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 改變命運,你也可以 >

改變命運,你也可以

這篇文章的主體是我在31歲生日的時候寫的,現在32歲生日又漸漸到來。重新看回去,生活中的很多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但心中改變自己命運的信念愈發堅定。

簡單說下自己現在的狀況吧:

站在人生的第32個年頭,我出版了兩本屬於自己的書,還有三本在陸續出版的過程中。我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人不多,但業務發展良好,足以過上小康生活。我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她會是我未來奮鬥下去的勇氣的來源。

忙碌的狀態一如既往,創業之後更是從朝九晚五變為朝五晚九。但總體而言,我對自己目前的狀況非常滿意。它是平凡而普通的,但就是這種平凡而普通,在十多年前的我看來都是那麼遙不可及。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不出意外的話,我還會將這件事情繼續下去。

我出生在廣東省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一般而言,廣東在大家眼中屬於相對富裕的省份,但不幸的是我的家鄉卻與「富」毫不相干。事實上,不誇張地講,在人生的前十幾年,我一直生活在廣東省最貧困鎮上的最貧困村裡。

而我家,又差不多是整個村裡最貧困的。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點是,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天天都吃不飽。那時正長身體,而我從六七歲開始就要和妹妹一起承擔挑水、洗衣服、種地、餵豬等各種農活,我家的飯菜油水很少,所以我們兄妹倆幾乎常年處於飢腸轆轆的狀態。

我那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吃肉。每個月有那麼一兩天,母親會咬咬牙,拿一點錢到圩鎮割點肉回來,這一天對我而言就跟過節一樣。

現在我們普遍認為瘦肉比肥肉好吃,但有段時間,我和妹妹都愛肥肉甚於瘦肉,因為至少在吃了肥肉之後的幾天裡,我倆不像之前那樣容易餓了。

那段時期,有兩件事情是我記憶猶新的。

第一件事情,是我剛上高中那年,家裡拿不出學費。母親帶著我,挨家挨戶去借錢湊學費。在我眼中,母親一直是堅強又樂觀的。儘管日子已經過得不能再艱難,她卻從未沮喪,她總說「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日子總會好起來的」。我不曾想到,為了給我湊夠幾百塊錢的學費,她可以如此低聲下氣。在她看來,讀書是我唯一的出路,為了供我讀書,她願意付出一切,其中包括尊嚴。

雖然村裡大部分家庭的經濟都不怎麼寬裕,但大多數人家還是很爽快地借了錢,可即便如此還是差了一點,最後去借的那家又是最吝嗇的,那天母親和我在那戶人家軟磨硬泡了好幾個小時,才總算把學費給湊夠了。

湊夠了錢,母親是快樂的,我卻心有刺痛。儘管還是小小少年,懵懵懂懂,但我在內心深處還是感到一種隱隱的屈辱和在命運面前的無力感。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我上高中的第二年。那時候我住校,有一次我回家拿一些生活用品,母親遞給我一瓶洗髮水。我一看,發現是那種最便宜(好像是五六元錢一瓶)、最低劣的洗髮水,便大聲質問她:「為什麼你總是給我買這麼差的洗髮水?」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學習壓力巨大,又處於青春期,發脾氣或許是情有可原的。但這些理由並不能掩蓋我骨子裡對貧窮的恐懼、厭惡,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卑感。當時我對母親發火,那背後何嘗沒有責怪之意?

那件事情使我內疚至今,到現在我也忘不了母親當時憤怒又愧疚的目光。

或許,「想要改變命運」的種子就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生根發芽的。和別人不同的是,它平凡而卑微,少了很多理想化的色彩。

因此,直到現在,對於在事業上取得的小成績,我總是這樣說:學習和創業固然是我本身就喜歡做的事情,但之所以努力學習、努力創業,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想要擺脫貧窮的處境,我想要賺錢。

我不是一個物質慾望很強的人,可能連事業心都不是特別強,我從未想過自己一定要把事業做到怎樣。但我有一個想法是至今未變的:首先我要對自己的家人負責,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為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其次是我要對自己負責,只有先解決了生存問題,才有資格去追求理想。

