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財富心理學 > 3.會理財的人,不會讓自己的銀行儲蓄過多 >

3.會理財的人,不會讓自己的銀行儲蓄過多

儲蓄一直是中國老百姓們最喜歡的理財方式——我們習慣了將錢存進銀行生利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這是最好的理財方式,既沒有風險,又能夠使得財富保值和升值。可是,當通貨膨脹來臨之後,當我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昂貴時,我們是否還會認為儲蓄是最好的理財方式?答案是我們已經開始懷疑,儲蓄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又能夠保值和升值的最佳理財方式。

其實,安全性高、保值性好只是儲蓄理財方式的「表面」而已——將錢存進銀行並不一定能夠讓我們的財富升值。因為當銀行基準利率遠遠低於實際物價水平時,錢存在銀行就是一種虧損,這也就是經濟學家們常說的負利率導致儲蓄財富縮水。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理財知識和理財技巧,積極地讓自己變成一個「理財達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通貨膨脹下生活得更滋潤,才不會再為越來越高的物價而擔心發愁。

趙強勝是生活在吉林省四平市郊區的一個農民,他家裡的主要收入就是通過種地和農閒時外出打零工獲得。可以說,趙強勝和現在中國億萬農民朋友一樣,靠賣出自產農產品和外出打工的方式賺錢。但是,只有這兩項創收技能的趙勝強卻並不是一個收入一般的普通農民——他是村子裡的「首富」,家裡的存款接近500萬元。那為什麼趙強勝通過種地和外出打工能賺到這麼多的錢呢?是因為他家的地多,還是因為他有什麼特殊技能?答案都不是——他只存很少一部分的錢在銀行,其他的錢都用來投資。換句話說,少儲蓄多理財是趙強勝成為一個農民百萬富翁的最主要原因。

1991年時,趙強勝剛滿30歲。但是由於生活在農村,結婚早,再加上老婆肚子實在很「爭氣」,這一年他已經是一對5歲的雙胞胎兒子的爸爸了。在中國,兒子多了是一件值得高興甚至驕傲的事情。但是,此時的趙強勝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家是村子裡最窮的「困難戶」。看著兩個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趙強勝的心裡開始發急了:自己該怎麼辦才能快速致富呢?再不摘掉「困難戶」的帽子,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就會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這年7月,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三伏天的大太陽炙烤的柏油馬路都起了「皮」。就在這麼熱的天裡,趙強勝開始挑著一擔涼茶坐在馬路邊上賣,一碗涼茶1毛錢。就這樣整整賣了十多天,也才賺了30多塊錢。趙強勝覺得這個賺錢的方法太慢了,於是他決定跟著村子裡外出打工的人出去賺錢。進了城之後,趙強勝先是在建築工地上做小工,一個月能夠剩餘300塊錢。這讓趙強勝非常高興,這不比賣涼茶要賺得多得多嘛。再後來,本來就會點泥水匠活兒的趙強勝成了大工,一個月下來能夠剩餘500多塊錢。

一年多以後,開始在城市站穩腳跟的趙強勝卻隨著錢越賺越多而越來越不高興了,因為他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他要賺足夠多的錢,讓兩個兒子將來也過上城裡人的生活——這是當代中國農民工從走進城市就都有過的夢想。有了新想法的趙強勝覺得不能夠再這麼下去,於是他決定改變現在的賺錢方式——錢放在銀行賺利息實在太慢,得讓錢生錢才能夠快速賺錢。有了這樣的想法後,趙強勝將自己存在銀行的5000元錢取了出來,招了幾名工人承包了一個小工程,等工程做完之後他的5000元竟變成了20000元。嘗到甜頭的趙強勝不再把錢存進銀行,要存也只是存一點點應急的錢。相反,不再往銀行存錢的趙強勝還開始向銀行貸款,因為他要承包更多的工程。

