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 第一章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

第一章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人與書關係的改變者

本書中提到的筆記,用的其實就是在便利店或文具店裡隨處可見的筆記本。利用這種普通筆記本,就可以實現這幾個不普通的目標: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並隨時拿來參考

說得再簡單一點,學會了怎樣利用筆記,就能比現在更懂得如何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那麼怎樣利用筆記,才能將讀過的內容吸收為自己的東西呢?接下來,就讓我介紹一下具體方法。

為了讓讀書成為一次更美好的閱讀經歷,僅僅「讀過」是遠遠不夠的。在讀書生活中,除了要改變讀書方法,還有必要在如何選書、購書、活用——也就是如何「與書相處」方面做全面的改善。

也許你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書,堆積成山;也許你怎麼也想不起來以前讀過一本怎樣的書、書裡有什麼名言;也許你無法理解、吸收書裡的內容,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做筆記來改善。

本書所講的讀書方法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圖 1-1):

圖 1-1 用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在這樣的過程後,書裡的內容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要求你「把所有的事情記在筆記本上」呢?其實並沒有那麼麻煩。舉個例子,接下來我會提到把想買的書記在「購書清單」上、把讀後感總結在「讀書筆記」裡等等的具體做法,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大多數人平時就在有意無意中做的事情。

而本書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指導你用好筆記,經過規劃、梳理,學習怎樣選書、怎樣讀書和怎樣把書中的內容刻在腦海裡並加以活用,然後把這些做法轉化為實用、可持續、屬於自己的技巧。

讓筆記成為讀書時的好夥伴

接下來,就由我介紹筆記的使用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 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後的選書息息相關。

跟書有關係的信息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裡。看電視、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觸景生情的時候,都是靈感閃現的好機會:

「啊,有沒有這種題材的書呢?」

「好像以前有本書,我特別想讀讀看。」

「我感覺讀讀那本書能幫我解決眼下的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呢?撿起這些日常中閃現的點點滴滴,積累在筆記本裡吧。不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將它們排列在筆記本上就夠了。

2 購書清單: 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這份清單是用來在書店「指名」購書的。通過電視廣告、書評報道、書裡的推薦板塊或者朋友的推薦而得知的書名,都可以記在筆記裡。

也許你會覺得漫無目的地在書店找書更有樂趣,但我相信你也有過在不知不覺中被包裝過度的廣告詞迷惑的時候,也會與自己的意志背道而馳,衝動地買下流行書或暢銷書。

如果帶上這份清單,去書店的時候就不會再猶豫不決,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地選擇書籍了。

3 各種報道的剪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

除了報紙和雜誌上的書評以外,出版社和書店發佈的信息、與書相關的作家或名人的採訪、夾在各類叢書裡的出版社廣告等等,都有可能藏著好書。只要是引起你注意的內容,最好都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

如果在剪報中看到一本書,覺得「我一定要讀這本」,可以在剪貼好的基礎上在2中提到的購書清單裡寫上這本書的書名。

剪報積累兩三頁左右後就要翻回去重新看一遍,在覺得有意思的內容下畫線、標注重點。這樣做的話,在下面這些時候就可以拿來參考了:

「這篇採訪提到了一本書,我很想讀。」

「這門學問看上去很難懂,我先找找同領域的入門書吧。」

「以前總覺得這本書讀不讀都無所謂,現在仔細想想,那其實是本非常重要的書。」

像我就不只會剪下新出刊物上刊登的信息,還會翻看過去已經讀過的某些書和偶爾刊登在報紙上的書評連載, 比如「我喜歡的書」「發現名著」專欄,把上面的介紹也做成剪報。日後再讀這些剪報的時候,不僅能找到再讀一遍某本書的契機,還能回想起書中忘卻已久的描述。經歷過很多事情以後,再用成熟的眼光去看這些內容,會發現自己有了不同的感悟,過去看不懂、想不通的內容似乎也能理解得更深刻了。

4 讀書筆記: 將讀後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

讀完一本書以後,可以在筆記本上做做摘抄、寫寫讀後感,或是在上面貼一些象徵這次讀書體驗的小物件,將這次讀書體驗封存在筆記本裡,就當這本筆記本是記錄自己真實體驗的「旅行日記」「冒險日記」。

這樣做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留下證明自己讀過這本書的證據。而且通過在筆記本上記錄的過程,你也可以加深對書的理解,使寫下的內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書切實地轉變為自己的無形財富。

這就像記日記一樣,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只要用本書中的方法,就能更腳踏實地地閱讀喜歡的書,而讀不怎麼喜歡的書的時候,也會變得更加輕鬆。

那麼,怎樣才能像我說的那樣,把讀書體驗轉變為無形的財富呢?

