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 五、徵婚陷阱明確概念的方法 >

五、徵婚陷阱明確概念的方法

典型案例

小趙年過三十,沒有對象,成了大齡剩女。母親焦急,看報特別關注徵婚廣告,一天,母親對小趙說,有一則徵婚廣告上的小伙子條件不錯,寫著:「有房有車,曾在外企工作,擔任重任。」她讓小趙一定要聯繫上小伙子,交往交往也許有一段好姻緣。拗不過母親的催促,小趙與對方見面了,深入瞭解之後,大呼上當。真實情況是:有房,但是租的;有車,但是自行車,還是借的;曾在麥當勞擔任重任,是收拾餐盤。

邏輯辨析

小趙母親求婿心切,徵婚廣告籠統不詳,要全面瞭解各方面細節後才能確認小伙子實際條件如何,而這番細緻瞭解就是一個內涵特點越來越豐富的過程、越來越接近真相的過程。

知識鏈接

明確概念可以從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個角度出發。明確概念的基本方法有限制、概括、劃分、定義等。

一、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從屬概念推演到種概念的邏輯方法,通過增加內涵將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過渡到一個外延較小的種概念。限制通常需要在原來的屬概念前增加修飾詞來達到,但是這種方法與語文的修飾不完全相同。修飾後一定要縮小了外延才叫限制,否則只是修飾。如「美麗的中國」、「浪漫的巴黎」等,無論怎麼修飾外延還是一個,不是限制。

二、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從種概念推演到屬概念的邏輯方法,通過減少內涵將一個外延較小的種概念過渡到一個外延較大的屬概念。

限制和概括要遵守兩條規則:

規則1 限制後的概念必須是原概念的種概念;概括後的概念必須是原概念的屬概念。

也就是說,沒有屬種關係的概念之間不能限制和概括。如「我國的江河湖澤盛產魚、蝦、鹽、鹼等水產」,這裡的「魚」、「蝦」可以概括到水產裡,但「鹽」、「鹼」不屬於水產,把它們概括到水產裡,就犯了「概括不當」的錯誤。日常語言表達中還常常會出現「限制不當」的錯誤,如「一開門,出來一個男的小伙子」,小伙子本來就是男的,再用「男的」限制就多餘了。又如,「一個您並不熟悉的陌生人」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有的限制不當的錯誤是限制後自相矛盾。比如,「他是倖存的死難者」,既是死者,又倖存,就矛盾了。還要注意限制詞與被限制對像倒置的錯誤。比如某電視台製作了一檔節目,名為「挽救少女的心臟病」,顯然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因為要挽救的是人,而不是病。又如某藥的廣告:「某某藥是皮膚病患者的剋星」,也是倒置了被限制對象。

規則2 外延最小的種概念比如單獨概念,不能再限制,因為單獨概念沒有種概念;外延最大的屬概念,比如哲學範疇,不能再概括,因為它上面沒有屬概念。

三、劃分

劃分是明確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也就是從屬概念中分出若干種概念的邏輯方法。劃分由三部分組成:劃分的母項、劃分的子項和劃分標準。劃分的母項就是被劃分的屬概念,劃分的子項就是劃分得出的種概念,劃分標準就是把母項分為若干子項的根據。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同一個母項做多種劃分。比如「笑」,按其發聲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啞然失笑、撲哧一笑、嘻嘻一笑、哈哈大笑等;按其性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苦笑、傻笑、賠笑、冷笑、暗笑、好笑、狂笑、獰笑、歡笑等;按其情態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會心微笑、相視一笑、莞爾一笑、仰天大笑、不覺失笑、無人自笑、皮笑肉不笑等。

劃分與分解不同。劃分是明確概念外延的方法,劃分得到的子項是母項的種概念。分解是為了瞭解對象的內部結構,分解後得到的是對象的組成部分。例如,將大學分為文科類大學、理工科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是劃分,因為文科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是大學的種概念,而將大學分為中文系、外語系、數學系、教育系、播音系等就不是劃分,而是分解。

劃分的方法包括:

常用的劃分方法有一次劃分和連續劃分。一次劃分就是確定一個標準,並依據這個標準將母項分為若干個子項。比如,按照指紋的形狀,將其劃分為斗形紋、弓形紋、箕形紋三種,就是一次劃分。

