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 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 >

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

為什麼人類的身體與大腦一開始就具有如此強大的適應能力呢?諷刺的是,它全都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單個的細胞和組織在盡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身體偏愛穩定性

人類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它保持穩定的內部溫度,保持穩定的血壓和心率,並使得血糖穩定、PH值(即酸鹼度水平)平衡。它使我們的體重日復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當然,所有這些全都不是完全靜態的。例如,如果進行鍛煉,人們的心率會加快;如果暴飲暴食,人們的體重會增加;如果節食,人們的體重會下降。但是,這些變化通常是暫時的,而身體最終會回到它原來的模樣。對於這種現象,技術上的術語是「體內平衡」(homeostasis),它只是意味著一個系統(可以是各種類型的系統,但最常見的是一種活著的生物,或者是活著的生物的某些部位)以一種保持其自身穩定性的方式來行動的趨勢。

單個的細胞也喜歡穩定性。它們保留一定的水分,並且通過控制著哪些離子和分子留在細胞膜之內,哪些則排出細胞膜之外的方式,調節正離子和負離子(特別是鈉離子和鉀離子)以及各種各樣小分子的平衡。對我們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要讓細胞有效地運轉,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假如周圍的組織過熱或者過冷;假如它們的流動水平過快,超出了理想的範圍;假如氧氣含量下降過快;或者假如能量供應過於緩慢,都會破壞細胞功能的發揮。如果這些變化幅度太大且持續時間過長,細胞就開始死去。

因此,身體需要各種各樣反饋機制的支持,這些反饋機制著力維持現狀。想一想,當你進行某種強有力的體育活動時,會發生什麼。肌肉纖維的收縮使單個的肌肉細胞擴大它的能量與氧氣的供應,這些能量與氧氣需要由附近的血管來補充。但現在,隨著血流中的氧含量和能量供應量下降,身體需要採取各種措施來響應。

心跳開始加快,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並排放更多二氧化碳。身體儲存的各種不同能量都轉換成肌肉可以使用的那種能量,並注入血流之中。與此同時,血液循環也加快,以便更好地將氧氣和能量傳送到需要它們的身體部位上去。

只要體育鍛煉並非費力到讓身體的體內平衡機制無法正常運行,那麼,它基本上不會引起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從身體的角度來看,它沒有理由改變;一切還是照常運轉。但當你從事持續而有力的體育鍛煉,使得身體超出了體內平衡機制能夠補償的界限時,就是另一回事了。

被迫走出舒適區之後

超出界限後,你的身體系統和細胞自身會處在異常狀態下,含氧量和各種與能量相關的化合物含量都異常低,比如葡萄糖、二磷酸腺甘(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甘(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等等。各種細胞的新陳代謝不再像往常那樣繼續下去,因此,細胞中的生物化學反應,與正常狀態下完全不同,產生的生物化學產品也和細胞通常產生的完全不同。細胞對這種狀態的改變不滿意,它們通過升高細胞DNA中的一些不同的基因來響應。(DNA中的大多數基因,在任何特定的時間都是不活動的,而細胞會「打開」和「關閉」各種不同的基因,這取決於它在那個時刻需要些什麼。)這些剛剛激活的基因將打開或者提升細胞內部各種生物化學系統,由那些系統來改變細胞的行為,使細胞順應這樣的事實:細胞和周圍的系統已經被迫走出了它們的「舒適區」。

細胞內部到底是怎樣進行活動以應對這些壓力的,其細節極為複雜,研究人員還只是剛剛開始揭示它們。例如,在一項關於老鼠的研究中,從事研究的科學家計算了112種不同的基因,當老鼠後腿的某塊特定肌肉上的負荷突然增大時,這些基因便會打開。通過已經打開的特定基因來判斷,順應包括許多方面,比如肌肉細胞的新陳代謝發生改變、細胞的結構發生改變以及肌肉細胞形成的速度發生改變。所有這些改變,最終的結果是強化了老鼠的肌肉,以便它們能夠應對增加的負荷。老鼠還被逼著走出了舒適區,而肌肉對此的順應方式是:變得足夠強壯,以建立新的舒適區。這樣就重新建立了體內平衡。

這就是體育鍛煉製造身體變化的一般模式。當身體的系統(比如某些肌肉、心血管系統或者其他系統)感受到壓力,以至於原來的體內平衡無法繼續保持下去時,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目的是重新建立體內平衡。比如,假設你開始執行一個有氧運動的計劃,如每週慢跑三次,每次跑半個小時,使你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的水平(對於年輕人,應當超過140次)。這種持續的活動,將使得供應腿部肌肉的毛細血管的氧含量降低。於是,你的身體將通過生長新的毛細血管的方式來應對,以便為腿部的肌肉提供更多的氧,並使你的雙腿重新回到它們的舒適區。

這正是我們可以怎樣利用身體對體內平衡的渴望而推動變化的例子:足夠努力地鍛煉,並且保持足夠長的時間,那麼,身體將以各種方式來改變,使得那種努力變得更容易。你會稍稍變得更強壯一些,積累一定的耐力,身體也變得更協調一些。但這裡也有一個陷阱:一旦補償已發生,也就是說,新的肌肉纖維已經生長出來並變得更加高效,新的毛細血管也已長出,等等。那麼,身體就能輕鬆應對以前感到十分艱難的那些體育鍛煉活動了,它會再度感到舒服。改變也停止了。因此,要使改變不斷進行下去,你必須不斷地加碼:跑得更遠一些、更快一些,並且爬坡跑。如果你不繼續給自己施加一些壓力,身體將會保持體內平衡,儘管此時的體內平衡不同於以前,但你將停下改進的腳步。

挑戰越大,變化越大,但不要太過

這解釋了持續將自己推出舒適區的重要性:你要使身體的補償變化不停地發生,但如果一下子推得太猛,使自己遠遠離開了舒適區,就有可能受傷,而且,事實上反而阻礙了你的提高。至少,這是身體響應體育鍛煉活動的一種方式。對於這些方面,科學家已經瞭解了許多,但他們對人類大腦如何響應心理上的挑戰,卻知之甚少。

身體與大腦的一個主要差別是:成年人大腦中的細胞,一般並不會分裂並組成新的大腦細胞。當然,也有少數幾種例外,比如在海馬體中,新的神經元可以生長,但發生在絕大多數大腦部位之中的、為了順應心理挑戰而進行的改變(比如通過訓練對比度來提高人們的視力),沒有包含新的神經元的長出和發育。相反,大腦會以各種不同方式來「重新布線」那些網絡,例如,強化或弱化神經元之間的各種連接,同時還增加新的神經元連接或摒棄舊的神經元連接。髓磷脂的含量也會增加,在神經細胞周圍形成的隔離鞘,允許神經信號更加迅速地傳遞;髓鞘形成可以使神經脈衝的速度提高10倍之多。因為這些神經元網絡負責思考、記憶、控制移動、解讀感官信號以及大腦的所有其他功能,重新調整和加快這些網絡的運轉速度,使人們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譬如不用戴眼鏡讀報,或者迅速確定從甲地到乙地的最佳路徑等,那些事情都是以前做不了的。

一個人遇到的挑戰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腦中的變化也越大。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如果能夠觸發大腦結構的變化,那麼,這種學習比起只是繼續練習已學會的某項技能時的學習要高效得多。另一方面,在過長的時間內過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導致倦怠和學習低效。大腦和身體一樣,對於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並不太遠的「甜蜜點」上的挑戰,改變最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