1998年,趙強勝已經讓自己最初儲蓄的那5000元翻到了50萬元。他在城裡買了房子,將兩個兒子送到城裡的學校去讀書,給妻子開了一家小超市讓她經營。但是,趙強勝卻依然住在農村——他每年在農村承包了上百畝的土地種植農作物,而農閒的時候則會到城市裡的工地上去守著。農村城市兩頭賺錢,這讓趙強勝的財富累積速度非常快。等到2005年時,他手裡的資產加起來已經有300多萬元了。但是此後由於工程不再像以前那麼好承包了,閒不住的趙強勝又開始跟著一些朋友學炒股、買黃金。雖然此後他在股市上賠了一些錢,但是價格不斷飆升的黃金又讓他賺了不少。所以,有鄉親問他為什麼能夠賺到這麼多錢時,他總是用爽朗的聲音回答:「就一句話,放在銀行的錢不要太多!」

從趙強勝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自己的財富快速升值,最好不要將太多的錢放在銀行,而是應該投資在其他領域內——讓錢生錢才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事實上,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像趙強勝一樣的人,他們看起來和我們都一樣,一樣的裝扮,一樣的談吐,但是他們卻有著和我們不一樣的財富地位。而造成這種財富地位差別的不是我們在智力上存在差別,也不是我們在機遇上存在差別,而是因為理財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差別。所以在通貨膨脹來襲的今天,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理財方式就成為我們抵禦通貨膨脹,並使財富不斷增值的最有效手段。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學習並快速掌握更多的理財方式呢?

讓你快速掌握更多理財方式的第一個技巧:培養出優秀的理財意識,隨時隨地跟著自己的理財意識去學習更多的理財方式。

也許你真的不關心通貨膨脹,也許你對於生活質量出現下降無所謂……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你不理財的理由。理財不僅僅是為抵禦通貨膨脹,防止生活質量下跌,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那些努力工作積極創造財富的人也多半是會理財的人,因為理財能夠讓人的心態更加積極向上,對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因為理財而「打理」出一個精彩的人生。而那些經常萎靡不振抑或平平庸庸的人,他們也多半是不理財或者說不善於理財的人,因為他們缺少對於財富升值的慾望之時,也就缺少了一種奮鬥的慾望,所以那樣的人生注定與精彩無關。

事實上,很多人不積極去理財或不善於理財不是因為沒有好的理財方式,而是因為他們缺少理財意識——缺少理財意識使他們不注重理財對於自己生活質量的影響,更不要說掌握更多的理財方式了。所以對於那些缺乏理財意識的人和那些想理財又理不好財的人來說,培養出優秀的理財意識,就能夠讓自己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理財方式。

培養優秀的理財意識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應該從三個方面去做:

(1)提高生活質量。只有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要求,才能夠激發出自己對於財富的渴望,而有了對財富的渴望就會逐漸增加自己的理財意識。

(2)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觀念的正確與否決定你能否讓自己的理財意識更優秀,因為錯誤的理財觀念帶給你的除了巨大的理財風險之外,幾乎不會有任何實際的收益,更談不上讓一個人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理財意識。

(3)建立遠大的理財目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理財也同樣如此,所以我們在理財的過程中就應該先設定一個長遠的理財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激勵下增進自己的理財意識是培養出優秀理財意識的一個有效途徑。

讓你快速掌握更多理財方式的實用技巧:向理財專家學習,從專家那裡學到更多的理財方式。

在當前這個資訊十分發達的年代,我們接觸到理財專家的渠道非常多。比如說收看電視節目,參加理財專家舉辦的專題演講,購買理財專家主辦的理財報刊等。所以,專家就是我們掌握更多理財方式的一個最佳媒介。如果我們不能利用這一通往財富之路的媒介,那麼就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在浪費社會資源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讓自己積累更多財富的機會。

誠然,這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也是一個資訊氾濫的年代。很多的「磚家」代替專家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總是把假李鬼當做真李逵,這讓我們吃了不少虧,損失了不少的財富。所以,我們在向專家學習理財方式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切莫把理財「磚家」當做理財專家。

把錢存進銀行,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可是當我們生活在「負利率」的通貨膨脹年代時,把錢存進銀行就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壞事」——不僅不會有很高的收益,還有可能無法保值。而很多人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財思維不夠開闊,或者是理財方式不夠豐富,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開拓自己的理財思維,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理財手段,這樣才不會只有將錢存進銀行這一種理財方式,才能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地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