首先,請準備一本全新的筆記本和幾支筆。就是這麼簡單。至於其他方便的輔助文具,我會在後面一一介紹。如果想在筆記本上附加一些內容,也可以準備便利貼等用品。從準備找書到閱讀結束,這本筆記本都可以派上用場。也就是說,筆記本即將成為你讀書生活的好搭檔。

在這樣一本筆記本裡,不只可以寫讀書筆記,還可以記下日常生活中所有在腦中一閃而過的內容。用同一本筆記管理所有信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記錄、隨手記下的感想和新聞報道等內容中獲得靈感,找到更多想讀的書(見圖 1-2)。

圖片上是我去北海道出差時記錄下的心得體會。我剪下了觀光宣傳冊中的內容,寫下了當時的所感所想。如果記錄的內容除了讀書筆記還有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體驗和感想,會更有助於拓寬你的涉獵面。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雖然不是像旅行那樣特別的體驗,同樣可以作為資料貼在筆記裡。當時的生活狀況、關注點和感想等等,都可以成為讀書的背景信息,讓讀書筆記不只是個數據庫。

圖 1-2 尋找靈感的筆記

另外,寫讀書筆記的時候,還可以參考筆記本裡的書評、相關主題報道和過去寫過的感想,一連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讓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飛躍。舉個例子,讀過一本關於相親的書以後,在寫讀書筆記時可以參考一個月前做的少子和老齡化相關的剪報。讀完剪報中的畫線部分,再去翻看這本書裡關於少子和老齡化的部分,可能會發現之前粗略讀過的部分中竟然隱藏著如此重要的內容。在返回重讀的過程中,讀書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我們不可能預測出「怎樣才能遇到想讀的書」,所以不要去分類,直接把信息都羅列在筆記本上反而更好。就這樣,一本筆記既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剪報本,還可以是創意隨筆。

不管是工作還是娛樂,這些體驗都與讀書緊密聯繫,而讀書也與這些體驗息息相關。因此,任何內容都不能被歸類為「與讀書無關」。你讀完這本書,就能理解這是怎麼回事了。

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

很多人會覺得手寫讀書筆記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我也怕麻煩,但是有句老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好比坐纜車和辛苦攀爬,雖然同樣是到達山頂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風景必然是不一樣的。只有付出了精力與時間,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這種親手寫下摘要和讀後感的過程也絕不是簡單的「流水賬式操作」,寫完就可以扔掉了。這些寶貴的內容,正是將來總有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識儲備。

思考讓人如同置身於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雲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於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紮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後,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見圖 1-3)。

圖 1-3 書面化的思考更便於利用

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像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

寫文章、製作企劃書或是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容甚至是醍醐灌頂的靈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通過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堅持寫讀書筆記需要遵守三個竅門。

1 養成習慣

如果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不刷牙了會覺得非常難受。做讀書筆記也是這個道理。

2 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

「無須重讀整本書,在讀書筆記裡就能輕鬆找到喜歡的摘抄。」

「很久以前做過的讀書筆記幫我找到了這次創意的主題。」

「多虧讀書筆記,才有了今天的我。」

只要實際體會到這些,你一定也會愛上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看起來是件費時費力的事,但從結果來看,這種讀書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3 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

為了讓讀書筆記更方便自己使用、堅持,在記錄的過程中也應該時刻改進做筆記的方法。從尋找自己習慣使用的筆記本到研究做筆記的方法,再到收集筆跡不同的鋼筆或鉛筆,都是樹立自己風格的嶄新一步。總之,要讓做筆記這件事成為自己的習慣。如果在做筆記的過程中感覺很疲勞,創造自己的方式可以激發做筆記的動力,而充足的準備也會讓人對筆記本充滿留戀。

完善購書、讀書和活用的方式

首先,改變你的讀書環境吧。只需要一點改變,更好的讀書體驗便可以成就全新的自己。

就像我之前講的,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的目的並不是讓你一味讀得更快、更多,而是認真消化書中內容,使之對自己有益。閱讀不僅是讀書,還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見地選書和購書的方法,更要多閱讀、多參考那些記錄自己無數感觸的讀書筆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其中的內容。

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才是讀書的完整流程,只有做好這四個步驟,才能讓書中的內容融入自己的思想。讓小小的筆記本在各種情況中物盡其用,參與讀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就能更有效率地管理購書、讀書和活用的流程。

那麼,讓我們從「與書相處」的幾個階段開始計劃吧。

一般來講,除了圖書館借書和友人贈送這兩種特殊情況,讀一本書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