連續劃分也叫多次劃分,就是對一次劃分後得到的全部子項或部分子項,分別再進行劃分,以明確每個子項的全部外延。比如,數可分為實數和虛數,實數又可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又可分為整數和分數,這就是連續劃分。又如,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又可以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又可以分為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三種。

有一種特殊的劃分法是二分法,二分法就是根據對象是否具有某種屬性,把一個概念(母項)劃分為一個正概念和一個負概念兩個子項。如把人的行為分為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把子女分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這運用的都是二分法。這種劃分方法可以根據概念間的矛盾關係,把母項劃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子項。但是二分法有一個缺點,就是在劃分後的兩個子項中,負概念那個子項的外延不夠明確。

劃分的規則包括:

規則1 各子項外延之和必須與母項的外延相等。

違反了它就會犯「多出子項」或「子項不全」的錯誤。

比如,「文學體裁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音樂、繪畫等幾類」,這一說法犯了「多出子項」的錯誤,因為音樂、繪畫不屬於文學體裁。又如,「大學可分為文科類大學和理工科類大學」,犯了「子項不全」的錯誤,因為漏了「綜合性大學」這個子項。

規則2 每次劃分必須根據同一標準進行。

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同一個概念進行劃分,可能得到不同的子項。如果在一次劃分中同時根據幾個標準,就會出現子項交叉相容的現象,犯「劃分標準不同一」或「子項相容」的邏輯錯誤,使概念的外延混亂。

四、定義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給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潔明瞭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

比如,「人」這個概念怎麼來下定義?有的人說:「人是有兩條腿的動物。」那我拿一隻鴨子來,它也是兩條腿的動物,它是人嗎?有的人補充說:「人是有兩條腿的而且沒有羽毛的動物。」那我把那只鴨子的羽毛拔光,它就變成人了嗎?所以說,這個定義沒有揭示出人的本質屬性,這種定義沒有把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從生物學的角度說,「人是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動物」,並以此和其他動物相區別,這就是人的生物學定義,它揭示了人的生物學含義。

定義由三部分組成: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被定義項就是被揭示內涵的概念,如上面例子中的「人」。定義項是用來揭示被定義項內涵的概念,如上例中的「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動物」。定義聯項就是表示被定義項和定義項之間必然聯繫的詞,如「是」、「就是」、「是指」、「叫作」等。

人們常用的定義方法是「屬加種差定義法」,即屬概念加種差的方法。這種定義方法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找出被定義概念的鄰近屬概念,然後找出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對象與其他對象的差別,即種差,最後用種差來限制屬概念,這樣就可以完成定義了。比如給「親屬」下定義,就要先找出「親屬」的鄰近屬概念——「關係」,然後找出親屬關係與其他關係的差別——「人與人之間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發生的」,最後用種差限制鄰近屬概念,得到「親屬」的定義——「親屬是人與人之間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發生的關係,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還有一類語詞定義,是解釋一個語詞的意義的邏輯方法。語詞定義又分兩種:說明的語詞定義和規定的語詞定義。說明的語詞定義就是對已經有了確定意義的語詞加以說明。比如,「烏托邦是一個希臘詞,按照希臘文的意思,『烏』就是『沒有』,『托邦』是『地方』,『烏托邦』是一個沒有的地方,是一種空想、虛構」,這就是「烏托邦」的語詞定義。

規定的語詞定義就是對某個語詞的特殊含義或特別用法做出規定性的解釋,如「『一個中心』是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法律用語中對某些意義模糊、容易產生歧義的概念,通常用規定的語詞定義來加以說明。比如《民法通則》第155條規定,《民法通則》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以外」不包括本數。

從定義的規則來看,要準確地給概念下定義,除了要真正瞭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有屬性,還必須遵守下列規則:

