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 六、中日之間是否還會發生戰爭?歸納創新 >

六、中日之間是否還會發生戰爭?歸納創新

典型案例

中日學校是怎樣考「甲午海戰」的呢?中國的考題是:甲午海戰發生在哪一年?歷史意義是什麼?日本的考題則是:瞭解甲午海戰後,你認為日中之間還會發生戰爭嗎?誰會贏?你為什麼做這樣的判斷?(註:參見曲輝:《起跑線旁缺席的啟蒙先生》,載《讀者》,2012(23)。)

中國學校的考題,基本上都是封閉性的,答案差異小,偏重於考查學生的記憶力及死的知識,學生沒有發揮的餘地。日本學校的考題則具有開放性,答案可以是多方面的,而且考查學生的論證能力和歸納創新能力。

邏輯辨析

對於中國學校的考題,學生只要背誦甲午海戰發生在哪一年、具有幾點歷史意義即可,完全沒有對問題進行歸納創新的必要。日本學校的考題則首先讓學生做出判斷——會發生還是不會發生,這是很容易回答的,不需要背誦。但關鍵在於回答「為什麼」,無論回答「會發生」還是「不會發生」,都需要列舉出理由,而且,所列舉的這些理由能否說明其觀點?學生需要努力地去進行思考。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創新和發揮的空間,有了這樣一個空間,就可以更好地去發現和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知識鏈接

如前所述,在進行歸納推理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結論的範圍,不能進行過度概括。同時,也需要注意,推理是從已知推出未知、推出新知的過程,也就是說,歸納推理在從特殊或者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概括的時候,必須盡可能進行抽像,作為考題或者問題來說,也必須盡可能考查或者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抽像能力或者綜合概括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萊布尼茨之所以能夠成為現代邏輯的先驅人物,成為西方邏輯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主要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加一等於一的問題。邏輯比數學具有更大的抽像性,數學上1+1=2,這是沒有問題的,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自然應該是兩個蘋果。但是,兩個蘋果也還都是蘋果,所以,1⊕1=1(符號⊕表示邏輯加),蘋果加上蘋果還是蘋果,絕對不會是梨。康托爾之所以能夠成為集合論的創始人,也與他本人具有超強的抽像能力有關。集合{1,2,3}和集合{4,5,6},各自的元素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卻都具有共同的基數,即它們所包含的元素的個數相等,所以我們說這兩個集合是等勢的。

擴展延伸

抽像概括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前所述,如何解釋一個概念的內涵,包括怎樣給一個已知概念下定義,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抽像概括能力,這種概括能力就是一種創新。比如:

「兔子」是什麼?如果說「耳朵長長的、眼睛紅紅的、尾巴短短的,喜歡吃胡蘿蔔的小動物就是兔子」,這就說明你已經在進行抽像思維了。兔子有黑兔、白兔、灰兔、黃兔、花兔等,當我們說「兔子」的時候,就已經把它的共同屬性(耳朵長長的、眼睛紅紅的、尾巴短短的,喜歡吃胡蘿蔔)抽像出來了。而且,我們說兔子是一種小動物,這裡的「小動物」,指的是體型比較小的動物,小型動物有雞、鴨、鵝、螞蟻等,但它們都屬於小動物這個類,它們是與虎、大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不同的。

如何培養學生的抽像概括能力,是中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課題。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完全地說出「不同種類的樹」。有的學生可能會說「蘋果樹」、「野蘋果樹」、「香蘋果樹」等,這不能算錯,但僅是一個普通答案,缺乏概括性,從而也缺乏創新性。其實,樹不僅是蘋果樹,有各種類型的樹,「樹」是對各種樹的抽像。數學中的數字1,也是對1個蘋果、1支筆、1匹馬等事物對象的抽像。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分析:

一項研究報告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我國與種植、養殖有關的單位幾乎都有從外國引進物種的項目。不過,我國華東等地作為飼料引進的空心蓮子草、沿海省區為護海引進的大米草等,很快蔓延瘋長,侵入草場、林區和荒地,形成單種優勢群落,導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新疆引進的意大利黑蜂迅速擴散到野外,使原有的優良蜂種伊犁黑蜂幾乎滅絕。

如果上述斷定都是真的,以下哪項最可能是真的?

