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財富心理學 > 2.為什麼很多人樂意花「天價」和巴菲特共進午餐 >

2.為什麼很多人樂意花「天價」和巴菲特共進午餐

談及巴菲特,很多人會用「股神」稱呼他;談及股神的「午餐計劃」,大多數人都會瞠目結舌——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午餐會。此時,人們不禁會問:「和巴菲特吃一頓飯花這麼多錢值嗎?」

早在2007年,美國一家投資公司的總經理蓋伊·斯皮爾便以65萬美元的價格參加了巴菲特的午餐會,當時他這樣回答了人們提出的疑問:「在我看來,花天價和巴菲特吃午餐,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因為巴菲特是最偉大的投資者,他的投資經驗值得認真學習並借鑒。此外,和巴菲特吃飯是一種參與慈善活動的方式。在這場活動中,不僅與巴菲特有了更近距離的接觸,還可以為打造自身品牌做出貢獻。」

由於美國經濟出現了低迷,很多人擔心巴菲特的午餐也會因此而遭到貶值,但事實並非如此,巴菲特午餐會的價格竟然以346萬美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競拍價。為什麼這些人不惜花費高額費用也要跟巴菲特一起共進午餐呢?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看到了巴菲特投資大師身份的光芒;飯桌上溝通話題的隨意性以及開放性。對於那些渴望得到股神指點迷津的人或者帶有其他期望的人來說,能和令世人矚目、年逾八十的投資大師吃飯的機會恐怕已經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午餐的價格會越來越貴。此外,巴菲特精準的投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學習的,因此對於那些想和巴菲特一樣在投資事業上獲勝的人來說,為把握彌足珍貴的每年一次的吃飯機會,在他們能力以及條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多投入一點錢也是值得的。

不要以為人們花費重金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就只是為了和大師吃飯那麼簡單。捨得花錢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花錢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錢。所以,不少人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目的遠遠不限以上這幾點。比如,對於一個需要迫切建立品牌形象的人來說,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就意味著一次富有卓效的宣傳機會,更是快速塑造自身形象的大好時機。

其實,很多熱衷於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完全從成本的角度進行了縝密的思考。在他們看來,花費重金和權威人士共進午餐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指點一下自己的投資理念,也可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等。很多時候,一些人在現實的投資中總把握不好方向,或者有方向卻缺少高人的指點,這樣一來,他們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權威人士。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物色那些對自己投資有所幫助的人。當找到合適的人選後,會不遺餘力地去實現目的,而巴菲特就是他們的「意中人」。當實現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願望後,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就會傾聽大師對投資的建議,並從中進行學習。

以211萬美元獲得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機會的中國成長投資基金經理趙丹陽,就坦誠地表達了自己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心理特性:「坦白來說,我沒有經歷過像巴菲特先生那樣多的經濟週期。在投資中,雖然可能知道了一些理論,但缺少行動的決心和勇氣,畢竟這些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及邏輯。而巴菲特先生在這一方面要遠遠優於我,他經歷過很多不同的經濟週期,我在向他請教對經濟週期的看法後,就不需要等到下一輪週期來確認這件事,這可以讓我少走很多彎路,為此後的投資獲利奠定良好的基礎。」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花費如此高的價錢和大師吃飯,但獲得此類機會的人可以從大師的言論中領會到他在投資方面的策略和思想。在趙丹陽看來,和巴菲特吃飯收穫頗多,因為巴菲特向他坦誠地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經濟趨勢的看法。巴菲特認為,美國經濟未來復甦的進程將會緩慢,很難在短時期內得以重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經濟中過剩的泡沫被擠破,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巴菲特還指出,美國不斷攀升的高失業率,也是美國經濟復甦所面臨的障礙。如果政府不考慮應對措施,未來前景將非常暗淡。

此外,還有一些人藉著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來提升自身的實力和品牌知名度。在沒有參加午餐會前,這些人從成本的角度開始計算:想要提高產品知名度,必須花費巨資進行廣告方面的宣傳,或者通過公關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形象,而這一切需要花費500萬美元。但如果贏得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雖然也要花費345萬美元,但卻節省了成本,同時宣傳品牌形象的目的也得以實現。這些人通過成本方面的核算和對比後,當然會選擇成本低、見效快的方式。

可見,一些人做出看似不能讓人理解的行為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一定的心理動機。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指出,現實中一些人做出讓人不理解的事情後,從外界傳來的聲音就非常多,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荒唐的行為。其實不然,一些人做出一件事情,是他們經過反覆思考並進行成本核算後的結果。

因此,當看到一些人不惜花費重金選擇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後,不要驚訝——這是他們進行成本核算後做出的一種讓自身獲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