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遭遇逼婚,怎樣回答才能解決問題 >

遭遇逼婚,怎樣回答才能解決問題

著名的古希臘寓言家伊索,年輕的時候給貴族當過奴隸。

有一次,他的主人設宴請客,客人大都是當時希臘的哲學家,主人命令伊索備辦酒餚,且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於是,伊索專門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準備了一席「舌頭宴」。

開席時,主人大吃一驚,問:「這是怎麼回事?」

伊索回答說:「您吩咐我為這些尊貴的客人辦最好的菜,舌頭是引領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這些哲學家來說,『舌頭宴』不是最好的菜嗎?」

客人都被伊索說得頻頻點頭,哈哈大笑起來。

主人又吩咐伊索說:「那我明天要再辦一次宴席,菜要最壞的。」

到第二天開席上菜時,依然全是舌頭,主人一見此狀,便大發雷霆。

伊索卻鎮定地答道:「難道一切壞事不是從口出的嗎?舌頭既是最好的,又是最壞的東西!」

最終,主人被駁得啞口無言。

中國父母對於兒女的終身大事是非常關心的,當看著兒女事業有成,卻唯獨少了另一半時,一場中國式逼婚大戲便即將上演。尤其是春節這個本是全家團圓的幸福時刻,讓如今有些年輕人感到害怕,為什麼呢?因為怕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問:「找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

有些網友訴苦「獨在異鄉是單身,每逢佳節被催婚」,雖然是句玩笑話,卻反映出了當前社會和家庭的現實問題。父母有父母的立場,兒女有兒女的觀點,當我們遭遇逼婚時,反抗越強烈越會適得其反,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應答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只存在於中國,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是如此,例如美國,也有很多婚介網站,一些父母會去網站上為自己的兒女尋找伴侶。所謂「逼婚談話」,甚至可以看成一種談判,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很難與父母在這方面達成共識;其次,我們要對父母表示尊重;再次,我們要知道,他們確信他們這樣做是對兒女好。因此,要想讓溝通能夠進行下去,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答:

1. 將「立場」轉變為「需求」。父母的立場是「我希望你盡快結婚」,孩子的立場是「我不想結婚,至少目前還不想結婚」。如果雙方都只關注立場,那麼就會讓溝通陷入僵局,此時不妨反問父母,為什麼他們希望我們盡快結婚。

2. 保持有效傾聽。出於對父母的尊重,問「為什麼」之後,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回答,減少對立情緒,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另外,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與父母確認,以確保自己真正理解他們所說的。

3. 嘗試向父母證明你的需求和他們的需求是相近的。當瞭解了父母的真實需求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父母表示你也部分同意或全部同意他們的這些需求。例如,希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過上安穩的生活,他們希望有人在年老的時候可以照顧他們,他們希望當祖父母……

4. 實現需求。也就是將對話聚焦於如何讓這些雙方共有的需求成為現實,例如:父母通常都希望你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你可以向父母解釋,你十分滿意自己當前相對自由的生活。在「有人在他們年老的時候可以照顧他們」和「希望當祖父母」這兩件事上,你可以解釋說你不想隨隨便便結婚,你希望找到一個值得自己真心愛慕和尊重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敬重和照顧父母,將來才會是一個負責任的父親或母親,倉促草率的婚姻可能會以離婚和不幸收場,這對父母和自己都不是件好事。

以上的辦法可能不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因為有些父母很可能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談判,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交流過程中,往往情緒會遮蔽理智。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回答敲開與父母溝通的大門,只要這扇門打開了,一切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思維訓練

某個村落中,有一名非常多疑的男子,素以誰都不能讓他上當而聞名。有位智者表示:「讓我來騙騙看。」

而這名男子仍自信地說:「如果你能騙得了我,就試試看!」

於是,智者告訴他:「稍等一下,我進去準備。」

之後,他便走回家中。那麼,智者會以何種方法來騙這名男子呢?

(答案見附錄2.3.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龍點睛

從人格心理學角度來看,中國父母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將子女看作是「擴大的自我」的一部分的思想觀念,他們不是把子女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視其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同時,他們不僅將自己的期望與未完成的願望投射到子女身上,還會把自己的不安和恐懼加諸子女。因此,身為子女,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原則很重要,但是在溝通過程中要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因素加以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