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財富心理學 > 4.避免「未富先老」,越早理財越好 >

4.避免「未富先老」,越早理財越好

為什麼你總是感覺生活壓力大、肩上的負擔重、生活是灰暗的呢?因為你沒有對你的人生進行正確的規劃。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你不具備危機意識,那麼你的人生必然充滿痛苦;如果你未雨綢繆,預防危難的發生,那麼你的人生就會順利許多。或許,有人會問:如何才能讓生活不充斥巨大的壓力呢?答案就是理財!

很多人,尤其年輕人在談到理財問題時,常常會說:「我沒錢,更沒有餘錢去投資。所以別讓我理財,我沒有那命。」這樣的話並不出人意料——大多數年輕人都會這樣說。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工薪階層和低收入者都抱有這樣的觀念,認為自己根本不可能有閒心、閒錢去理財,理財是有錢人的遊戲。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薪水不高的年輕人心中更是會存有這樣的想法:「自己每個月的工資基本只夠日常開銷,想多買件衣服,都要仔細計算半天,哪還有餘錢理財呢?」

但是很多專家卻建議,只要你有收入、有現金,不管錢多錢少,只要你能好好規劃,一樣可以理財,關鍵在於你要具備強烈的理財意識。專家的話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事實根據的。現在媒體經常報道,有一些有錢人,因為沒有很好的理財意識,所以從億萬富翁在短短幾年內破產,淪落街頭,令人欷歔。

許多人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他在20年的拳擊生涯中賺到了足以令他富足地過一輩子的財富,但是這位身價3.8億美元的富翁拳王卻在2003年向法院申請破產,原來這些財富都被他在幾年之內揮霍一空,其原因就是他沒有理財的意識。

在理財界有這樣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想要有財,必須理財。」事實上,在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遇上了一個尷尬的年代,他們畢業後發現大學生已經不值錢了,他們無法將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失業者遍地都是,求得一個職位比當初高考上大學還要困難百倍。他們費盡千辛萬苦求得工作之後,卻無法獲得太多的報酬,因此這些年輕人能夠依靠自己的薪水成家立業、養家餬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還要再從本來就薄的可憐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用來理財,確實是難為人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人們因為工資低而不理財卻是大錯特錯的一件事。

劉文傑從初中開始就擁有一本存折,但是那個時候他的理財手段還很單一,就是儲蓄。每個月,他將自己的零用錢省下100元存進銀行;逢年過節,他把親戚給的壓歲錢也存進銀行。一年之後,他的存折裡已經有3000多元的本金。升入高中後,他的零用錢更多,這時他開始想如何能夠使自己手中的1萬元存款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後來他發現,班上很多同學在第二節課後都會餓,但是學校裡又沒有小賣鋪,因此校門外的商店中常常擠滿了買東西的同學。他想,如果將這些錢取出來一部分,到批發市場批發幾箱方便面、麵包回來,不是既方便了同學,又能賺些錢嗎?想到這裡,他馬上行動起來。

劉文傑到附近的市場嘗試批發了五箱平時同學經常購買的口味的方便面和一箱麵包,第一天,他只帶了一箱方便面和一箱麵包進教室。第二節課間,他立刻將麵包和方便面的包裝箱拆開,在教室門口賣起來:「為方便廣大學生,1年2班賣方便面和麵包啦!價錢實惠公道,童叟無欺。」很快,他的第一箱麵包和方便面被同學哄搶一空。第二天,劉文傑就將剩下的四箱方便面全部搬到教室,很快又賣完了。這次小小的嘗試,讓他賺了30元。雖然錢掙得不多,但是他卻認為這比將錢放在銀行生利息好很多。於是劉文傑做起兼職小販的生意。但是好景不長,劉文傑的舉動被老師發現了,以學業為重的老師自然不再允許劉文傑在課間做生意,而且學校因此給學生專門建了商店,解決了學生課間飢餓的問題。