A.引進國外物種可能會對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危害。

B.應該設法控制空心蓮子草、大米草等植物的蔓延。

C.從國外引進物種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

D.我國各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外來物種。

解析:正確選項是A。題干先陳述從國外引進植物物種的情況,然後又陳述從國外引進動物物種的情況。選項A用「生物」這個概念,對植物和動物進行了抽像概括,最適合做題干的結論。選項B只講植物的情況,不適合作為結論。

勤思多練

1.試分析下列段落是怎樣進行歸納概括的?

(1)子墨子曰: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衡以水,正以縣。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己。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墨子·法儀》)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故圖難於其易,求大於其細。

2.單項選擇題。

(1)排兵佈陣講究形與勢,被喻為「兵力的配方」。形是配好了的成藥,放在藥店裡,可以直接購買使用;勢是由有經驗的大夫為病人開的處方,根據病情的輕重,斟酌用量,增減其味,配伍成藥劑。衝鋒陷陣也講究形與勢,形是拳手的身高、體重和套路;勢就是散打,根據對手的招式隨機應變。

以下哪項陳述是對上文所說的形與勢特徵的最準確概括?

A.用兵打仗好比下棋,形是行棋的定式和棋譜,勢是接對方的招、破對方的招,反應越快越好。

B.行醫是救人,用兵是殺人,很不相同。然而,排兵佈陣與配藥方卻有相似之處。

C.形好比積水於千仞之山,蓄之越猛,發之越猛;勢好比在萬仞之巔滾圓石,山越險,石越速。

D.形是可見的、靜態的、事先設置的東西;勢是看不見的、動態的、因敵而設的東西。

(2)當一個國家出現通貨膨脹或經濟過熱時,政府常常採取收緊銀根、提高利率、提高貼現率等緊縮的貨幣政策進行調控。但是,1990年日本政府為打壓過高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持續提高貼現率,最後造成通貨膨脹,導致日本經濟十幾年停滯不前。1995年到1996年,泰國中央銀行為抑制資產價格泡沫,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抑制了投資和消費,導致了經濟大衰退。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以下哪項最可能是真的?

A.提高銀行存款利率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B.緊縮的貨幣政策有可能導致經濟滑坡。

C.經濟的發展是有週期的。

D.使用貨幣政策可以調控經濟的發展。

(3)在對六歲兒童所做的小學入學前綜合能力測試中,全天上甲學前班達九個月的兒童平均得分58分,只在上午上甲學前班達九個月的平均得分52分,只在下午上甲學前班達九個月的平均得分51分;全天上乙學前班達九個月的平均得分54分;而那些來自低收入家庭且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六歲兒童,在同樣的小學入學前綜合能力測試中平均得分32分。在統計學上,32分與上述其他分數之間的差距有重要的意義。

從上面給定的數據,可以最合理地得出下面哪個假設性結論?

A.得50分以上的兒童可以上小學。

B.要做出一個合情理的假設,還需要做更多的測試。

C.是否上過學前班與小學入學前的綜合能力之間有相關性。

D.應該給六歲以下的兒童上學前班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

(4)未名湖裡的一種微生物通常在冰點以上繁殖。現在是冬季,湖水已經結冰。因此,如果未名湖裡確有我們所研究的那種微生物的話,它們現在不會繁殖。

假如題干中的前提都是真的,可以推知:

A.其結論不可能不真。

B.其結論為真的可能性很高,但也有可能為假。

C.其結論為假的可能性很高,但也有可能為真。

D.其結論不可能真。

(5)民族共同語是指同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彼此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和交往聯繫所共同使用的語言。

以下語言不屬於民族共同語言的是:

A.藏語

B.朝鮮語

C.英語

D.世界語

(6)發散思維是指在創造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從已有的信息出發,盡可能地向各個方向擴展,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式、方法、規則和範疇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結果。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不屬於發散思維的是:

A.化學能能產生電能,據此伏特發明了伏打電池;反過來電能也能產生化學能,通過電解,戴維發現了鉀、鈉等七種元素。

B.19世紀末法國園藝學家莫尼哀從植物的盤根錯節想到水泥加固。

C.數學運算過程中的「一題多解」。

D.理論工作者依據許多現存的資料歸納出一種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