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 五、日本豐田公司的「追問到底」的方法溯因推理 >

五、日本豐田公司的「追問到底」的方法溯因推理

典型案例

在日本的豐田公司,曾流行一種管理方法,叫作「追問到底」。就是說,對公司新近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採取追問到底的態度,以便找出最終的原因。比如,公司某台機器突然停了,就沿著這條線索進行一系列的追問——

問:「機器為什麼不轉動了?」

答:「因為保險絲斷了。」

問:「為什麼保險絲會斷?」

答:「因為超負荷而造成電流太大。」

問:「為什麼超負荷?」

答:「因為軸承不夠潤滑。」

問:「為什麼軸承不潤滑?」

答:「因為油泵吸不上潤滑油來。」

問:「為什麼油泵吸不上潤滑油來?」

答:「因為抽油泵產生了嚴重磨損。」

問:「為什麼抽油泵嚴重磨損?」

答:「因為油泵未裝過濾器而使鐵屑混入。」

邏輯辨析

上例中要追查的是機器不轉動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保險絲斷了」,但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再不斷地往前追溯,通過一系列推理,窮追不捨,直到找到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即「油泵未裝過濾器而使鐵屑混入」。其中的每一次追問,都是一個溯因推理,也就是從結果出發追溯原因的推理。通過溯因推理,不僅可以獲得對某一結果的解釋,而且可以進一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知識鏈接

溯因推理也稱為回溯推理。這種推理的特點是從結果出發,運用一般規律性知識推測出事件發生的原因的推理方法。例如:

多年前,美國公園及娛樂處得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傑斐遜紀念堂存在一個問題,即紀念堂的石頭被腐蝕得很厲害。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那些經常光臨紀念堂的鴿子們留下太多的糞便造成的。為什麼有這麼多鴿子來這裡呢?因為這裡有大量的蜘蛛可供它們覓食。為什麼有這麼多蜘蛛呢?因為蜘蛛是被大量的飛蛾吸引過來的。為什麼這裡有大量的飛蛾?大量的飛蛾是在黃昏時被紀念堂的燈光吸引過來的。他們用這種追問到底的溯因推理找到了紀念堂的石頭被腐蝕的原因,並採取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遲兩個小時開燈。沒有燈光,就沒有飛蛾;沒有飛蛾,就沒有蜘蛛;沒有蜘蛛,就沒有鴿子;沒有鴿子,就沒有糞便。不僅如此,這樣做還可以節省電費。

溯因推理的一般形式可表示為:

e

如果h,那麼e

————————

所以,可能h

公式中的「e」表示已知的結果,「如果h,那麼e」表示一般的規律性知識,「h」表示根據已知的結果和一般的規律性知識推測出的原因。

溯因推理的前提與結論的聯繫是或然的,因為這種推理的前提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另一個前提肯定了它的後件,但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肯定後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規則,在演繹推理中是無效的,只能把它放到或然性推理中。作為或然性推理,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都是經常使用的。比如,由某種商品銷量下降,推測它可能是供過於求,根據的是商品銷售的一般規律,即「如果某種商品供過於求,就會銷量下降」。但導致銷量下降的原因並不只有供過於求一種情況,也可能是價格升高或消費者收入下降等,所以溯因推理的結論不具有必然性,只能作為推測。皮爾士把它看作是「啟動思想的初始方式」。

擴展延伸

從溯因推理的模式中可以看出,由觀察現象到原因的猜測推導,既不同於演繹方法,也不同于歸納方法,而是一種獨立的沿著現象的特徵往回追溯產生該現象之原因的方法。同時,運用溯因方法去猜測現象的機理,受邏輯規則制約的程度小,因而靈活性較大,它是一種頗具創造性的方法。美國邏輯學家皮爾士稱溯因法為「外展法」,並明確指出:「儘管外展法很少有邏輯規則的約束,但仍然是邏輯的推理,誠然它的結論只具有或然性或猜測性,不過它仍然具有完整的、確定的邏輯形式。」(註:〔美〕N.R.漢森:《發現的模式》,93頁,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美國哲學家N.R.漢森更明確地將溯因模式表述為:

某一令人驚異的現象P被觀察到;

若H是真的,則P理所當然地可解釋;

因此有理由認為H是真的。

天文學家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即運用了外展推理:如果行星運行的軌道是橢圓的,那麼就會有天文學家數個世紀以來測量和觀察到的模式。所以,有理由認為它們是橢圓的。

