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11.4 人格障礙的治療 >

11.4 人格障礙的治療

治療長期存在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於治療急性障礙。沒有魔法藥片去改變一個人的人格風格。患者和治療師都不得不對健康和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做出細微區別。患者必須理解那些受其障礙傷害的人的觀點。此外,既然這些行為模式是長期的,就不能期望有快速的改善——尤其是涉及他們的早期經歷和大腦功能改變時。還有一個重大挑戰是送人格障礙的患者去治療,經常是周圍的人比他們本人對送他們去治療更感興趣。最後,當一個人具有一種以上人格障礙,合併患有急性軸I障礙如嚴重抑鬱、雙相障礙、神經性厭食或物質濫用時,治療會變得異常複雜。這種共病的治療即便對最有奉獻精神的醫生都是一項挑戰。耐心、一貫和堅持是治療師最可貴的個性品質,可促進對人格障礙的治療。

直到最近我們才見證了一次對人格障礙治療的隨機對照實驗研究的高潮。最近的研究探索了心理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及其變種的療效,雖然研究的總量仍然很小。這些研究的質量參差不齊,因為一些研究對象是特定的人格障礙,一些研究對象是人格障礙的集群,還有一些是對人格障礙的一般研究。這使得對其研究結果難以解釋。

大多數特定的人格障礙研究集中於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者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研究,迴避型人格障礙和C群人格障礙也吸引了一些研究的注意,但在對A群人格障礙治療上的數據還是缺乏的。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有必要描述一下人格障礙的各種治療、它們的實踐基礎和可用研究的局限。鑒於這一領域的廣泛性和多樣性,我們會在普遍意義上講人格障礙的治療方法和數據,特定人格障礙只關注邊緣型。

儘管有關治療的研究數量有限,最近的數據顯示了心理療法在人格障礙治療方面的重要性。雖然藥物可以幫助控制相關的症狀如焦慮或抑鬱,但心理社會治療和它們傳遞關愛的良好溝通是最佳人格障礙治療所需要的。

早期的人格障礙治療是基於動力學心理治療的,並發展出精神分析技術作為長期治療方法。現在的治療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會因障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並會考慮到並發的軸I障礙。

對於A群人格障礙來說治療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當他們的核心問題是不信任的時候,對於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讓他們相信治療師的動機是尤其困難的。分裂樣人格障礙的人對社交沒有什麼興趣,所以說服他們相信社交是必需的並能帶來積極強化是很困難的(Freeman,2002)。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經常受益於認知-行為治療,那可以幫助他們發展正確的思維並消除或改正古怪離奇的認知(Beck et al.,2003)。

有一種專門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出現的急劇波動的症狀開發的認知-行為治療,稱為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已獲得大量的經驗證據支持(Binks et al.,2006;Linehan et al.,2006)。DBT的前提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問題在於調整情緒失敗,這可能是由於其生物學弱點與成長環境的結合,在這種環境裡,孩子的經驗是被否認、被駁斥及被重要他人懲罰。治療強調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討論和協商,以求得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接受與改變的平衡。治療目標的建立是按層次的,以消除自我傷害行為作為優先層次。學習新技能是干預的核心部分,包括止觀(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人際交往的有效性,忍受痛苦以及對情緒反應的觀察、描述和參與。這些方法幫助患者將混亂的內心狀態安靜下來,注意那些情緒化的行為,發展出使情緒和衝動更加有效控制的技能。

辯證行為治療將禪修加入CBT中,會教授如「止觀」的概念,指覺察到自己的體驗和情緒狀態。在這裡,Marsha Linehan博士(DBT提出者)和她的學生Trevor Schraufnagel及Andrada Neacsiu在DBT團會開始時向大家展示治療師的止觀練習。

與往常的治療方法(我們稱之為「談話治療」)相比,DBT加上部分住院治療會產生更好的治療效果(Brazier et al.,2006)。此外,DBT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成本可能比傳統的療法更划算。其他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來說有效的治療策略包括住院治療(Dolan et al.,1997)和逐步治療。逐步治療的特點是短期住院治療,之後是長期門診治療和社區治療(Chiesa et al.,2006;Chiesa et al.,2004)。

經常給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開的處方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平穩情緒障礙者或高或低的情緒的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這些藥物的針對目標是突然情緒波動、衝動和攻擊。雖然目前研究不多,初步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對患者是有所幫助的(Bellino et al.,2008)。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見第10章)可能有助於那些有精神病樣、衝動或自殺性症狀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Grootens&Verkes,2005)。邊緣型人格障礙經治療確實會緩解,知道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在6年的前瞻性療效研究中(Zanarini et al.,2003),34.5%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會在兩年後緩解,49.4%的患者在4年後緩解,68.6%的患者在6年後緩解,73.5%的患者緩解超過了追蹤期。此外,只有5.9%的患者出現了緩解後的復發症狀。

小節回顧:

·人格障礙的治療是困難的。患有人格障礙的人往往看不到他們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治療通常是緩慢的,因為適應不良行為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最後,人格障礙患者往往還患有軸I障礙,這使治療變得更加複雜。

·雖然藥物治療可以幫助處理伴隨的像焦慮或抑鬱這樣的症狀,心理治療性干預仍然是人格障礙治療的首選。

·辯證行為療法注重情緒調節的核心作用,已被證明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有效治療方法。

·包括個體和團體心理治療的治療性團體對人格障礙的治療也是有效果的。

應用題 假如一個酒精依賴症的患者還有人格障礙,你會優先考慮治療哪一個?為什麼?