1 購書:在實體店或網店購買喜歡的書

2 讀書:普通的讀書過程

3 歸檔:讀後將書歸類的過程

與此相對,本書將讀書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選書——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見第二章)。

2 購書——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裡寫的那樣值得購買(見第二章)。

3 讀書——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將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級提煉出來:「讓我頗有感觸的部分」「糾結要不要做記號的部分」「做了記號的部分」「要摘抄到筆記裡的段落」等(見第三章)。

4 記錄——製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銘記這次讀書體驗,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見第三章)。

5 活用——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製作筆記時要注意方便日後重讀(見第四章)。

以上五個步驟除了3以外都會用到筆記本。畢竟除了為搞研究而讀書這種特殊情況以外,在讀書過程中做筆記是不現實的。因此在3這個階段無須使用筆記本,只要通過折上書頁的一角或是用筆留下記號,為最後製作讀書筆記做好準備即可。

但是,如果是身處家中或是咖啡館這種可以靜心讀書的環境,或是面對內容相對較少的書,也可以同時進行3和4兩個步驟,邊讀書邊寫讀書筆記。

按照這種流程讀書有很多好處,如表 1-1 的總結。

表 1-1 筆記讀書法與普通讀書法的區別

也許你會覺得按照五個步驟讀書很麻煩。確實,什麼都不想就去書店買些感興趣的書,讀完一次就不再想起才更輕鬆。

可是,就像前面所說,那樣做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既然拿出珍貴的時間讀書,通過讀書筆記留下看得見的成果,即使是三言兩語也好,從長遠來講不是更有效嗎?

要通過筆記來選書,通過筆記來記錄讀書體驗,用筆記做參考,通過筆記來回顧反思。這樣整個讀書過程都在促進自己對書的理解,從而構成個人獨到的見解。

將讀書過程結構化

本書介紹的讀書的五個步驟可以總結為圖 1-4。

圖 1-4 使用筆記讀書的五個步驟

首先通過步驟1,瀏覽報紙上的廣告和書評,列出想買的書。如果忘了記錄,或是記不清書名,可以只記下作者名或關鍵詞,日後再通過網絡找到書名即可。

無論是關於哪個領域或主題的,只要你覺得「我想找一本關於××的書」,比如在「好想看那本只限公司職員閱讀的書」「不知道有沒有羅馬歷史的入門書」「好想讀××寫的隨筆」的時候,都可以把需求列成表格。而這篇寫滿「想讀的書」的表格,就是購書清單了。

我一般會把想法寫在便利貼上,貼在筆記的最後一頁,日後再用電腦編輯好,打印出來,收在筆記本裡,走到哪裡都帶在身邊。這樣的話,在書店進行步驟2時,就可以直接從書架上找出清單上的書,再去判斷要不要買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在書架和各個樓層之間流連忘返。

當然,偶爾悠閒地瀏覽書架上推薦的熱門書或叢書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可是我們總會遇到這種情況:

「有本書剛才還在想要不要買的,是什麼來著?去看了一眼別的書就忘了。」

「應該不需要一次性買那麼多吧?去掉幾本好了,這就放回書架上去。」

「雖然今天不買,但我要把它記下來,以後有機會再買。」

趕時間的時候逛書店總有種手忙腳亂的感覺,而且市面上的書都會把書名、封面和腰封上的宣傳語寫得很有煽動性,讓人在目不暇接的同時也會浪費很多時間。考慮到這些情況,我從來不會以「找找看有沒有好書」為目的去書店。我只要看看購書清單,就能找到很多本來就很想讀的好書了。

因為平時已經通過報紙書評、雜誌報道等途徑收集了跟書有關的信息,並貼在筆記上做好了記錄,剩下要做的就只是把書名列在購書清單上去書店指名購買了。有了這個過程,在書店就不會再被過度包裝的廣告左右,自主、快速地找到目標書籍了。

買到書以後,下一步就是步驟3 「讀書」了。就像剛才所說的,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上是用不到筆記本的。不管你是坐在電車上還是躺在床上,都可以通過折上書頁的一角、畫出重點等方法做好記號,日後只需要確認想要落實的內容,記在讀書筆記裡就好。

讀完一本書後,再一邊回味想要重新確認或是畫出的重點,一邊製作讀書筆記。接下來就是步驟4,根據書的內容以及對讀書體驗的重視程度撰寫筆記,分為扎扎實實地花時間記錄和幾分鐘就寫好的情況。至於步驟5「活用」,需要按照相應的工作需要、學習需要和興趣來決定。

就像剛才所說的,我不只是在筆記本裡製作讀書筆記,還會按照時間順序寫一些日常的隨筆和日記,把所有信息都收錄在同一本筆記裡統一管理。這樣做看似混亂,但只要用到接下來講到的方法,就可以很快找到想看的讀書筆記,通過重讀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生活和自我提高上。

看到這裡,你還會不會覺得這樣做只是把書放在一條流水線上毫無感情地處理了一遍呢?

