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14.2 應激對身心健康的作用 >

14.2 應激對身心健康的作用

克裡斯沒想到作為大學新生面臨的壓力會這麼大。他曾渴望到外面看一看,並對人生新篇章的開始充滿期待,但對於離開爸媽和女友(在另外一個州上大學)會面臨多少困難,他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課程工作量多得讓他吃驚——大量的閱讀,每週不同課程的作業,覆蓋面極大的測驗。克裡斯在認識新朋友方面也存在困難。他來自一個小城鎮,那裡的人們彼此熟識。但在這裡,僅僅行走在校園裡就讓他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大都市裡——他不知道去哪兒和如何認識別人。他的飲食情況也不好——按時到達餐廳很難,所以他總在課間湊合吃點快餐。克裡斯不再像以前那樣有時間去鍛煉身體,而且在吵鬧的宿舍裡他睡得也不好。因為太累,且腦子裡「要做」的事情太多,使得他在課堂上越來越難集中注意。他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行。他已經去過兩次醫務室,一次是因為長期不愈的重感冒,另一次是因為復發性頭痛。

每個人都經歷著應激——即使是學生。然而,對應激的理解是個人化的,因為對這個人意味著應激的事件對另一個人則可能不是。

14.2.1 應激的定義

每個人都會經歷應激——生活中沒有應激是不可能的。然而,引起應激的原因和應激的症狀在人們之間差異很大。應激(stress)的廣義定義是指為了改變或適應應激源而伴隨著生理、生化、認知和行為反應的任何負性情緒體驗(Baum,1990)。應激源(stressor)是指能產生緊張或諸如恐懼這樣的負性情緒(DiMatteo&Martin,2002)以及令機體做出打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的任何事件(見第4章)。應激源可能是生理的(醫學疾病或身體損害)、環境的(自然災害、高度噪音、生活環境改變)、人際-社會的(人際關係破裂、與家庭成員爭吵)或者心理上的(突然意識到期末考試是明天而不是後天)。事件的特徵影響其產生應激的可能性。若一件事情有消極結果,則更可能使人知覺到應激;但積極結果也可能會產生應激。積極的生活事件或經歷能產生應激的觀點看似矛盾,但你或許也能回憶起生活中引起應激的某一積極事件(例如,計劃一次大出行或大出行當中;開始一段新關係)。

當事件被認為是不可控、不可預測或者模糊不清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清楚該如何行動),或者當它對生活中某個重要方面產生影響時(如生育、人際關係或成就),應激更可能產生(Taylor,2006)。因為人們可能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反應,只有在考慮到事件和個體間關係時才能完全理解應激源。例如,有些人精力充沛,就能在截止日期臨近時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任務上;而其他人因感受到壓力,就不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還記得克裡斯嗎?他自從離家上大學以來就總感覺壓力巨大,而其他大學新生卻能應付發生在這一階段的各種變化。

面對應激事件時,會有一個交互性的評價過程(appraisal process)出現,即個體對於自己是否有能力或應對技巧來滿足情境需求的評價(Lazarus&Folkman,1984)(見圖14-2)。首先,人們評定潛在的傷害或威脅(初級評價)。對威脅的知覺受到許多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如給予事件及其預期結果的意義的個體信仰和價值觀(Lazarus,1999;Thompson&VanLoon,2002)。例如,與一個通過兼職賺外快的大學生相比,失業對一個需要養育四口之家的中年男子來說是一個更大的威脅。其次,人們會判斷自身的能力是否能應對或克服可能出現的消極結果(次級評價)。應對策略分為兩大類: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策略用來減少可能出現的消極結果(如找一個新工作)。以情緒為中心的應對策略用來重新評估情境中的個人意義(失業並不意味著我不是一個好員工)(Thompson et al.,2002)。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應對技能不足以處理潛在的傷害性或威脅性事件時,應激就會產生。

應激的形式多種多樣。當潛在威脅性事件及對其反應的時間很短暫時,會產生急性應激,例如一次盜竊行為。當諸如慢性疾病、過多的工作要求或長期貧窮這樣的威脅性事件持續存在時,和/或當一個人始終覺得不足以處理正在發生的消極後果時就會形成慢性應激(DiMatteo et al.,2002)。日常困擾,也即每天發生的不愉快事件(早上咖啡壺破了、小狗在地毯上大便了以及會面超時使你上課遲到等)會積累而形成應激。最後,重大生活事件會影響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上大學、結婚、離婚、換工作、搬家或被診斷出重病都會造成應激。在這些情況下,感覺到無力應對或果真如此都會導致應激反應,並伴隨打或逃反應症狀(例如,血壓升高、心跳呼吸加快和出汗)。適應性反應使人們面臨潛在威脅事件時,能夠迅速和積極地反應(如幫助一個噎住的孩子)。有害的反應會破壞人的功能(如對於課程項目的擔憂導致睡眠不好和缺課)。有害的反應還會造成較差的身體狀況(Taylor,2006)。

圖 14-2 應激事件後的評價過程 應激事件發生後,人們評估潛在的傷害和威脅以及自己的應對能力。當人們感覺自己無力應對可能存在的威脅時,應激就產生了。 日常困擾是輕微的不愉快事件,也是應激的來源。這類應激通常短暫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