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 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

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有一次,我和一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朋友聊天,在聊到知識內容創業的時候,他提到:秋葉大叔最近在做知識型IP訓練營。我聽到後,立刻找到秋葉的公眾號研究了起來。

我知道秋葉大叔,可能比很多人都早。那是4年前,秋葉還主要在更新新浪博客。我記得,那個時候,秋葉還不是大叔,他會在博客上抱怨找來的學生助理多麼不靠譜,他多麼氣憤之類的事情。不過,那時候秋葉老師的博客點擊量還很低,所以這種抱怨發出來也沒什麼問題,發洩一下,消消氣也好。

那時候,秋葉大叔還在推銷他的書,書名可能會讓現在很多人大跌眼鏡——作為一個大學老師,他的新書叫《超越對手:大項目售前售後的30種實戰技巧》。一本關於銷售的書!不過銷量一直比較慘淡。

後來,秋葉大叔轉型開始講PPT了,不過時不時還會推銷一下之前的書。微博興起後,秋葉老師有了新的陣地,慢慢地聚焦在了PPT製作上面。他也開始出版關於製作PPT的書籍,再也不提之前那本書了。

再後來,秋葉老師在網易雲課堂上開課,陣地又拓展到微信公眾號上。到這個階段,秋葉老師的成績可比當初賣《超越對手》強多了,單單在網易雲課堂上的課程銷量就已過萬。

一個PPT領域的網紅出現了!(現在改名叫IP了。)秋葉大叔的成功自然與他的努力和勤奮分不開,要不然大叔現場演講時那一口濃重的口音就會嚇退一撥人。但是,在我看來,過去幾年來秋葉大叔的成功,還有一個背後看不見的因素:在能力圈中投資。

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什麼是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長並懂得的知識組成的,而且在這些領域裡,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為什麼秋葉大叔最開始的方向《超越對手》並不成功?我相信秋葉老師是覺得自己有乾貨才寫這本書的。但是,對於一個大學老師兼職大項目銷售而言,他在銷售領域的擅長程度很難排到前10%。而同樣是講大項目銷售,IBM的《新解決方案銷售》就賣得很好。為什麼?因為它做到了比90%的人要好。

後來秋葉老師聚焦到PPT上,這是一次成功的選擇。倒不是因為品類對了——其實那時候講PPT的老師也多了去了——而是因為用戶對了:對PPT感興趣的主要是學生和剛畢業入職的大學生。而秋葉作為大學老師,每天和學生接觸,最瞭解用戶的需求,所以他的解決方案最接地氣。

很多人在講PPT的時候,講的是軟件技巧;可是秋葉更理解用戶,他發現學生做PPT最缺的不是軟件技巧,而是邏輯不清。所以,秋葉是掛著PPT的羊頭,賣著教你梳理邏輯的狗肉,而且是最基本的歸納、分析的方法。

然而,這,才切中了學生的痛點。在學生製作PPT這個領域,作為大學老師的秋葉自然理解最深刻,他也最擅長此道。他對這個領域的理解超過了90%做PPT的人,所以他的PPT書籍賣成了暢銷書。

我的另一個朋友L,培養了一個在我看來極其厲害的能力:網絡營銷+執行力。他加入淘寶的時候,已經是2014年,淘寶商家都氾濫了,結果他生生從0起步,一年做到了皇冠;然後又不幹了,在淘寶自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給蘋果電腦裝Windows系統。

我聽到這個創業方向的時候都震驚了。不過我第二天就介紹了一位客戶過去——用戶確實有這樣的需求。而且,前幾天看他朋友圈,他居然做到了單日銷售額突破1萬元。他的銷售額可基本上是淨利潤啊!他這種大幅度跨行成功的背後,也有同樣的原因:在能力圈中做事情。

要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其實,在我的朋友圈裡,L的網絡營銷能力未必是前10%,執行能力差不多是前10%,但是網絡營銷+執行能力,那真的就是前10%。所以,他跨界成功的背後,有著相同的本質。這其實就回答了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有實戰級的預見性認知能力?因為我們的實戰級預見性認知,必須處於我們的能力圈範圍之中。

只要掌握底層規律,我們並不需要比90%的人做得都好,就可以預見一些事情。但是要把這種預見能力應用到商業實戰中,你只有做得比90%的人都好,你的洞見才能真正讓你獲得商業利益。

