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子彈筆記術 > 表達方式決定信息含量 >

表達方式決定信息含量

比如,「杯子摔碎了」這個句子的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這句話表達了「杯子摔碎了」這個狀態。它並沒有向信息接收者傳遞是「誰」將杯子摔碎了這一行為及其背後的因果關係。還有「摔碎的杯子」這種以名詞結尾的表達方式,相當於「杯子摔碎了」的另一種形式。表達某個瞬間對象的狀態或現象的時候使用不及物動詞就先講到這裡。

再說說「我摔碎了杯子」這種使用及物動詞的表達方式。「我摔碎了杯子」描述了作為主語的「我」將賓語的「杯子」「摔碎了」這一行為,能夠充分向對方傳達「杯子」摔碎是由「我」造成的這一因果關係。

至於選擇哪一種表達方式,取決於你想讓信息接收者想像的是「杯子摔碎了」這種對象的某個瞬間的狀態或現象,還是「我摔碎了杯子」這種某個行為及其背後的因果關係。雖然有的動詞兼作不及物動詞與及物動詞,但是在具體使用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我以打碎杯子的小孩子的辯解為例,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打碎杯子的小孩子在告訴家長的時候會說「杯子摔碎了」這樣使用不及物動詞的句子,向家長傳達這個杯子的狀態。他為什麼會選擇用不及物動詞來表達?因為他不想惹怒家長。如果用「我摔碎了杯子」這樣帶及物動詞的句子來表達,就會讓家長注意到自己正是杯子被摔碎的原因所在。因此他會用「杯子摔碎了」這樣的句式。

即使是描述同一個動作,使用不及物動詞來表達狀態也能夠讓動作發生的因果關係變得模糊,從而模糊責任。

所以,如果想要表達對象的狀態或現象就用不及物動詞,如果想要表達行為及其背後的原因就用及物動詞。將這樣的表達方式作為分組的一個原則,是實現子彈筆記條理化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