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給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學課 > 分頭努力 >

分頭努力

韜奮

我記得有一個時候,有人提出槍桿和筆桿對救國誰的力量強的問題。有些人對這個問題打了一頓筆墨官司,結果還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有得到什麼一定的結論。其實槍桿自有槍桿的效用,筆桿也自有筆桿的效用,只須用得其當,都可以有它的最大的貢獻;真要救國,應該各就各的效用做最大限度的努力。當十九路軍在淞滬英勇抗敵禦侮的時候,我們親眼看到槍桿對於保衛國土所貢獻的偉大的力量,但是同時我們也親眼看到民眾被愛國言論和宣傳所引起的異常深刻的感動,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婦孺老幼都奮發努力於後方的種種工作,軍力和民力打成了一片。

救國的工作是要靠各種各樣的分工配合而成的,是要各就自己所有的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奮鬥。

試再就軍事上的作戰說吧,有的擔任前線的衝鋒,有的衛護後方的輜重,各有各的任務,誰也少不了誰;你如果一定要使衝鋒的隊伍都到後方來衛護輜重,或一定要使輜重隊都往前方去衝鋒陷陣,那在軍事的作戰上都是損失。

不但槍桿和筆桿,不但軍事上的作戰,我們對於各種各樣的工作,乃至似乎是很平凡的工作,都應作如是觀。例如一個報館裡卷包報紙的社工,在表面上看來,他的工作似乎是很平凡的,但是只要這個報紙是熱心參加救國運動的,在救國的任務上,他的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稍稍有一點知識和良心的中國人,沒有不時常想到中華民族解放,沒有不殷切盼望中華民族解放的早日實現,所以也沒有不想在這上面盡他的力量。這種心理的隨處流露,在救國運動方面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有許多人因此感到苦悶,總想跳出他所處的現實,跑到一個合於他的理想的環境中去努力。他沒有想到我們應該各就各的能力,即在現實中隨時隨地做工夫;更沒有想到環境若使真能合於我們的理想,那需要我們的努力也就不會怎樣迫切的了。

也許我們自己還沒有做到「最大限度」,那只有更奮勉地加工干去。也許別人還沒有做到「最大限度」,那我們也不應輕視他,卻要指示他,鼓勵他,幫助他,做到「最大限度」。

讓我們在民族解放的大目標下,分頭努力幹去!

咱們已經讀過一些說明文。說明文無非說明一種道理、緣由、關係等等。那種道理、緣由、關係等等是本來存在的,並非作者所創造,也非任何人所能創造。作者不過懂得了這些(或者由自己悟出來,或者從他人那裡傳習得來),就把所懂得的告訴他人罷了。這時候作者的態度是異常冷靜的,一點兒不摻入自己的感情或願望,也不問讀者是誰,只要把自己所懂得的說明白了就行。如果在另一處地方,另一個時間還有說明那種道理、緣由、關係等等的必要,若是他自信所懂得的並不錯誤,那麼他所寫出來的依然是從前的那番話。讀者對於那番話相信不相信,他是不過問的。相信不相信是讀者的事情,而他只擔負說明白那種道理、緣由、關係等等的責任。這種態度是說明文的特點。

從說明文進一步,也是說明一種道理、緣由、關係等等,但是同時伴著一種願望,必須說服讀者,使讀者信從。這時候,所說明的道理、緣由、關係等等就成為作者的主張。從文章體制上說,這篇文章就成為議論文了。無論什麼主張,絕不能沒有理由地建立起來。譬如你主張常常運動以增進健康,必然由於你懂得了運動和健康的關係。可見主張也不是憑空造出來的。從事事物物之間去參悟、去體驗,因而懂得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什麼是必須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這樣的主張才有價值,才可以作為言論和行動的標準。一個人有了一種主張,他自己的言論和行動當然和它一致,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就是人格的不一致,道德上的缺失。同時一個人常常歡喜把自己的主張告訴他人,使他人相信他的主張確有道理,言論和行動也和它一致。為著使他人相信,語氣之間就不能像說明文那樣冷靜,得帶有表示感情或願望的成分。議論文和說明文的區別就在這裡。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而議論文卻以「說服他人」為成功。我們時常看見的「宣言」「告××書」一類的宣傳文章,其中當然有一些意思,但是這些文章不只希望把那些意思說明白,還要用一種打動人心的語句和調子表達出來,使他人樂於接受。這類文章也是議論文,從這類文章也可以看出議論文和說明文的不同。

這一回咱們讀韜奮先生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所說明的是什麼呢?讀者諸君一定能夠看出,就是作為第二節的一句話:「救國的工作是要靠各種各樣的分工配合而成的,是要各就自己所有的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奮鬥。」從淞滬戰役的經驗,知道槍桿和筆桿同樣具有偉大的力量。從軍事常識,知道擔任前線的衝鋒和衛護後方的輜重同樣不能缺少。更從其他很平凡的工作著想,知道一家熱心參加救國運動的報館裡的一個卷包報紙的社工,他的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各種各樣的分工」以及「各就自己所有的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奮鬥」的道理,是從這些認識上悟出來的,並不是作者憑空造出來的。

假如文章只說這些,那就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所以要說明白這個道理,為的是從這個道理上他建立了一個主張:「讓我們在民族解放的大目標下,分頭努力幹去!」有許多人「總想跳出他所處的現實,跑到一個合於他的理想的環境中去努力」。作者要拿他的主張去勸說那些人,使他們不再這麼想,而在現實中隨時隨地做工夫。他用提醒的方法來勸說。第一,他指出他們沒有想到各就各的能力去做工夫的道理。第二,他指出他們意念的錯誤。現在迫切地需要大家努力,為的就是現實環境不合理想,又怎麼能夠跳出現實,另尋理想的環境去努力呢?經作者這麼一提醒,這許多人至少要爽然若失,因而信從作者的主張吧。倒數第二節是表示意志的語言。不放鬆自己,也不放鬆別人,像共同宣誓一樣把「做到『最大限度』」作為彼此努力的目標。最後一節,簡單地明確地提出主張。如果是在台上演說,這一句話是字字著力地說出來的。就在此戛然而止,打動聽眾心坎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