斷了財路的劉文傑只能踏踏實實地學習,繼續將錢放在銀行裡生利息,因為他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麼辦法可以理財。很快,劉文傑如願以償地考進大學。考進大學後,劉文傑沒有再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因為他6年的時間已經攢下近3萬元,除了學費、生活費等必要支出外,他依然想著如何能夠利用剩下的錢賺錢。如果只是存在銀行生利息,他明白這些錢遲早都會被花光,那麼自己6年時間攢下的錢未到自己大學畢業就會全都花完,所以,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絕不是一個很好的理財辦法。此時,他想到高中時賣方便面的經歷,便產生了做生意讓錢生錢的想法。可是,做什麼生意好呢?校園裡可做生意的項目基本都被人佔了。就在劉文傑苦苦思索的時候,他的一位舍友對同宿舍的人說:「哥們兒,我炒股賺了5千塊錢,這可是我第一次炒股啊,等下課後,咱們去外面搓一頓,今天我請客,慶祝慶祝。」這個舍友是一家證券公司老總的兒子。炒股?劉文傑聽到這個新鮮的名詞,立刻想到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理財方式,於是他暗暗記在心裡。到了課間,他立刻奔到學校附近的書店,買來幾本關於投資的書。這時,劉文傑才明白什麼是炒股,股市又是什麼,為什麼他的同學能夠在短時間裡賺到那麼多錢。看到炒股這種理財方式的劉文傑決定拜師,就拜自己的舍友為師,學習他的理財技巧和投資手段。後來在初涉股市的時候,劉文傑也跟隨他的腳步投資。就這樣,劉文傑通過自己的舍友,不僅接觸到了炒股這種理財方式,還接觸到了基金、期貨、黃金等理財方式。大學畢業的時候,劉文傑已經在理財方面小有所成,而他也和自己的舍友合資建立了一家投資理財公司。

從劉文傑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否成功理財不在於他的財富是多是少,同時理財也並不僅僅是有錢人、成年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的權利。理財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理財。如果你學會理財,你就能在幾年內擁有可觀的財富;如果你學會理財,你在通貨膨脹到來時就不會為貨幣貶值而發愁,因為你懂得如何跑贏CPI、跑贏不斷上漲的物價。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劉文傑的理財技巧吧:

理財技巧之一:一點一滴積累,在沒有資本時,選擇銀行儲蓄來積累資本。

所謂理財就是管理財富、金錢和人生。廣義的理財就是對人生財富的管理,狹義的理財是指對金錢的管理。很多時候,人們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實際上理財是對人生總體的規劃,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人們不理財,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感覺到多大的壓力,但是一旦發生意外事件或者遭遇通貨膨脹,就會感覺壓力倍增,甚至無法承受生活的壓力。因此一個人越早學會理財,就越能在意外發生時從財務危機中逃脫出來,不被沒錢的困境困擾,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

可以說,劉文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規劃人生的意識,因此他才在初中時就開始選擇保守理財的方式,管理財富。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劉文傑那樣,很小時就懂得理財,那麼每個人都會擁有可觀的財富。

理財技巧二:理財方式並不唯一,關鍵在於你能在恰當的時機選擇適合你的理財方式。

理財方式並不具有唯一性,同樣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選擇一種理財方式,必須根據經濟形勢、國家政策、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不斷變換理財方式,才能確保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穩賺不賠。而那些不懂得根據形勢調整理財方式的人,雖然也能一時獲益,但在局面發生改變後,勢必會成為其中的輸家。

所以我們也應該像劉文傑那樣對待理財,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投資、創業等理財方式,規劃人生,達到使自己資產增值的目的。如果年輕人都像劉文傑那樣理財,必然也會在畢業前擁有一筆不小的財富和充足的投資、創業經驗。而且,在通貨膨脹到來時這也會為他們豎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因此,當通貨膨脹來襲時,人們不要抱怨手中的錢越來越少,正是在這種生活危機的壓力下,人們才更應該理財,讓手中的錢的價值得到最大價值的發揮,從而在危機中為自己創造額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