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優秀的綿羊 > 前言 >

前言

從很多方面來說,本書都可以看作是一封信。而收信人,則是20歲時的我。在書中,我談論了很多我希望在自己上大學時能有人激發我去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時的我與很多今天的孩子一樣(當時的孩子也一樣),像個殭屍一樣走進大學校園。對你們來說,大學是一片空白。大學是「接下來要考慮的事」。你去上大學,學點兒東西,然後再去做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說很可能去讀個研究生。前方是一些你不太清楚的目標:地位、財富、往上爬——總之,「成功」。至於選擇什麼大學,那完全是為了滿足炫耀的需要,因此你當然會選最好的大學。至於教育到底是什麼,你為什麼要讀大學,大學如何幫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說大學如何幫助你獨立思考,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這些問題你根本想都沒想過。與今天的孩子一樣,我只是被動地去做那些周圍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我的大學生涯開始於1981年,當時美國的精英教育系統剛剛開始成型,但已經初具規模,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在本書當中,我所說的「精英教育」不僅指一些如哈佛、斯坦福、威廉姆斯之類的名校和那些處於第二層級的重點學校;還包括所有與之相關的一切,比如說一些私立學校和經費充裕的公立高中;如今正蓬勃發展的輔導行業和學習咨詢服務、考試輔導以及各種榮譽項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大學錄取流程;各種緊隨本科之後的名牌研究生院和大公司拋來的橄欖枝;拚命把孩子推進這台龐大機器的父母和社區(主要是中上階層)。簡言之,我們的整個精英教育系統。

這個系統會如何影響我們孩子們的命運,孩子們該如何擺脫這個系統,這個系統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消除這些影響——這就是我要在本書中談到的話題。我曾經在耶魯大學教過一門課,主要講授「友誼」這個話題。記得有一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獨處的重要性」。我認為,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關鍵,而獨處則是反思的前提。學生們想了一下,反思——獨處——精神生活,之前似乎從未有人讓他們思考過這個問題。然後一名學生似乎恍然大悟:「所以您是說,我們其實都是一群優秀的綿羊?」

都是?那肯定未必。但在常春籐盟校待了24年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本科,後來又在那裡拿到博士學位,並當過5年的研究生導師;後來在耶魯擔任10年教職——我感覺大多數學生多多少少都是如此。當前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富有天分,而且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茫然,又極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標感——他們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特權泡泡裡,所有人都在老實巴交地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他們非常擅於解決手頭的問題,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2008年,在即將辭去耶魯教職之際,我發表了一篇文章來討論這些問題。文章的名字叫《精英教育的劣勢》(The Disadvantage of an Elite Education),文章發表在《高等教育》雜誌(American Scholar)上。因為這只是一家小型文學季刊,所以我想這篇文章最多只能吸引幾千名讀者的注意。

但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文章一經發表,就立刻像病毒一般傳播開來。幾周之內,它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次(後來的累計閱讀量超過了100萬次)。很明顯,這篇文章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人們發現,這並不只是某位離職教授在發牢騷。從我收到的海量電子郵件來看(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正在學校就讀或者剛剛畢業的學生),我的文章引起了當今這些年輕的天之驕子們的廣泛共鳴。他們感覺自己上當了,當前的教育系統沒有讓他們接受任何有意義的教育,它灌輸給他們一套他們排斥卻又無法擺脫的價值觀,同時卻又沒能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訓練,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未來。

從那之後,我應邀到美國各地的大學發表演講,跟學生們交流,回答他們的問題,也向他們請教了許多問題,並傾聽和瞭解他們的答案。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我的一次再教育,這本書就是我對這段經歷的思考和總結。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盡量引用他們的原話,但書中的每一頁都滲透了我的思考,即我對大家需要思考什麼以及想要思考什麼的總結。如今市場上關於高等教育的書可謂汗牛充棟,但據我所知,直接面向學生的書屈指可數,能夠說出他們心聲的書,更是鳳毛麟角。

本書一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我討論了美國精英教育系統本身,我把它簡稱為「一個強迫你選擇是學習還是成功的系統」。教育是社會表達價值觀的一種方式,也是社會傳遞其價值觀的方式。雖然我經常批判那些擠到重點學校的孩子們,但我真正批判的是,強迫孩子們這麼做的大人。

第二部分,我會闡述現在的學生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擺脫這個系統。我會談論學生們應該在大學裡做什麼,應該如何找到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成為一名真正的領導者」究竟意味著什麼等話題。

第三部分,我會進一步展開這個話題,詳細討論人文教育的意義、人文科學的價值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真正盡心的老師和小班授課等。雖然我也會指出年輕人該去哪兒,但我主要還是要說說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做。

第四部分,我又把話題拉回到更大的社會問題。我們的整個教育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領導階層,也就是所謂的精英階層——他們會運營各種機構、政府機關和公司。他們運營得怎麼樣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太好。我們今天對孩子所做的一切,以後都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在我看來,我們早該重新思考、改造和逆轉我們的整個精英教育系統了。

最後澄清一下我所說的「精英」這個詞。現在這個詞經常被人們用來指自由主義者、知識分子或任何反對比爾·奧雷利1的反義詞,但在本書當中,我用「精英」指代那些佔據社會上層位置的人,既指保守分子,又指自由主義者,既包括商務人士,也包括職業人士,既包括上層人士,也包括中產階級上層——比如說企業經理、各種獎項獲得者以及所有進入重點學校並運營各種機構來滿足自我利益的人。此外本書也為當前統治階級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畫像——很明顯,他們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