換句話說:我們的重大決策都應該在我們的能力圈中進行。可我們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想像一下,如果要從懸崖這邊跳到對面,你知道自己能跳,但不知道自己能跳多遠,你是絕對不會貿然起跳的。有意思的是,我們往往都沒能夠清晰地瞭解自己的能力邊界,卻總想立刻跳到對面的懸崖上去。

所以,查理·芒格說:「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

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有一個朋友S,他有敏銳的商業分析能力,而且極其有膽識。過去幾年,他在屢屢試錯中總能看準方向,抓住時機。我想,在敏銳判斷+果敢試錯方面,他是我朋友圈中前10%的人。可是,奇怪的是,抓住了好幾次機會的他,事業卻沒有同步發展。為什麼?

從能力圈的方面看,答案就清晰了:他擅長判斷與試錯,但不擅長管理和運營。所以,每次看準機會後,他的公司在紅利期都能夠快速成長,可一進入拼運營和管理的階段就後勁不足。對於朋友S而言,他的能力可能更適合投資與判斷,而在後期,他更應該找一個擅長管理和運營的人。

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當我們身處其中時,卻很難想到。想想看,你精細謀劃,上陣殺敵,從敵人手裡奪過來一桿槍。所以,接下來你自己用槍戰鬥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怎麼會想著回來把槍交給瞄準目標更準確的別人呢?

是啊,我們都想用槍。可是,你必須配得上自己的慾望。重大的決策,請在你的能力圈內做出。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陡升疑云:不是說要跳出舒適圈嗎?怎麼你又讓人只在能力圈內待著?不跳出舒適圈,怎麼擴大能力圈呢?是的,你應該跳出舒適圈。但是,你仍然要在能力圈中做出重要決策。記住:重要決策!

跳出舒適圈,是拓展我們能力的過程。但是要讓自己的能力比90%的人都好,才能納入自己的能力圈中。因此,能力圈的拓展非常難,有時候甚至不可能。比如跳水、國際象棋、舞蹈等領域,你如果沒有天賦,很難做到比90%的人要好,要做世界冠軍就更難。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進行重大決策的過程中輕易脫離自己的能力圈行動,那麼很有可能會被非常擅長此領域的人打得一敗塗地。而當你的行動還是一個重大決策時,你可能會付出極大代價,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想想當年,紅軍離開的自己能力圈,去攻打大城市,結果差點覆滅。

不過,我們總可以在生活中的一部分領域培養自己的優勢;一旦做得比90%的人要好,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做狙擊手,而非敢死隊

如何利用優勢?我的建議是:做狙擊手,而非敢死隊。狙擊手是利用自己的優勢,瞄準指定的方向,一招制勝。敢死隊是最勇敢無畏的工作者,但是勝負難料。而且,派出敢死隊往往是在要失敗的時候採取的無奈之舉。

在我看來,秋葉聚焦在大學生和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就是做狙擊手。事實上,狙擊手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我們80%的成功,是由20%的決定引發的。而我們能夠做出高質量的預見性決定,是因為我們比90%的人更瞭解這個領域。

以我的經歷為例吧。兩年前的一個清晨,我坐在電腦前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我在什麼領域比身邊90%的同齡人要強?」

仔細思考後,我敲起了鍵盤:

1.我在如何構建底層認知上,比大多數同齡人強。

這不僅僅是因為在當時,我有過去4年高強度閱讀和每日反思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反饋:我經常為比我年長很多的企業客戶和高管提供咨詢,並讓客戶信賴認可。而這個工作成果,主要依靠我底層思考的訓練。

這是一個小技巧:你的本事是不是真的好,一個重要的標準是有沒有人願意為此埋單。

2.我在溝通和表達方面,比大多數同齡人強。

我在演講和溝通領域的訓練和經驗比多數人豐富。我從小學開始就參加各種演講和主持活動,在高中把《卡內基演講與口才》快翻爛了,上大學沒多久就回高中母校演講,後來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擔任班長和學生會主席時,我面臨的各種需要溝通和演講的場合更是不計其數。

