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說課1:折磨讀者的秘密 > 04 開場 全世界最好的小說開頭 >

04 開場 全世界最好的小說開頭

東西自有它們的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就行了。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如果有人舉辦「全世界最好的小說開頭」票選,那我肯定把票投給《百年孤獨》。它的開頭是這麼寫的:「許多年後,當奧雷連諾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著名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內容梗概如下:老布恩迪亞年輕時,帶著他的部下翻山越嶺,來到了蠻荒野地馬孔多,隨後在此定居,開枝散葉,然而卻因種種緣故,到最後整個家族六代人(包括馬孔多村)灰飛煙滅,甚至從人類的記憶中消失。

小說裡最重要的主角並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源頭、老布恩迪亞,而是他的二兒子、布恩迪亞上校,小說開頭敘述的就是他。

這個小說開頭之所以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表層的,一個是內裡的。

先來談一談表層,當我們翻開《百年孤獨》,讀到小說的第一個字時,讀者一下子從自己的時空跳到小說裡的時空。繼續往下,讀完「許多年後」四個字,讀者隨即被帶往小說的未來,那時布迪亞上校正面對行刑槍隊,也就是正要被槍決。面臨生死關頭的布恩迪亞上校這時想起了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想起」兩個字一出現,讀者又急急地往回奔跑,越過小說的當下,繼續向前奔跑,來到了小說的過去,那時布恩迪亞上校還是個孩子,他正跟著父親和哥哥一起去吉普賽人的帳篷裡看冰塊。

看出來了嗎?開頭一小段話,速寫素描似的,一下子就把主人公佈恩迪亞上校前後數十年的生命輪廓描繪出來了。小說家技巧高超,像時間的魔術師,一出場就令人目眩神迷,因此不少初寫者競相模仿起這一段經典的開頭,於是出現了一堆類似的句子,如「××年後,某某某某如何如何時,他會想起 ×× 年前,這樣那樣的一段往事」。

如果你把《百年孤獨》的開頭看成撒亮片、噴綵帶的小說炫技,那就大錯特錯了。前面說過了,這個開頭除了表層的好,還有內裡的好。事實上,小說家一開場就如做龍鬚糖一般,拉出布恩迪亞上校的生命軸線,目的是為了標誌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面對行刑槍隊、找冰塊。

「面對行刑槍隊」重要,可以理解,但「找冰塊」哪裡重要了?

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布恩迪亞上校一生歷經 32 次革命失敗,到了九十幾歲仍嚷著要武裝他的17個私生子推翻政府。這樣的一個人會走向「面對行刑槍隊」之路(革命失敗,差點被槍斃),不難理解,一切都是因為性格。

布恩迪亞上校的性格其實早在童年時就顯露出來了。事情是這樣的,那一年布恩迪亞上校還是個孩子,他的父親帶著他和哥哥花錢買門票到吉普賽人的帳篷裡,看一樣神奇的東西——冒著白煙、巨大而透明的冰塊。父親要兩個兒子摸一摸冰塊,感受一下這個看起來像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的怪東西。面對從未見過、冒著不明白煙、充滿未知凶險的冰塊,哥哥退縮了,但布思迪亞上校卻勇敢地伸出手,迎向前去,「好燙呀!」他驚異地叫著。

看似不起眼的一件童年往事,成功地描繪出布恩迪亞上校的性格,勇敢堅毅,無懼任何凶險與權威;正是這樣的性格,引領著布恩迪亞上校走向後來的革命之路。

觸摸冰塊是布恩迪亞上校的性格,而面對行刑槍隊則是他的命運,一個極小,一個極大,極小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引發了極大。

開頭一小段文字,已經為「性格決定命運」(在創作中,這句話的重要性大約等同於物理界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做了史上最簡單,卻最傳神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