當然,人與書的邂逅與交流應該更多元、更浪漫一些。可是我認為,為了更加真切地與好書對談,使這本好書扎根在腦海裡,很有必要不加思考地把書中的營養徹底地系統化,並有組織地消化這些內容。

亞瑟·叔本華說過,讀書最重要的是「不讀死書」。堅持「只選好書、只讀好書」的做法可能不太現實,但只要我們張弛有度地貫徹「好書要細細研讀,其他書就粗讀略讀」的原則,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愛書之人大都喜歡同時閱讀幾本書,我也不例外(見圖 1-5)。我有很多正在閱讀的書,也有很多已經讀完但還沒有撰寫讀書筆記的書,原因是這樣的:雖然有些書在重讀幾次、做好讀書筆記後可以催生很多對工作有益的思考;但也有些書剛買回一個小時就可以進行到步驟4,並讓人不想再讀第二遍;還有一種書,不知為何就是讀不下去,在步驟3停留了好多年。

圖 1-5 同時處於讀書五個步驟中的多本書

但是,不管閱讀速度是快是慢,只要運用這種流水線式的讀書方法,就可以同時應對多本書。

根據書的深度和自己對書的重視度,任何書都可以通過這個程序進行處理。就是這樣簡單的過程,可以讓書中的內容真正屬於自己。

把讀書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

1 選書

2 購書

3 讀書

4 記錄

5 活用

首先,請把這五個步驟大致理解為五個框架。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使用同一本筆記本記錄所有信息的重要原因——「信息一元化」。

具體來說,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都記在同一本筆記本裡,不設分冊。

可以把購書清單記在便利貼或打印紙上,粘貼或夾在筆記本裡。而其他內容,包括日常隨筆、剪報和讀書筆記,都要不分種類地記在這本筆記本裡。

就像看報紙的時候,即使沒有帶著選書的目的去看也會發現很想讀的書一樣,一天 24 小時,想讀的書隨時都會出現。這個時候,也許你會專門製作一本「讀書專用筆記」,只用來記錄讀書時產生的構思、創意和雜談。乍看之下這個辦法很不錯,但我覺得從現實角度來講,想把「讀書相關」和「其他內容」明確區分開是很困難的,倒不如這樣做:

在一本寫什麼都可以的筆記本裡,增加關於讀書的記錄。

這樣的話,既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提供了條件,又消除了寫筆記的壓力,更有利於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

關於一元化,我會在《信息管理術》(完全版)中詳細說明,而這個概念本書並沒有過多涉及,在此我只把一元化的優點總結如下,就此帶過:

·簡單易懂,人人都能做到

·更容易堅持

·自由度高,可自行設計

·信息「存在」於同一個地方

·直接記錄、參考,不易混淆

·因為「雜亂無章」,所以更便於活用

除此以外,不需要任何複雜的加工。

打個比方,如果同時使用三四個錢包,不管多認真整理,也有可能會想不起到底哪個錢包裡放著醫保卡。那麼相反,如果只有一個錢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據、會員卡等全都塞進去會怎樣呢?只要把錢包裡的東西倒在桌子上一樣一樣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醫保卡。

而文件也是同理,把堆疊在紙箱裡的文件全都倒出來的話,即使亂七八糟,只要細緻地逐一查閱,也一定能找到正在尋找的資料(見圖 1-6)。也就是說:

只要在這裡找,就一定能找到;在這裡找不到的話,那就是沒有。

就這麼簡單。

我想說,筆記本也可以像紙箱一樣,成為一個「什麼都可以放的容器」。涉及讀書的諸多信息就是紙箱裡的文件,同與書相關的所有信息一起,存放在同一本筆記裡。

如果整理信息的方法煩冗拖沓,那麼是無法堅持下去的。為了能夠長久地堅持,就要把讀書獲得的信息不做加工地放在同一個容器裡。

圖 1-6 一元化以後就一定找得到的信息

將筆記本一元化的技巧

接下來,讓我具體說明將筆記和資料存放在同一本筆記裡的一元化技巧,主要有以下五個要點:

