒耶!」

〔14〕李北海:唐北海太守李邕,天寶六載被李林甫害死。

〔15〕裴尚書:刑部尚書裴敦復,與李邕同時被害。

〔16〕據《列女傳》,魯穆公時,君主老,太子小,漆室邑之女十分憂慮,說「昔晉客舍吾家,繫馬園中,馬逸馳走,踐吾葵,使我終生不食葵。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奸偽日起。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三年後魯國果然大亂,民不聊生。

〔17〕丁督護歌: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舊題。劉宋時彭城內史徐逵之被殺,徐妻呼督護丁晤詢問殯葬之事,邊問邊歎息:「丁督護!」聲音哀切,後人因其聲而作成此曲。

〔18〕芒楊:形容石頭又多又大。

〔19〕漂母:洗衣老婦。漢代韓信少時窮困,釣於淮陰城下。有一漂母給他飯吃。後來韓信封王,以千金酬謝。這裡借指荀溫。

〔20〕蠶叢、魚鳧:蜀神話傳說中開國的先王。

〔21〕傳說秦蜀兩地被太行山所隔,秦惠王給蜀王五個美女,蜀王派五個壯士去接,回來時見一大蛇鑽入山洞,五個壯士去拽蛇尾,山崩地裂,將他們和美女全部埋在地下,山中裂開一條小路,從此秦王才打通了蜀地。

〔22〕六龍回日:形容山高,能擋住六龍所駕的日車。

〔23〕青泥:嶺名,在陝西略陽縣西北。

〔24〕參井:星宿名,古時蜀地屬參星的分野,秦地屬井星的分野。

〔25〕冰崖:水擊岩石聲。

〔26〕劍閣: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一條三十里長的奇險棧道。

〔27〕西晉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趨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

〔28〕天姥:山名,在今浙江嵊縣東。

〔29〕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

〔30〕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

〔31〕鏡湖:在今浙江紹興縣南。

〔32〕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縣南。

〔33〕謝公屐:南朝詩人謝靈運遊山時特製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

〔34〕天雞:神話傳說中大地的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樹叫桃都,樹上有一隻天雞,日出即鳴。

〔35〕列缺:閃電。

〔36〕抱柱信:傳說尾生與女子相約在橋下相會,女子未到,忽漲大水,尾生怕失信,抱柱不走,被水淹死。

〔37〕灩澦堆:長江瞿塘峽口的巨大礁石,五月江水暴漲,即淹沒水中,僅露小塊,最易使船觸礁。

〔38〕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三地。

〔39〕長風沙: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長江邊。舊說長風沙離金陵七百里。

〔40〕瓦官閣:江寧城外有瓦官寺,寺上有閣,梁朝所建。

〔41〕平羌: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

〔42〕清溪:清溪驛。

〔43〕渝州:今四川重慶一帶。

〔44〕班馬:離群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