溯因方法是有其客觀基礎的,這就是客觀世界中事物現象間的因果聯繫性。因果聯繫是客觀現象之間普遍聯繫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現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現象的發生,那麼這兩個現象之間就具有因果聯繫。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注意到:客觀世界中因果聯繫是非常複雜的,特別是異因同果或合因一果的現象會對溯因推理的結論產生影響。因此,運用溯因方法時,必須充分認識客觀事物現象間因果聯繫的複雜性,以便準確找到被解釋現象的真正原因。

此外,溯因推理中的「因」往往不止一個,而是像前面豐田公司追問的機器不轉動的原因和傑斐遜紀念堂的石頭被腐蝕的原因那樣,從一系列原因追溯到最終的原因,這就要進行連鎖推理,它們的推理形式可表示為:

q;

如果p1,那麼q;

如果p2,那麼p1;

如果p3,那麼p2;

…………

如果pn,那麼pn-1;

所以pn。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常常運用溯因推理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步步深入,尋求一個被研究現象的根本原因。例如:

在高中的化學教材中,有一個通過實驗瞭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概念的課程。教師首先用求同求異並用法指導學生給相同體積、相同摩爾濃度的若幹不同溶液通電,發現有的溶液(如氯化鈉、氫氧化鈉等)通電後燈泡發出明亮的光,而有的溶液(如氨水、醋酸等)通電後燈泡的光卻很暗淡。這時,教師就要啟發學生找出原因,然後再提問:「為什麼前者的導電性強?」回答:「這些溶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會發生電離,產生的可自由移動的離子多。」問:「為什麼這些溶液中可自由移動的離子多?」回答:「電離程度大(幾乎全部電離)。」問:「為什麼電離程度大?」回答:「它們都是離子化合物(或強極性化合物)。」如此一環扣一環,最後概括出「強電解質」這一概念。

勤思多練

1.分析下面的溯因推理,指出它們是如何得出結論的。

(1)人們發現英國的工業城市曼徹斯特附近的飛蛾大多數是黑色的,而其他地區同類飛蛾大多數卻是白色的。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考察了曼徹斯特附近的環境,發現周圍的房屋、樹木等因工業污染都呈黑色,於是對該市附近的飛蛾多數為黑色的原因提出以下解釋:黑色飛蛾與白色飛蛾相比,較不易為鳥類等天敵發現,因而得以倖存下來,這是「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的結果。

(2)蝙蝠在黑夜裡能快速而準確地飛行卻不會撞在任何東西上。開始人們以為是蝙蝠有特別強的視力,但給蝙蝠蒙上眼睛後發現它們還能在暗室裡有序飛行。為什麼蝙蝠無須眼睛就能辨別障礙物呢?它是否有別的特異功能呢?科學家們提出一個假說:蝙蝠能發出一種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以後會產生反射,反射被蝙蝠接收,便可知道前方有障礙物。後來,科學家們用儀器把這種超聲波探測出來了,從而證實了這一假說,找到了蝙蝠在飛行中無須眼睛就能辨別障礙物的真正原因。

2.單項選擇題。

(1)認為自己在高中的學習不會成功的學生,經常輟學去參加工作。然而,去年本市的高中生輟學率明顯低於前年。這一結果說明,兩年前我們實行的激勵高中生士氣和降低輟學率的教育措施已經見到成效。

以下哪項陳述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結論?

A.輟學學生的士氣在沒有進入高中以前就已經十分低迷了。

B.經濟危機導致了本市失業率的急劇上升。

C.防止輟學的教育措施主要是針對那些輟學率最高的高中的。

D.輟學的學生大都是對學習缺乏興趣或家庭生活困難的。

(2)一位老師拿著兩幅畫來到教室。她說第一幅畫曾經懸掛在著名的博物館內,而第二幅則出自一位不知名的業餘愛好者之手。老師問大家哪一幅較好,班裡同學都選了第一幅。這位老師又以同樣的順序把這兩幅畫帶到另一間教室,這一次她說第一幅出自業餘愛好者之手,第二幅曾經懸掛在著名的博物館內。這個班的學生都認為第二幅畫較好。

如果上述陳述為真,以下哪項是最能支持它的解釋?

A.每個學生都更喜歡掛在著名的博物館內的作品。

B.學生們對出自不知名的業餘愛好者之手的作品大多不予認可。

C.兩幅畫不相上下,學生難以鑒別。

D.一些學生在判斷畫作的問題上會受到他們被告知的有關背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