而在創業之後,我發現了自己溝通能力的回報:一方面,我的溝通在構建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和客戶的溝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還鍛煉了自己商業談判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還有幾件事情增強了我的信心:1.我的大學母校連續兩年邀請我回校給畢業生進行畢業演講;2.在我的朋友圈子裡,聽過我演講的人總會邀請我去新的場合演講;3.在某次演講的聽眾裡,居然有一位大美女是《我是演說家》的編導,她非常熱情而真誠地邀請我參加節目錄製。

我認為,底層認知和溝通這兩方面的能力,構成了我能力圈的基礎。不過,我們只有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才算真正擁有能力。所以,我繼續分析我的能力邊界。

首先,對底層認知而言,我更擅長於學習方法、中小型團隊管理和旅遊業發展規律。

不是所有的底層認知我都足夠透徹;我的訓練背景決定了我更擅長幫助別人學會用底層認知思考、管理一個中小型團隊和發現並應用旅遊業的發展投資規律。

不過,在這些認知層面上,對於和我年齡相仿的人而言,我應該是有較大優勢。但是對於比我年長很多又在類似領域深耕過的人而言,我的優勢可能要弱得多,甚至沒有。

其次,在溝通和表達方面,我更擅長於真誠、坦誠類型的。

溝通和表達有很多種類型,可是我發現,我做不到像蔡康永那樣面面俱到的說話之道,也不擅長像《奇葩說》中那樣的凌厲鋒芒,我所擁有的最大優勢是我的坦誠和真誠。我當然學過很多演講和溝通技巧,但到頭來我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和相信的是真實的力量。

對了,我還有一點冷幽默的天賦。關於這一點,我很滿意,不過,可能我的同事們就未必這麼認為了。

所以,我的溝通表達能力更適用於自然、輕鬆的氛圍,而在政治性、功利性太強的溝通場合,我未必佔優,甚至可能不及格。

梳理完這些,我長舒了一口氣,我覺得我更瞭解自己了——這種感覺很奇妙。你說,弄明白這些有什麼用?這些,就是你狙擊槍的瞄準鏡和子彈啊!你的重大決策,要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做出。明白了這些,我便持續在這兩個領域中投入精力學習,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優勢!

瞄準!扣動扳機!

事情的轉折在2015年年底。小馬宋老師把我推薦給了羅輯思維首席執行官脫不花。找我的目的是:對羅輯思維推出的知識服務類新產品「得到」App提出建議。為什麼找我?我想,可能是因為小馬宋覺得在他朋友圈裡,我在知識管理領域的積累排前10%吧。

見到脫不花之後,本來我們是討論對「得到」產品的意見,結果聊著聊著,脫不花突然主動邀請我在「得到」上面開設音頻節目。合作就這麼開始了,《成甲說書》也就逐步誕生了。

我現在也不知道,當時打動脫不花的是我對知識管理的認識還是我溝通表達的真誠,抑或兩者都有。可是,你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也有過很多其他合作的好機會。但是,我總發現這些機會雖然很好,但總有部分超出我的能力圈。你要記得:重大決策要在能力圈內做出——即使那是一個看起來很好的機會。

但是,我發現和「得到」的合作,正好在我的能力圈內。是時候扣動扳機了……因此,根據我的能力圈邊界,我畫出了我的知識服務群體邊界:第一,有一定學習方法和工具積累,想要進一步突破成為高級學習者的朋友;第二,工作3~8年,仍有持續學習的熱情,希望從底層打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中層管理者。

我想,這兩個群體是我最理解和最能夠服務好的。就好像秋葉最理解大學生和剛入職的用戶一樣,在這個邏輯下,他的課程延伸到了新員工的職場技能。不過,也正是因為我瞭解這些,所以當聽到秋葉在做「知識型IP訓練營」時,立刻很敏感地想道:秋葉老師積累了這些年,要拓展新的能力圈了。

要知道,從服務大學生到服務想做網紅的人,二者有非常大的區別。這兩者的商業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想像空間也不一樣……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密切關注,好好學習。如果秋葉老師把這件事情做大,那就說明大叔又構建了一個新的能力圈。

好了,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世界是如此複雜,我們用臨界知識做基本趨勢的預測是沒問題的。但是僅憑此,要做實戰級的應用是不夠的。

由於每個專業領域已經夠複雜了,而我們的認知能力和範圍又有限制,所以我們只能盡可能多地掌握臨界知識,綜合地實踐應用,才能在我們的能力圈範圍內做出正確的、重要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