規則1 定義項的外延和被定義項的外延應是全同的。

違反這個規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錯誤。「定義過寬」是指定義項的外延大於被定義項的外延。比如,「普通邏輯就是研究思維的科學」就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研究思維的科學,除了普通邏輯,還有辯證邏輯、心理學、哲學等科學,所以定義項的外延大於被定義項的外延。「定義過窄」是指定義項的外延小於被定義項的外延。比如,「秘書是在黨政機關為領導提供輔助管理、綜合服務的工作人員」就犯了定義過窄的錯誤。這個定義把在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工作的秘書排除在「秘書」的外延之外,定義項的外延小於被定義項的外延。

規則2 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包含被定義項。

否則就要犯「同語反覆」或「循環定義」的錯誤。比如,「罪犯就是犯了罪的人」,定義項中包含了被定義項,同語反覆。又如:

小李問小劉:「什麼是邏輯矛盾?」

小劉答:「邏輯矛盾就是自相矛盾。」

小李問:「什麼是自相矛盾?」

小劉答:「自相矛盾就是邏輯矛盾。」

這裡,小劉用「自相矛盾」來定義「邏輯矛盾」,然後又用「邏輯矛盾」來定義「自相矛盾」,違反了規則2,犯了循環定義的錯誤。

規則3 定義項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語詞,不能用比喻。

否則就要犯「定義含混」的邏輯錯誤。比如:

有人問一位美國記者:「什麼算是新聞呢?」記者回答說:「新聞嘛,就是關於離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報道。比如,當一條狗咬傷人時,這就不算新聞,但當一個人咬傷一條狗時,瞧,這就算是新聞了。」

當然,這個記者關於新聞的定義相當機智幽默,但是從邏輯上來說,並不嚴謹。這個定義中的「離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都是含混的概念,不能準確地說明新聞到底是什麼。又如「優美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等,都不能作為定義。

擴展延伸

概念限制的作用就是把一般、籠統的概念和問題具體化,使概念更加清楚、準確。語言表述不夠具體清楚,經常會造成一些誤解。比如:

2012年11月新聞報道青海某中學外語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被披露,引發熱議。婆婆看完後感歎中學老師壓力大,說:「做老師真是不容易啊,幸虧你哥轉行不做老師了,現在我們家沒有當老師的了。」我知道她是口誤,就開玩笑地說:「我看出來了,你就沒把我當你家的人。」婆婆急忙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我們家沒有中學老師了,你是大學老師。」我呵呵一樂。

誤會的根源就在於太籠統,消除誤會只需要用限制的方法把「老師」變成「中學老師」即可。

有些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限制的邏輯方法製造幽默、承接劇情。如小品《小崔說事》:

崔永元:「其實我都聽說了,大叔大媽感情上出了些問題。」

宋丹丹:「緋聞!絕對的緋聞!沒有新聞的領導不叫領導,沒有緋聞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難,做女人難……」

趙本山:「做名老女人,難!」

這裡的陳述就是運用了概念限制的邏輯方法:人—女人—名老女人。這個限制過程就是通過逐步增加內涵、縮小外延來實現的,使一般的認識具體化了。

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也曾運用限制的方法描述了事件的發生過程:

剛近S門,忽而車把上帶著一個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個女人,花白頭髮,衣服都很破爛。……伊伏在地上,車伕便也立住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註:《魯迅全集》,第1卷,458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又如,《宰相劉羅鍋》中描述了這樣的故事:

和珅屢進讒言陷害劉墉,乾隆皇帝惱怒之下將劉墉貶為金華城門的守城官。鄭板橋正好也在金華任官,就派家丁帶了一封信和些許銀兩去求字,被劉墉拒絕了。鄭板橋決定用計求字,先叫一個人去劉墉家偷一隻蘆花雞回來,劉墉寫了一張失物啟事貼在城門邊。鄭板橋派家丁半夜去揭了失物啟事回來,把蘆花雞送回去,然後又偷走一隻黑雞。劉墉猜到有人故意為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好又寫了一張失物啟事貼上,看看是誰揭了失物啟事,誰就是偷雞的。晚上果然有人把雞送回來,去揭了告示,劉墉就偷偷跟上,結果跟到了鄭板橋家。