儘管生活拮据,但我從小就頗有成為理想主義者的傾向。

比如,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作家,而且最好是科幻小說作家。我非常嚴肅地看待這件事情,甚至在小學的時候就試著寫過長達10萬字的科幻小說。雖然那些文字在現在看來非常稚嫩,但從字裡行間仍然能體會到那時的用心。

再長大一些後,我就又多了一個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幫助很多人。

一般而言,人小時候的理想是會逐漸改變,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淡忘的。在這一點上,我卻稍微有些不同,儘管事業道路有些曲折,但一路走來,我發現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曾和這兩個理想脫離。而在兜兜轉轉中,我的命運也逐漸被改變了。

我為自己確定的事業道路,就是將「興趣」和「賺錢」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也就是努力找到自己想做,又足以保證自己能很好地生存的事業。

這樣的想法其實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當時我是這樣分析自己的:

首先,我沒什麼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這就意味著,將來不管我做什麼,我的家庭能夠提供的助力是非常非常小的。至於社會關係方面,一般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努力從零開始打造人脈。只可惜我屬於內向型性格,對於這類事情我一方面是不擅長做,另一方面也不喜歡做。因此,我最好選擇一項不需要特別依賴社會關係的事業。

其次,我的天分一般,學習成績也一般。如果想未來有所發展,做出一點成績,我必須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論,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行。

我的改變就是基於這兩個分析之上開始實施的,那差不多是在我剛上高二的時候。

那時候我的學習成績排在年級400名左右,屬於班級中上水平。從高二上學期開始,我就非常注意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的學習方法,並且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將這些方法不斷調整、優化。在學習中,比起具體的解題技巧,我更注重方法論的總結,即重點學習「學習的方法」。因為起步比別人晚,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比別人更嚴格一些——別人學2個小時,我就學4個小時;別人週末在玩,而我仍然在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在我堅持幾個月後開始收到明顯的效果。到了高二下學期,我以所有人都未曾預料的速度衝入了年級前30名,而到高考的時候,我以當地狀元的身份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

一方面,考上大學,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當時因為是狀元,所以我一下子拿到了幾萬元的獎金,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由於在高中階段我就嘗到了方法論學習和深度思考帶來的好處,進入大學後我將這一套方法論體系延續了下去;而清華大學裡獨特的教學環境、數不勝數的牛人高手更是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提供了大量可供吸收的養分。

大學四年,我的學習成績只能算中等,但方法論、人生觀、世界觀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健全和完善。這個時期積累下來的見識、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而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基本確定了將「知識傳遞」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的想法。

畢業之後,我在國企工作了兩年,但同時也以兼職的形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歷程。最早的時候我和高中同學開了家貿易公司,這家公司在創立5年後成為所在領域的全國第一。

第二次創業,我辦了一家互聯網營銷服務公司。在我最拮据的時候,口袋裡只有18塊錢,可是兩天後就要交房租,當時我一個大男人居然絕望到要掉眼淚。

所幸,無論多麼艱難,我都堅持了下來。在創業兩三年以後,我發現自己之前吃過的所有的苦,付出過的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生活的回饋。

多年來我一直保持著方法論學習和深度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堅持將思考的內容寫成文章發表到網上。漸漸地,開始有雜誌社向我約稿,有出版社找我談出版合作。慢慢地,我開始出版自己的書,逐步實現了小時候那個當作家的理想。

童年時的苦難使我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候都不曾選擇放棄。經歷低谷之後,公司的業務開始蒸蒸日上,收入也開始遠超當初。

人們常說「是一個人的經歷造就了這個人」。這並不是刻意美化苦難。不能否認,窮困的生活和辛勤的勞作,給了我堅持的韌勁,決定了我做事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幫我確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是我所經歷的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我。

這便是我,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不值得誇耀,但足以讓自己自豪。現在我寫下這本書,是想通過我的故事告訴你,無論天資聰穎還是資質平凡,無論你遭遇過什麼樣的苦難,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