完整故事 羅賓——生命轉折和邊緣型人格障礙

人物:羅賓開始擔心她的父母和朋友是在讀高三時。在上高三前的夏天,她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州。在原先的學校,她相當受歡迎,經常參加活動和學生組織,儘管她敏感、情緒化但仍能按媽媽的要求去做一個行為端莊的女孩。她極不想搬走。她有一個朋友圈,擔心新學校充滿小幫派令她交友困難。

問題:他們搬家後不久,羅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她把頭髮染黑,開始上黑色的眼妝,穿黑色的衣服,在家很少說話。她從學校回到家,把書扔下,然後就躲進自己的房間裡。她迴避與家人一起吃飯,經常像在沉思。無論誰關心她的健康問題,她都會發脾氣並把對方推走。她轉診來的那天晚上,她跑到媽媽的臥室哭喊著說她害怕她就要死了。血從她的右胳膊上湧出。她的媽媽給她用繃帶止血,直接帶她去了急診室。在那裡,羅賓被發現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她以前也扎傷過自己。在她的黑色長袖和裙子下面,她的胳膊和大腿被刀傷覆蓋。今天晚上她是扎得太深而把自己嚇壞了。

治療:羅賓被安排到住院部進行診斷評估。精神病專家診斷她是重度抑鬱症和邊緣型人格特質,並向她推薦了藥物和心理治療。她還提醒羅賓藥物治療期間按時用藥不要飲酒,告訴她飲酒可能會對藥物治療有壞作用。她把羅賓推薦給了一位專門從事辯證行為治療(DBT)的治療師。

羅賓極不想接受治療,在治療的第一天她就採取了治療師稱為「我諒你也不敢管我」的立場,並顯然打算挑戰所有的底線。治療師對這種人格風格並不陌生,也因此認識到羅賓眼裡的世界是多麼混亂和多變。她知道治療的關鍵是一致的態度和堅定的同情。

她們簽訂了一份治療合同,中心意思是要誠實。DBT方法運用了一系列廣泛的認知和行為策略,從她的自我傷害行為開始,幫助羅賓學習接受現在的自己,在此背景下教給她如何改變。治療師堅定地以問題解決為立場。由於DBT方法的典型性,治療師意識到要靠每週一次的會面讓她學會所有的技能實在是太多了。於是她又讓羅賓簽訂了一個附加的每週一次的團體治療。這個團體重點訓練情緒調節、痛苦耐受、人際交往的有效性、自我管理以及作為核心的止觀(一種學習如何更好地觀察、描述、參與世界的方法)。當她在團體裡學習了這些技術,她的個體治療重點是怎樣將這些技術很好地整合到每天的生活中。儘管她開始不願意參加都是「一群有病的人」的團體治療但最終還是與治療師簽訂了這個合同,說要去參加團體治療。只有羅賓參加未來一年的每週團體治療以及遵從治療有關的規則,她的治療師才同意繼續為她做個體治療。經過激烈的情緒波動,羅賓最後簽訂了個體治療合同。治療師告訴她治療是非常結構性的,期間談些什麼都是慎重考慮的並且規定非常詳細。假如羅賓感到想要自殺或做任何有生命危險的事情或自我傷害行為,例如割腕,治療師將不允許她做任何事情。治療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關注妨礙治療的任何事情。例如,治療進行到大約第6個月的時候,羅賓為她的治療師帶了一個禮物。這是一個紐扣,上面寫著:「你的關心開始令我冒火。」有時候,對於羅賓來講接受治療師的同情立場真的很難。在內心深處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關心。瞭解到這些信息後,治療師將治療重點直接轉向羅賓對治療師的感受以及她接受關愛的能力上。

隨著治療的進行,有數不清的起起落落。兩次因為割腕被送急診室重新將治療重點聚焦到自我傷害的行為上。最終,當感到割自己是唯一選擇的時候,羅賓能夠使用她在團體裡面學到的情緒調節技能。她開始能夠關注那些妨礙她發展出合理高質量生活的想法和行為,並學會了相應的行為技能,並最終完成自我確認和自我尊重。

開始,所有的規則都令羅賓感到挫敗,但是,後來她習慣了這種治療方式,她理解這種規則的存在是因為假如她受傷了或者死了,或者做了妨礙治療的事情,剩下的事情就都沒有什麼意義了。而且,她真的想去做其他事情,這些事情給她提供了「先做重要的事」的動力。經過一年半的治療,這期間有過許多進步也有過許多退步,羅賓開始接受自己,同時她也學會用DBT技術去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應對方式。

結果:羅賓從中學畢業被當地的一所大學錄取。不再靠父母的醫療保險治病,她轉到學校的健康服務中心,在那裡她繼續接受個體和團體治療。治療師偶爾會想知道她轉診以及離開當初的治療團體後過得怎麼樣。幾年以後,治療師收到一封羅賓寫給她的電子郵件,上面說她已經大學畢業了,她打算做一名高中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