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無條件的回應規則 >

無條件的回應規則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在苟陂縣一帶修建了一條南北水渠,水渠又寬又長,足以灌溉沿渠的萬頃農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時候,沿堤的農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邊種植莊稼,有的甚至還把農作物種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渠水上進,農民為了保住莊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壩上挖開口子放水。一條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體鱗傷,面目全非,因決口而經常發生水災,水利變為水害了。

        面對這種情形,歷代苟陂縣的行政官員都無可奈何。每當渠水暴漲成災時,便調動軍隊去修築堤壩,堵塞漏洞,可說是個老大難問題。到宋代李若谷出任知縣時,也碰到了這個頭疼的問題。他便貼出告示說:「今後凡是水渠決口,不再調動軍隊修堤,只抽調沿渠的百姓,讓他們把決口的堤壩修好。」這佈告貼出以後,再也沒有人偷偷地去決堤放水了。

        在博弈中,一個策略行動的設計目的,就在於改變對方的看法和行動,使其行動變得對自己有利。而宣佈一種無條件的回應規則,刻意限制自己的行動自由,可以成功達到這個目的。不派軍隊修堤壩看似可能造成所有代價都由農民支付的後果,但是李若谷想要的就是這種後果對農民的阻嚇作用。

        也許會有人覺得,保留選擇餘地總歸是有好處的。而且中國人的處世文化中,退一步海闊天空是很重要的一條。但是,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這一點卻不成立。你雖然少了行動自由,卻在策略上得了益,因為這麼做改變了對方對你以後可能反應的預期,而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為自己謀利。所有人知道,只要你有行動的自由,你就有讓步的自由。

        一個乍看上去可能束縛自己的策略行動,可以扭轉整個局面,並使你獲得策略上的優勢,搶佔先機。

        回應規則必須在對方採取你打算加以影響的行動之前生效。一旦被人佔了先機,不管威脅還是許諾都將無濟於事。也就是說,第一招一定要讓對手觀察到或者推斷到,否則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策略效果。

        即便你對一個無條件的行動並未真的先行,仍然可以通過一個回應規則,獲得類似的策略優勢。回應規則把你的行為限定為對其他人行動的一種回應。雖然你是跟在別人後面行動,但這個回應規則必須在別人開始行動之前就宣佈。

        父母對孩子說:「除非你吃掉這份蔬菜,否則不許看電視。」實際上就是在確立一個回應規則。毫無疑問,這個規則必須在這個孩子把自己那份菠菜餵了小狗之前就開始實施,並且明確宣佈出來。

        無條件的行動是你先行且一成不變的回應規則;威脅與許諾則在你第二個出招時實施,但兩者都是有條件的行動,因為這個回應取決於對方怎樣做。

        一種策略行動總是要搶佔先機。回應規則必須在對方行動之前出現,這意味著無論策略行動是什麼,整個博弈都必須當做相繼出招的博弈進行分析。如果你永不妥協,那麼其他人就會針對這一點做出回應。借助威脅與許諾,你首先設立了一個回應規則,然後其他人出招,而你按照自己的回應規則採取相應的行動。

        這樣的話原本同時出招的博弈變成相繼出招的博弈。同一個博弈若是按照同時出招或者相繼出招方式進行,有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項羽於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是一種斷絕歸路的無條件行動,這樣一個承諾使項羽獲得兩個好處:首先,他使自己的士兵團結起來了,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全體都會戰鬥到底,因為已經沒有可能中途放棄,甚至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這對敵人產生了影響。他們知道項羽要麼取勝,要麼滅亡,而他們自己則有撤退到後方的選擇。他們選擇了撤退,而不是跟這麼一支已經橫下一條心的軍隊拚個你死我活。

        要使這類威脅產生預期效果,光有自己一方達成一致還不夠,必須讓對手對這些都有透徹的瞭解。因此,這個例子當中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項羽的個人威望,燒掉船隻雖然是他的命令,但將士不僅知道他的目標,而且表示支持,因為他們要推翻暴秦。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項羽之前,破釜沉舟對於任何一位將軍來說都是瘋狂的,不可思議的。可是項羽恰恰是通過這種斷絕自己後路的做法,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一個看起來瘋狂的人可能恰恰是一個超級策略家,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恰恰是這種表現,使他的威脅總是更容易使別人相信。

        博弈參與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當失敗的主觀概率加大時,就會想辦法避免。而左右判斷的是經驗,一種並不太科學的「歸納法」。

        當種種跡象表明你心裡最想採取的實際並不是你的最優策略時,鋌而走險的對手就會出現,當他們猜對了的時候,這種賭徒精神就會富於傳奇色彩。成功的概率無疑會比較低,所以大多數人撞過一兩次南牆後就老實了,那種—條道走到黑的二桿子精神畢竟只屬於少數瘋子。電影《東邪西毒》裡面,歐陽鋒說「要讓別人不拒絕你,你就要先拒絕別人」,歐陽鋒不是瘋子,但是他被看做瘋子這一點,卻可以使他在博弈中更好地達到目標。

        因為同樣一個威脅,如果由以瘋狂聞名的人發出,就可以成功奏效,可是如果換了一個頭腦正常的人,人們就會覺得難以置信。從這個意義上講,明顯的不合理性可以變成良好的策略上的合理性。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有意培育某種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