1 可以書寫任何內容

2 按時間順序書寫

3 附上日期

4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5 可以粘貼

1 可以書寫任何內容

讀書筆記不只是用來記錄讀書過程的,還可以寫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無須分類,你可以把一切都收錄在這一本筆記本裡,比如讀報紙雜誌時覺得不錯的主題、感興趣的研究者或作家的名字、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詞、別人推薦的書名,都可以寫在筆記裡。

在這本筆記裡,寫什麼都可以。

而且要多記錄一些一閃而過的小想法,可以幫助自己形成書寫習慣,更靈活地利用筆記。誰也不知道這些付諸紙上的想法能不能派上用場。但是,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度和即將發生的事件的結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

2 按時間順序記錄

筆記要按照順序從前往後書寫,不需要像賬本一樣各自分區,也不需要按照書籍的範疇分類,更不需要謄寫到別的筆記本上。只要寫上就好。

在這樣一本筆記裡,不止內容不需要分類,連寫法和空間也都不需要刻意區分。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什麼都不想寫的時候可以連續幾天什麼也不寫,而想寫的時候寫多少都可以,一直保持放鬆的心態。

一日一記的日記式寫法,會因為偶爾寫不出內容而出現空白,這樣就會使人產生懈怠感。所以,為了讓自己更放鬆地寫筆記,只需要在平時想寫讀書筆記時粘貼一些有關讀書的剪報,或者做些相應的記錄就可以了。

3 附上日期

每次寫筆記時都要記得加上日期。方法很簡單,只要如下圖一樣,在每篇文章的最前方添加日期,並在文字最後加條分界線。

我一般會將筆記本中標記的日期統一為如下的六位數列:

080722(即 2008 年 7 月 22 日)

130904(即 2013 年 9 月 4 日)

記錄內容時,除了要標注日期,在書寫或粘貼的同時也要注意用線條做好區分。筆者比較喜歡如圖上這種像報紙般排版很滿的樣子,如果你更喜歡留白,也可以換別的方式(見圖 1-7)。

圖 1-7 按照時間順序書寫的同時畫好分界線

標注年號和日期有多種多樣的方式,為了避免混亂,應該盡量統一使用同一種方式標記。

在寫筆記或粘貼資料時,一定要用前面所說的「六位數列」進行標注,以此來表示日期所指資料是「○○○○年的△△月□□日收錄的」。雖然筆記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通過前後關係也可以看出大致日期,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亂,還是養成隨時標注日期的習慣比較好。

2013 年 7 月 30 日

13 年 07 月 30 日

130730

筆記內容通過這種方式統一,不會造成書寫混亂,而標注方式也很簡單,更便於放鬆下來,堅持做筆記。

4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為了在記錄的時候不感覺麻煩,建議積極運用「速記」和「略記」的方法。速記的竅門是用較大的字號書寫。本書建議在使用筆記本時不要在意字的大小,一本用完了可以再換一本,因為空一行寫一行的書寫方法會更有效率,也更方便重讀。

另一種速記方法就是「簡寫」。為了更方便辨識,可以將冗長的表述縮寫為字數更少的短語,這樣看起來會更緊湊,重讀時也會更方便,這樣寫也更節省時間,還能避免寫錯。

最後一種方法是「略記」,如下圖中的「首字母縮寫」。

東京→TK

名古屋→NGY

外務省→GMS

經營資源→KESG1

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讀書傾向,人們會創造出只屬於自己的慣用詞。有些寫起來會很費時間的常用語句,可以用自己能看懂的規則縮成短語。

5 可以粘貼

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筆記本收集信息,能粘貼的內容就盡量直接粘貼在筆記本上吧,比如報紙上的書籍廣告和書評、書店裡分發的傳單、新書裡夾著的出版清單和雜誌上刊登的書籍推薦專欄,只要覺得有意思都可以剪下來貼上去。通過這樣的過程,就能把與自己有關的讀書信息一點點聚集到身邊。

另外,製作讀書筆記的時候,把書的腰封或附送的卡片(寫著書刊信息的明信片)粘貼在本子上也是個不錯的方法。這樣可以直觀地把書名、作者等書刊信息加入筆記裡,比「單純的手寫筆記」更形象,會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在我看來,工作過程中一些複印好的參考資料也不要用過就丟掉,可以把各類內容剪下來貼在筆記本裡。這也是使重讀更輕鬆的好辦法。

以上就是我對筆記本使用方法的基本說明。

從下一章開始,我會按照之前說明的五個步驟分階段解釋,告訴你一本小小的筆記會為讀書生活帶來哪些驚人的變化。


1 此處列舉的皆為日文首字母縮寫。——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