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 引言 什麼是知識? >

引言 什麼是知識?

在談臨界知識之前,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知識?

我們學了很多年知識,可什麼是知識,似乎一下子說不清楚。比如:「回」字有四個寫法是知識嗎?朋友圈裡吐槽春晚的文章是知識嗎?羅輯思維「得到」App(應用軟件)中的課程音頻是知識嗎?

這些內容是不是知識,答案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達成共識:它們都是信息。

在我的定義裡,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也就是說,上述三條信息是不是知識不是一個客觀存在,它取決於瞭解他的人能否使用這些信息改變自己的行為,產生新的結果。

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後點頭稱是,然後生活照舊,那麼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類似文章一樣,都只是一個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瞭解一個觀點之後,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

換一種角度看,衡量你的學習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是:學習之後,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變。如果你學習之後和學習之前,思考和行動都一樣,那麼顯然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閱讀,它就只是一些數據;而當你閱讀了內容之後,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變你的行動,信息才變成了你的知識。

因此,本書對知識的定義就是:那些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

什麼是臨界知識?

但是,知識與知識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知識要比另一些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改變我們的行為。比如,你知道從山頂上滾下的石頭速度會越來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這一信息,當遇到泥石流的時候就會往山體兩側跑,而不是試圖順著山谷與石頭比賽。

石頭會越滾越快,這對你便是一個有用的知識。

不過,如果你懂得牛頓第二定律F=ma,你就不僅僅能夠解釋為什麼下落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辦法造出火箭。

像牛頓第二定律F=ma這樣能夠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我稱為「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套用了核物理學中的一個名詞——臨界質量。臨界質量是指要產生核爆炸需要的裂變材料質量,只有突破這一臨界值,才能產生驚人的核爆炸。與此相似,有些知識也能夠發生裂變,可以對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進行指導。而當你儲備的臨界知識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產生驚人的威力(查理·芒格稱之為lollapalooza效應,即「疊加放大」效應)。這便是應用臨界知識系統產生的巨大威力。

作為一名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咨詢師和創業者,我要接觸各種人,尋找大量的信息和數據,協助客戶更好地解決形形色色的問題。在不斷高強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人們犯下的很多錯誤,往往源自其漠視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規律。而對這些規律的熟練應用,能讓我們在面對全新的問題時有更準確的判斷,進而解決方式往往會比大多數人要好。這些重要而基本的規律便是可以發生裂變的臨界知識。此後,我對於如何發現這些臨界知識並將其應用到生活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在探索這一主題的過程中慢慢發現:通過正確的訓練,我們能夠洞察一些規律;而通過對這些規律的應用,我們甚至能夠預測與控制未來,進而創造驚人的結果!這並不是宣揚超能力的迷信,而是人情練達、洞明世事之後的智慧結果,甚至我還找到了一位運用這一方法取得巨大成就的模範榜樣: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巴菲特的導師。白手起家的查理·芒格憑藉著不斷總結那些重要而基本的規律——臨界知識(查理·芒格稱之為「普世智慧」),成長為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億萬富翁。他本人也不斷地向世人介紹這一理念:在查理·芒格的演講錄《窮查理寶典》中,你甚至能夠找到他總結出來的模型與技巧。

然而,即使查理·芒格公佈他關於臨界知識的「答案」,對我們而言也很難有直接的幫助。我們只有真正理解為什麼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影響更有決定性作用,這些知識要在怎樣的場景裡才能發揮作用,我們才算得上掌握了一項臨界知識。也只有我們有能力自己發現和總結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臨界知識,才能讓這一能力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幫助。

如何發現和應用臨界知識,正是本書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