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進二退一的策略 >

進二退一的策略

        前蘇聯時期,柯倫泰出任駐挪威的全權貿易代表。上任不久,柯倫泰為購買鯡魚的事跟挪威商人談判。

        談判一開始,柯倫泰不動聲色地伸出左手一個中指:「一位數,超過這個價,我到別的國家去買!」挪威商人瞪圓了眼珠說:「尊敬的柯倫泰女士,您真的太能幹啦。這個價格只配去買鯡魚骨頭!」柯倫泰伸出左手小指:「不,剛才我搞錯了,你的魚價格還要壓低一成!」挪威商人忍不住伸出手指叩叩桌面:「柯倫泰女士,這不是開玩笑!」柯倫泰慢悵地回答:「如果你誠心要做成這筆生意,我可以出兩位數的價錢!」

        談判眼看要陷入僵局了,柯倫泰苦笑著說話了:「我不能傷害你們的感情。我同意你們提出的價格。如果我們政府不批准這個價格,我思意用自己的工資來支付差額。不過只能分期付款。看樣子可能要還一輩子僨了。」為了做成這筆生意,挪威商人只得將鯡魚的價格降低到前蘇聯政府能接受的價格。

        柯倫泰在談判中所運用的策略,可以稱為進二退一,也就是在開始討價還價的時候,明知自己的方案必然會遭到對方的反對,於是首先提出眾多條件苛刻、不可達成的要求,極力將矛盾擴大化,使關鍵問題模糊化,從而引發更廣泛的爭議。然後,再退一小步,做出妥協的姿態,解決一些次要的小矛盾,犧牲一些次要的利益,展示出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高尚」形象。這樣,表面上達成了雙贏,實際上進一步蠶食了對方的利益,實現其最初要達成的目標,最人化自己最迫切想得到的利益。

        在生活中,我們如果放寬一下視野,完全可以運用這種轉換思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位上司,某個下屬看起來不會工作,接受了任務不知道如何完成,有沒有辦法促使他按你的意圖去做?還有,你主持的團隊老是扯皮,議而不決,有沒有辦法讓他們早點兒做出決定?又如,你的孩子要吃巧克力,可是你不願意讓他多吃甜的,有沒有辦法讓他滿足於更有益健康的東西?

        答案當然有。你如果用進二退一的方式就可以應付上述難題,但是前提是必須提供不同的選擇。不過與上述故事中自己進二,自己再退一的方式不同,我們要讓員工或者是孩子自己「退一」。

        我們先看明智的上司該怎麼做。你無法掌握日常事務的每一個細節,因而需要下屬幫忙。你想激勵他把項目的一大部分管起來,可是又不想放棄對整個項目的指導,該用什麼辦法呢?

        如果能夠發現這其實也是一種博弈的話,那麼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給他們選擇。比如可以對他說:「你看,我們的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我覺得由你處理比較合適。你看是用甲方法好,還是用乙方法好?」這裡,誰是上司呢?下屬會覺得自己是上司。其實,選擇是你提出的,但下屬有了選擇權,就有了做主人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使他們更熱愛工作、熱愛公司,減少失職的情況。他們雖然責任更重,但是因為有了責任感,覺得自己所選的方案是最好的,因而也就會全力去完成。

        你的孩子鬧著要吃巧克力,如果簡單地拒絕,他肯定哭得更厲害。如果在拒絕巧克力的同時,又問他:「你想吃香蒹還是草莓?」孩子會重新考慮吃巧克力的合理性,重新估計形勢。當孩子參加活動需要選擇衣服時,父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給他兩套衣服,讓他選擇。但是要注意,小孩比成人更習慣於讓別人選擇,所以上述方法有時可能不是那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