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以直報怨的人生哲學 >

以直報怨的人生哲學

        上面一節,實際上也是關於為人處世策略的一個討論。在這方面,世界各種文化中都留下了很多各不相同的教誨,並且存在著很多道德性的、價值性的、形而上的分歧與爭議。

        接下來,我們用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的一段經歷,來說明人與人相處的一個原則問題:當被別人以不正當的手段對待時,你應選擇什麼樣的策略進行反應。

        有一天,茅先生陪一位外賓去北京西郊戒台寺遊覽。他們叫了一輛出租車,來回90多公里,加上停車等待約兩個小時,總計價245元。但茅先生發現司機沒有按來回計價。按當時北京市的規定,出租車行駛超過15公里之後每公里從1.6元加價到2.4元。其理由是假定出租車已駛離市區,回程將是空車。但對於來回行駛,因不會發生空駛,全程應按1.6元計價。顯然,出租車司機多收費了。

        此時茅先生有三種選擇。一是拒絕付款,司機將不得不屈從。因為如果茅先生去舉報他的違規行為,他將被處以停駛一段時間的處罰,損失更大。這種辦法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就是「以怨報怨」。你不守信用,我也不守信用;你欺騙我,我也欺騙你。用這種方法來教訓那些辦壞事或破壞規則的人,他們吸取了教訓或許會改轅易轍。魯迅有一段話說:「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所採用的就是這種態度。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以德報怨」策略,也就是永遠允許對方採取不合作,而自己永遠採取合作策略,你對我搞陰謀詭計,我仍舊對你友好。這種策略可以避免冤冤相報無窮盡,但是卻只可能被那些道德極端高尚的「聖人」所採用,因為它是超越理性的。基督教《新約》上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你應把右臉也讓他打,用這種胸懷和博愛去感化對方。基督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的基因,只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啟動,壞人也能變為好人。

        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倫了神父的東西被警察抓住,神父卻為他開脫,所採取的就是這種策略,並且產生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使冉阿讓重歸正途。但是一般情況下,這個策略對採取者最為不利,因為多數對手並不是冉阿讓,而是一旦知道了你會採取這種策略後,他們會永遠採取背叛策略。

        上述兩種辦法截然相反,但都有他們的道理。仔細想來確實叫人感到驚奇。.兩種極端都有道理,其結果是怎麼做都可以。對待壞人真的就沒有有效辦法了嗎?有沒有既非以怨報怨,又非以德報怨的辦法?

        答案當然是有。那就是一報還一報策略的修正策略。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樣精彩的策略,所謂「直」,就是公正,以直報怨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公正地回報對方的背叛,而不是以恩怨來考慮當前的策略。

        這種修正了的一報還一報,修正的是報復的程度,本來會讓你損失5分,現在只讓你損失3分,從而以一種公正審判來結束代代相續的報復,形成文明。

        孔子反對以德報怨,因為這樣做的話,對壞人也施以德,對好人也施以德,變成沒有區別,於理不合。以直報怨包含兩重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對待破壞規則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訴對方,你什麼地方辦錯了事。

        出租車司機多收費,以怨報怨就是拒絕付款;以德報怨就是不但付錢還給他一筆小費;以直報怨則是仍按規定付款,但要告訴他犯了規,以後改正。經濟學家茅於軾的做法是:指出司機的違規行為,但仍按規定向他付款。在這種策略中,他們應付180元,另加停車場收費5元。

        除了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常說的「投桃報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都體現了一報還一報的思想。儘管這一策略並不是最優的,在充滿了隨機性的現實社會裡有這樣或那樣缺陷,但相對以德報怨和以怨報怨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相對優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