鄭板橋的女兒正在仿寫他的「難淂糊塗」,其他三個字可以以假亂真,就是這個「淂」字上的一點總也點不好,鄭板橋提筆替女兒點上。劉墉到了鄭家後,說想討碗水喝,鄭板橋假裝不認識,說:「坐,茶。」劉墉看到書案上的「難淂糊塗」字幅,猜到是到了鄭家,評價說:「堂堂的鄭板橋,怎麼這字多了幾分脂粉之氣啊!」鄭板橋道:「客官有何見教?」劉墉道:「請問這字是否是小姐所寫呀?是吧?」鄭板橋道:「請坐,泡茶。」劉墉道:「恐怕只有這『淂』字上一點乃板橋先生所書吧。」鄭板橋道:「哎呀,請上坐,泡好茶。」然後二人各報家門,相談甚歡,各自提筆寫下了一副對聯。劉墉寫道: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橫批是「鄭家客分三等」。鄭板橋則寫道:鍋,背鍋,背黑鍋;人,正人,正直人。橫批是「當朝守門一相」。

劉墉和鄭板橋的對聯也是用邏輯限制的方法,從外延較大、內涵較少的概念,推演到外延較小、內涵較多的概念。

通過概括可以使概念更加明確,概括出對像更一般的共同屬性。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蜻蜓—昆蟲、小說—文學作品等,都是概念的概括。又如:

春秋戰國時代,楚王帶著弓箭出去打獵,不小心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要幫他找,他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撿了去,又何必找呢?」孔子聽了後說:「楚王的仁義還沒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撿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人呢?」

這裡從楚王到楚國人再到人就是概念的概括過程,外延越來越大,內涵越來越少。

我們對概念進行概括和限制,就是為了準確地使用概念。比如「死刑適用於犯罪分子」,在這裡「犯罪分子」的外延使用過寬,限製成「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就更為恰當。再如,「禁止聚眾賭博」中的「聚眾賭博」外延使用過窄,概括成「賭博」才恰當。

在司法和偵查工作中,概念的概括和限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案件時,偵查人員經常應用概念的概括和限制的方法,以縮小偵查範圍。一般也是先概括,後限制。例如,假定根據案發現場發現的材料能判明作案者是本地人,就是在進行概括,即把本案案犯概括在本地人這個範圍中,然後再對「本地人」進行限制,如「與被害人關係密切的本地人」、「與被害人關係密切並且從事建築業的本地人」等。經過這樣的限制,我們要尋找的罪犯的形象和特徵越來越具體,範圍也越來越小,有利於偵破工作的順利進行。

劃分也是常用來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劃分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否則會造成一些困擾。比如:

有一次單位搬辦公室,主任有些忙亂,這樣安排任務:「黨員去搬書報資料,男同志去搬大花盆,女同志負責整理辦公室,身強力壯的跟我去搬辦公傢俱,其他同志打掃辦公室的衛生。」安排完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自己該幹哪一樣工作。苗老師作為黨員,應該去搬書報資料,但作為男同志,他應該搬大花盆,而作為身強力壯的,他應該去搬辦公傢俱,弄得他不知所措。其他人也是一樣。

問題出在主任安排任務時的多重標準。他先按政治面貌做了黨員和非黨員之分,接著又按性別做了男女之分,最後又以身體的強弱來分。這在邏輯上混淆了劃分的根據,造成了子項相容。

世間萬象,紛繁複雜,有人給浮躁的現代人做了一個寫真描述:

有錢的玩股票,沒錢的玩彩票,有嗜好的玩郵票,不要命的玩綁票。

劃分要求全面,上述寫真並沒有完全概括出浮躁的各種類型,且各種類型的人物有交叉,也違反「劃分標準同一」的規則。

正確劃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緊急情況。比如:

北宋皇帝宋徽宗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書畫家,天分甚高,擅詩詞、工書畫、精賞鑒,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皆精。他所創的書體「瘦金書」,頓挫有致,瘦勁鋒利,挺秀清雅,別具一格。傳世墨跡有《千字文》、紈扇《掠水燕翎詩》、《閏中秋月詩帖》等。他常為此得意,經常詢問大臣他的字怎麼樣,大臣們稱讚他的字天下第一。書法家米芾的書法勝過宋徽宗,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有一天宋徽宗問米芾:「米愛卿,我的字怎麼樣?」皇帝這一問讓米芾有些為難,如果照實說自己的字第一,顯然會使皇帝掃興,如果違心地恭維皇帝第一,又委屈了自己。於是,米芾靈機一動,說:「臣以為在帝王中,您的字第一,在大臣中,則微臣的字第一。」宋徽宗聽了心領神會,暗中誇讚米芾的機智。

