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名師講堂 >

名師講堂

一眼看透內心——不能忽略的微表情與微動作

底特律曾經舉辦了一次汽艇展覽會,人們可以在展會上選購自己喜歡的船隻,從小帆船到豪華游輪,應有盡有。

一位來自中東石油國的富翁站在一艘大船面前,對銷售人員說:「我想買這艘價值2000萬美元的游輪。」

銷售人員看了一眼這位富翁,認為他是個瘋子,臉上冷冰冰的,沒有理睬。富翁看到銷售人員如此冷漠,失望地走開了。

富翁繼續參觀,當他來到下一艘遊艇前時,待遇完全不同。這位銷售人員滿臉掛著熱情的微笑,就像陽光一樣燦爛。富翁對銷售人員說:「我想購買價值2000萬美元的遊艇。」

「沒問題。」銷售員笑著回答說,「讓我來為您介紹一下我們的遊艇系列,好不好?」得到允許後,銷售員開始介紹他們的遊艇系列,最後富翁簽了一張500萬美元的支票作為定金,第二天富翁帶著1500萬美元的支票回來,購買了一艘價值2000萬美元的遊艇。

富翁對銷售員說:「你成功地用你的微笑向我推銷了你自己,在這次展覽會上,只有你讓我感覺到我是受歡迎的。」

有效回答是溝通得以延續的基礎,有效溝通可以保證在信息傳遞的同時達成共識。往往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只是將注意力放在語言的組織上,而忽略了溝通對象的微表情、微動作。很多問題,甚至不需要語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是一個完美的回答。

這裡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微表情、微動作;另一方面,要注意觀察提問者的微表情、微動作。回答問題時,如果能夠判斷和掌握對方的心理活動,瞭解對方內心真正的需求,無疑會提高回答的有效性。

回答效果經常受到場地、時間、環境、氛圍等客觀因素以及提問對象的情緒、心態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回答問題時,正確的做法是:

1. 第一時間觀察提問者的微表情、微動作,判斷提問者的溝通風格及心理活動。

2. 回答問題時,自身可以通過運用適當的微表情、微動作,提高回答效果,讓溝通更高效。

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是不會說謊的,它傳遞的信息比語言更快、更真實,當你話還沒有說出口,肢體語言和表情就已經暴露了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例如,當你被問到一個尷尬的問題時,首先出現反應的不是語言,而是面部表情。那麼,在回答問題時,我們怎樣才能正確利用微表情與微動作呢?

1. 頭部。搖頭晃腦代表不自然、不重視、漫不經心,低頭聳肩表示不自信、緊張,頭向前傾表明感興趣並想要傾聽,昂首挺胸表明自信、有權威感。例如:

面試官說:「你能用英語介紹下你自己嗎?」

面試者A低著頭,聲如蚊蠅,雙手不斷搓著衣角……

面試者B面帶微笑,抬頭挺胸,回答洪亮幽默,簡單幾句話就已經表達清楚了。

很明顯,兩個回答會呈現不一樣的效果,結果自然也就不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低頭是認輸的一種表現,因此無論問題是否難以回答,都要保持抬頭挺胸的姿態,將自己的自信傳達出去。

2. 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無論是一對多還是一對一的溝通,眼神的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回答他人提問時,盡量將目光鎖定在對方的眼睛上,如果的確沒有回答的經驗,那就讓自己的目光鎖定在對方的鼻樑位置;其次,回答問題時,目光要隨時跟隨對方的手勢,或對方展示的物品,體現出自己對對方提問的專注和重視;再次,回答對方提問時,要避免頻繁地眨眼,注意觀察提問者的眼神,留意對方眼神的方向,眼神向左上,多為回憶,眼神向右上,多為想像。例如:

小李是某項目負責人,向領導匯報工作時,領導詢問:「目前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小李在回答時,時而眼神向左上,時而眼神向右上,這說明有些工作他確實做了,在回憶,有些工作暫時沒做,他在想像做了的樣子。

因此,根據小李眼神閃爍,不敢直面領導,讓領導確定他對這件工作沒有絕對的把握。

3. 手勢。不同性格的人,在與人溝通時也都有自己的風格,因此我們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根據對方的微動作來辨別怎樣回答這個問題。例如:

雙手抱臂,表示對方的提防與抗拒;不停地搓手,表示內心緊張與焦慮;無意地踮腳,表示故作鎮定;握手時緊握並用力,說明對方熱情好溝通;握手時蜻蜓點水,說明對方自我保護意識重。

畫龍點睛

提升回答問題的能力,能夠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而溝通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關鍵,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提高回答問題的能力並不是讓自己變得圓滑,而是通過細心觀察和體會,提高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通過及時的反思和總結,提煉生活的智慧,將其應用在回答問題中,這才是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