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對執法者也有啟示 >

對執法者也有啟示

        唐敬宗時,李德裕曾任浙西觀察史。當地甘露寺的和尚向官府控告前任主事僧貪污寺裡的錢。他們說,過去寺裡歷屆主事僧辦交接時,賬面上記載的金子數目都很清楚。但這個主事僧辦交割時,卻不見金子。他們眾口一詞地指控這主事僧把金子藏起來私用了。經過審訊,案子成立,主事僧也明確認罪了。但是在審理過程中,並沒有進一步交代他把金子用在什麼地方了。

        李德裕懷疑這案子還沒查完,就想辦法對被告進行試探。於是,那個主事僧向李德裕申訴了自己的冤柱說:「多年以來,寺裡都是空交賬本,實際上沒有金子。寺裡的人們孤立我,想借此把我排擠走。」李德裕說:「這事不難搞清楚。」他召來了歷屆主事僧來對證。僧人們各自被打發進一乘轎中,轎門都面向牆壁,不讓他們相見。然後給每人一團黃泥,讓他們各自捏出上屆交付下來的金塊的模樣,聲稱要以之作為給案犯定罪的證據。那些僧人並不知金子的形狀,都捏不出來。這樣,寺裡以前的這幾屆主事僧,都承認了自己的誣陷罪。

        當囚徒困境中的各方在博弈之中處於不對等地位的時候,博弈的局勢很容易發生偏移,即從合作型的博弈走向非合作型博弈。不過,這種偏移並非必然發生,因為影響博弈走向的,不但是雙方的地位對比,還有局面的變化。

        這就給我們一種啟發,通過設計改變博弈參與者的格局,造成一種壓力,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改變原來通謀共犯的合作,改而與「警察」合作。能夠達成這種局面的設計可能有很多種,但是最常用也最為有效的一種,就是有意地製造信息的不對稱。

        在北美學生的電子郵件交流組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流傳甚廣。

        兩位交往甚密的學生在杜克大學修化學課。兩人在小考、實驗和中期考中都表現甚優,成績一直是A。在期末考試前的週末,他們非常自信,於是去參加弗吉尼亞大學的一場聚會。聚會太盡興,結果週日這天就睡過了頭,來不及準備週一上午的化學期末考。他們沒有參加考試,而是向教授撒了個謊,說他們本已從弗吉尼亞大學往回趕,並安排好時間複習準備考試,但途中輪胎爆了。由於沒有備用胎,他們只好整夜呆在路邊等待救援。現在他們實在太累了,請求教授允許他們隔天補考。教授想了想,同意了。兩人利用週一晚上好好準備了一番,胸有成竹地來參加週二上午的考試。教授安排他們分別在兩間教室做答。第一個題目在考卷第一頁,佔了10分,非常簡單。兩人都寫出了正確答案,心情舒暢地翻到第二頁。第二頁只有一個問題,佔了90分。題目是:「請問破的是哪只輪胎?」結果不言而喻,兩個學生只好乖乖地向教授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