在這裡,米芾巧妙運用了劃分,將人依其身份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一類是臣子。這麼一劃分就避免了他與宋徽宗之間的直接比較,既盛讚了皇帝,同時也肯定了自己,使難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劉墉也曾經巧用劃分法機智地應對乾隆刁鑽古怪的問題:

一次,乾隆皇帝問他:「宗師九門每天出去多少人?進來多少人?」劉墉沒有跑去數有多少人進出,而是回答:「倆人。兩種人: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這是按性別劃分。)皇帝又問:「大清國一年生、死各多少人?」劉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皇帝一聽,說:「照這樣,大清國不就沒人了嗎?」劉墉說:「我是按屬相說的。比方說,今年是馬年,無論生一千、一萬還是十萬、百萬,都屬馬,所以說,一年只生一個。而一年當中,什麼屬相的都有死的,不管死多少,總離不開這十二個屬相,所以說一年死十二個。」(這是按生肖屬相劃分。)

又如,紀曉嵐用定義法巧妙辯駁,免去以下犯上、對皇上不敬之罪:

乾隆皇帝看望紀曉嵐,皇帝剛剛離開,他就問身邊人:「老頭子走遠了嗎?」豈知乾隆並未走遠,聽見了問話,轉回頭責問紀曉嵐是何意。紀曉嵐心知不妙,腦筋一轉,慢條斯理地解釋道:「皇上不要動怒,奴才稱您為『老頭子』,並非不敬,而是萬分尊敬。『萬壽無疆』稱為『老』,『頂天立地』稱為『頭』,皇上稱為『天子』,合起來就是『老頭子』。」聽紀曉嵐說得有條有理、頭頭是道,乾隆也就釋然了,暗讚紀曉嵐聰明機智。

這裡紀曉嵐就是用說明的語詞定義,重新給「老頭子」下了一個特定的定義,躲過口禍。

勤思多練

從明確概念的角度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邏輯錯誤。

(1)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經歷過很多危機、入侵、內亂等,但中華民族的歷史能夠一直延續而沒有中斷或湮滅,其中最有力的傳承工具,就是我們的語言和文字。

(2)解放軍307醫院前日搶救了緊急來京就診的18名蘑菇中毒的河北患者。……也是毒蘑菇中毒多發季節。……目前對毒蘑菇中毒仍未有治療的特效藥物,一旦毒野蘑菇中毒,輕者可造成……

(3)張怡寧為某品牌洗髮水所做廣告的廣告詞是:打球我行,去頭屑它行。

(4)某專科醫院的廣告詞是:某某醫院拯救患者的股骨頭壞死。

(5)作文寫好後認真讀一遍,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

(6)一群年輕少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7)嚴厲打擊公開搶劫。

(8)公園裡種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樹木。

(9)A:「你會什麼才藝啊?」B:「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吃喝玩樂。」

(10)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寫道:「丹尼卡醫生丟了最心愛的醫療器械:先是計算器,後來打字機也讓人拿走了。」

(11)不會煲湯的司機不是好裁縫。

(12)據瞭解,現代生活中由於飲酒過度、心臟病、熬夜、加班、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過勞死」,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13)由於油價上漲引起大眾不滿,廣州一男子騎馬在街道穿行,在被交警攔下後,他說:「馬路就是馬走的路。」

(14)本店出售新進商品、高檔商品、當令商品。

(15)我們學校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師、老教師和女教師,男教師比例較低。

(16)最近對一百多位深受尊敬的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專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的反恐戰爭戰績不佳。這項調查名為「恐怖主義指數」,是美國進步研究中心和《外交政策》雜誌聯合進行的。調查對像包括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溫和派、開明派和保守派。

(17)電影《大腕》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法人就是被繩之以法的人。」

(18)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這樣一句台詞:「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19)板磚:平時用來砌牆,偶爾也可以用來拍人的一種板狀硬物。

(20)手機:自己交費為他人提供方便的遠程遙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