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當尼采哭泣 > 導讀 當名醫遇見超人 >

導讀 當名醫遇見超人

易之新

有個嘲笑心理學的老笑話,也可以套用在精神分析或哲學上面:「所謂心理學,就是用艱深晦澀的說法,來解釋生活中簡單的道理。」本書作者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深諳存在主義哲學的歐文D.亞隆(Irvin D.Yalom)剛好相反,他極力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心理治療與存在哲學的觀念與歷程,讓人瞭解原來這些觀念和歷程都是每個人生命的焦點、生活的重心,是值得關切、追尋的「終身大事」。他傳達的方式之一就是寫心理治療小說。

亞隆繼承新弗洛伊德學派(neo-freudism)大師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的理論,沙利文提出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亞隆將之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當代權威。亞隆的心理治療背景還融合了存在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羅洛·梅(Rollo May)是在美國將存在議題與心理學結合起來的第一人,而存在心理學與人本心理學之間也有密切的關聯。亞隆精於人際心理治療和存在心理治療,在美國西岸斯坦福大學細心耕耘數十年,早已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的大師級人物。他的著作除了關於團體心理治療和存在心理治療的數本經典教科書以外,還寫了多本心理治療小說,將他最關心的存在問題和關係議題融入情節動人的小說,其文風向來著重以平易近人的語言闡釋佶屈聱牙的專業觀念和用語,就如本書,在曲折的情節和行雲流水的對話與反思中,自然地深談許多「存在」和「關係」的問題,確實令人感受到這些主題在真實人生中的份量。本書也一如作者許多其他著作一樣,名列小說暢銷書榜。

至於書中主角尼采、佈雷爾,配角弗洛伊德、路·莎樂美、安娜·歐(貝莎·帕朋罕)等人物在真實生活中的歷史背景,作者在後記中均有注記,筆者在此不再贅言。

關於這本小說,從情節來看,是一篇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說。作者假托19世紀末的兩位大師:存在主義大師尼采和醫學大師佈雷爾,透過史料和名著中呈現的真實歷史、思維觀念和人格特質,將兩人聯結成醫生與病人,開啟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談話療法」。故事開始於身陷對病人肉慾幻想而無法自拔的名醫佈雷爾,在善於撩撥男性的路·莎樂美的引誘下,試圖治療根本不願接受幫助的哲學大師尼采的「絕望」,並以奇特的誘餌勸服尼采接受治療,卻面臨自己的「絕望」,於是歷經一場不知誰是病人、誰是醫生的心理治療,在治療可能隨時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經過幾許峰迴路轉,面臨高處不勝寒的疑慮,最後兩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

從形式來說,故事在訴說心理治療(談話療法)的源起與形貌,是虛擬的源起加上真實的形貌。在文中,以生動的故事不著痕跡地描述各種心理學派的理念與治療技巧,包括催眠、行為療法、完形療法,等等,當然了,著墨最多的就是書中配角弗洛伊德創始的精神分析,與其後衍生發展的動力心理治療,以及作者專精的存在心理治療。從書中的論點來看,作者也是一位不囿於特定心理學派,只要是有效的做法,就雍容接納的實踐者,但仍不脫離人本學者的立場,深深質疑行為學派中「人」的觀點。

從內容來說,本書探討的話題涵蓋面很廣,你可以看到中年危機、女性意識、婚姻問題、操縱與索求、情緒勒索、自我探索、現實問題等話題,以及歇斯底里症、強迫性思想、偏頭痛、焦慮等病徵的描述。可是,這些話題都不脫離主軸:存在(existencc)的問題,可說是哲學和心理學對存在的探索,亦可說是血肉生活中所需要面對的存在問題,也就是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ultimateconcerns):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選擇和因自由而有的責任)、孤獨、人生的意義(或無意義)。書中這四個主題不斷浮現,或是在各種身體、心理、人際、環境問題的背後現身,或是隱身在夢境、幻想之中,令人於天地間無所逃遁。文中生活優裕卻恐懼年華老去、懷疑整個人生的名醫佈雷爾,如何從控制不住的色慾幻想和婚姻風暴中走出來呢?擁有卓越理性的超人尼采,身陷激烈的情緒與惡性偏頭痛,不得自由,他又如何超越而出,繼續走先知的道路呢?讀者與其把字字珠璣的對話看成真理的陳述,還不如看成縝密的思辨與人性的探索,可以引發人與自我的對話,一探真實而可貴的自己。

從過程而言,本書呈現出治療師與被治療者在心理治療進行時,彼此的關係對治療的影響以及自我探索與助人探索的心路歷程。在治療關係中,到底是受病人影響、仍感自我懷疑的治療師,還是充滿真理權威的導師,能有較深刻的治療呢?治療師和病人必須「真誠」以對,治療才能有真實的進展嗎?博覽理論、嫻熟技巧,卻不肯、不敢面對自我內在的治療師,能不能幫助病人探索自我呢?書中的治療過程,一如真實的人生,呈現出「關係」與「情感轉移」的問題在心理治療與自我探索時的關鍵角色。佈雷爾與貝莎·帕朋罕到底是男女關係、父女關係,還是母子關係呢?佈雷爾與尼采是在什麼關係下,才使尼采能勇於面對自己的殘缺呢?對「背叛」深惡痛絕,因此不相信人而感到孤獨的尼采,又為什麼接納坦然說出自己背叛尼采過程的佈雷爾呢?這些耐人尋味的「關係」與「探索」,只有請讀者親自品嚐和咀嚼了。

假托歷史名人所呈現的種種問題以及超越的過程,其實反映的是世間的人性與生活,故事雖然精彩,但不難在生活中似曾相識,主角雖然特別,卻不是人性的異數。當名醫遇見超人,所發生的事情,和你我這些凡夫俗子相遇所發生的事情,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2000年10月於新店

(本文作者為聯合診所神經內科醫師,

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相關書籍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