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 STEP2 用來建立假設的筆記 >

STEP2 用來建立假設的筆記

關鍵 1 分組

主要使用的筆記「方格筆記」

STEP1找出真正的問題⇨STEP2建立解決辦法的假設(本節)⇨STEP3驗證假設⇨STEP4取得成果

一旦發現真正的問題=Issue 可能存在的地方,就應該建立「如果這樣做或許能夠解決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假設。這時候需要用到方格筆記,方格筆記在製作圖表時非常方便。

首先要在筆記上分組整理關注的信息。在這個階段不必再收集新的信息,而是用 STEP1 中找出的「Where(問題所在)」,用 A 商品銷量不佳的例子來說就是「城市部專賣店的銷售方法」中比較關注的信息分組。

分組時的方法和之前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進行區分時的方法相同。

將關注的信息分為「事實」「解釋」「行動」三組。

用麥肯錫經常使用,如今在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現場都十分常見的「空雨傘」的圖表,可以非常輕鬆地對「事實」「解釋」「行動」進行分組。

天空有烏雲(事實)→看樣子要下雨(解釋)→應該帶雨傘(行動)

像這樣「空雨傘」的圖表,在對眼前發生的事實做出解釋,導出必要的行動時非常方便。在建立解決辦法假設的階段,使用這個圖表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最終的行動=建立解決辦法的假設。

這一步驟中的關鍵在於不要將不同的問題和信息分到一起。比如對於「天空有烏雲」這個事實,加入「每次我帶傘出門都不會下雨」這種解釋也只是個人主觀上的想法,但如果將這一情況和「事實」一起分組,那麼最後取得的成果恐怕會有偏差。

通常,從「真的是這樣嗎」這樣批判性的角度來驗證假設,就可以避免因採取不正確的行動而導致的失敗。

在筆記上對「事實」「解釋」「行動」進行分組時,可以在頁面左側的部分做一個標籤用來幫助自己確認「這是關於什麼內容的信息」,最好畫一條豎線來對頁面做劃分,或者直接選用一個有分割線的筆記。

製作標籤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具體的語言來概括標籤的內容。在建立假設的時候,選用的語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用一條信息的具體表達來作為提問的形式是一個「好標籤」的必備條件。

比如「A 商品的城市部專賣店的銷售方法」這個主題,可以選擇「是否應該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銷量」這樣一個提問形式的標籤來作為假設。

之所以要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一條信息,是因為使用的表達越具體越簡單,應該解決和關注的主題就越明確。

選用提問形式也有其自身的道理。通過提問的形式將信息表現出來,可以促使我們的大腦回答問題,從而更利於集中意識。只要回答提問=問題,就是在開始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也就是說,當我們為了回答提問而開始思考時,就已經開始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了,這就是提問的力量。因此,找到一個優秀的提問形式的標籤至關重要。

儘管這只是很小的細節,但找到一個優秀的標籤往往是成功解決問題的秘訣之一。

接下來就讓我們將「A 商品的城市部的銷售方法」這一主題落實到更具體的層級成為一個假設,用「是否應該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銷量」的標籤寫在筆記上進行分析。

A 商品的城市部專賣店的銷售方法

標籤

「是否應該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銷量」

事實……空

·接待每位來店顧客的時間比量販店更長

·面對來店顧客詳細的詢問店員也能夠做出對應

·專門前來購買的顧客很多

·來店顧客很少要求打折

解釋……雨

·希望得到認真接待和說明的顧客會主動來到專賣店

·通過對應用戶的疑問和咨詢可以提高購買慾

·有顧客對 A 商品非常信賴

行動……傘

·通過對城市部專賣店的銷售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援,可以提高 A 商品的銷量

根據「事實」「解釋」「行動」將關注的信息分組,會發現 A 商品的忠實顧客會主動前往城市部的專賣店,並且與專賣店的店員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樣的話,如果對城市部專賣店的人員做進一步的培訓,提高對核心顧客的服務質量,那麼 A 商品的銷量或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分組筆記導出假設的例子

要想解決「A 商品」銷量不佳的問題,不應該將重心放在銷量急劇下降的地方部的量販店上,而應該建立對城市部專賣店提供更加強有力的銷售支援的假設。

也就是說,針對「A 商品銷量不佳這一狀況」的解決問題的假設,正是「是否應該提高 A 商品城市部的銷量」。

在這個事例中,真正的問題並不是 A 商品本身銷量不佳。

將銷售資源分散在銷量不佳的地方部量販店才是「真正的問題」。也就是說,只要給與顧客之間聯繫緊密的城市部專賣店提供更加有力的銷售支援和客戶服務,就可以實現增加銷量這一目標。

關鍵 2 思考故事線

主要使用的筆記 「橫線筆記」+「方格筆記」

在 STEP2 中建立起假設之後,進入 STEP3 的驗證假設之前,還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根據假設思考執行解決方案的故事線(起承轉合)。

當然在這個階段,假設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也沒關係。就算是不完全正確的假設,在思考故事線(起承轉合)之後再進行驗證,可以與最終的解決方案進行對照,這樣能夠更精確地驗證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