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有說服力的寫作:駕馭文字的藝術 > 1.3 讀者的反應=最終的結果 >

1.3 讀者的反應=最終的結果

我們已經瞭解了我們的讀者。我們也清楚了我們的目標。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具體的操作技巧:我們如何才能說服讀者幫我們達成目標?這完全取決於讀者的反應。

讀者的反應由兩部分組成:

情感反應。這是讀者內心產生的感覺(惋惜、悲傷、得意等)。

意向反應。這正是由於以上感覺,讀者想做的事情(購買某物、停止做某事等)。

以競標為例。一份好的標書具備所有規定的內容。好的標書也會引發估價員的情感反應,進而得到估價員的更多青睞。

有說服力的寫作人,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引發這樣的反應:

「情況很糟,我必須出手幫忙。」

「這的確非常緊急,我必須立馬擺平。」

「那的確很妙,我喜歡那個廣告。」

最後一條並沒有直接轉化為意向反應,但是其預期的結果可能就是建立品牌形象而非說服人們購買產品。飲料品牌吉尼斯(Guinness)就在它們的「Believe」、「Dancing Man」和「Evolution」廣告中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技巧。這些廣告都不是偶然創作而成的。廣告商有著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要建立品牌的知名度,他們深知什麼樣的內容會吸引受眾並引起相應的反應(娛樂過程中的幸福感、精神上的激勵),這樣就能達成他們預期的結果。

1.3.1 不同讀者的不同反應

你發招聘廣告的目的是什麼?你可能是想用它來吸引某類應聘者。此外,你也一定想預防不合適的應聘者前來應聘,或者說你會回絕此類應聘申請。

招聘廣告會採用諸如「必須是碩士及以上學歷」這樣的措辭。這可以吸引符合條件的應聘者,他們會因為符合你定的高標準而有一種成就感。並且,這也會將那些資質不足的應聘者擋在門外。同樣,精心使用非常簡單或非常複雜的措辭,有助於你在吸引目標讀者的同時將非目標讀者擋在門外。

因此,你是要想正面反應還是負面反應,這取決於你到底想從讀者那裡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1.3.2 喚起行動&激勵讀者

有說服力的寫作的一條基本規則就是,要告訴讀者你想讓他們做什麼。不用企圖命令讀者做什麼;做什麼應該是由讀者自己決定的。儘管如此,一旦讀者做出了行動上的決定,你就應該為他們提供行動所需的全部工具。這有時候稱作「召喚行動」(Call to action)。如果沒有準備工具的話,就很可能會出現讀者完全贊同你的觀點,但卻無任何行動。

規則1:文檔中要有「召喚行動」。

喚起行動由兩部分組成:

1.告訴讀者:你能做什麼。

2.告訴讀者:你怎麼做。

第一條的基礎是在意向上引起的反應。讀者想就現狀做些什麼,但是可能並不知道要做什麼(或者你想讓他們做什麼),因此一定要清楚地告訴讀者:你能做什麼。第二條則會提供相應的工具。這是和方案有關的地點、人物、時間和手段等內容。

喚起行動的例子應該是這樣的:

「請在10:00之前撥打電話01234 567890告訴我你的決定。」

「對這麼便宜的報價感興趣的話,請發E-mail到:[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的話[1],你可能會指望讀者更多地參與到說服過程中。讀者在參與過程中能有所收穫的話是最好的。對於小說寫手來說,這是最基本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將其應用於商務寫作中。

試想一下:你向老闆遞交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請求。你可能知道解決方案,並且讓他們[2]採納執行也並不困難。然而,如果要是由你來呈現問題,但由老闆指出你並未澄清的方案的話,你就能得到更佳的反饋效果。這樣,你的老闆就有機會參與到為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的老闆在此過程中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且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愉悅。最重要的是,這變成了他們的思路,這將大大影響促成此事的幾率,詳見第3章。很顯然,這需要讀者具備相應的知識,知道這麼做是奏效的。

[1]例如廣告,其受眾的反應就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

[2]很奇怪,在英語中並沒有可以指代某個人但又不體現性別的正式單詞。我想一直用「他」但又怕被人說性別歧視,用「他們」的話又怕有人說我語法不通。由於《牛津英語詞典》並無城管檢查「私拉亂建」,因此,我在本書中都用的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