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5.1.12 病原學 >

5.1.12 病原學

軀體形式障礙如何發展目前所知甚少。生物學因素似乎在起作用,尤其如BDD患者所表現的扭曲感知過程非常明顯時,更能說明這一點。然而,研究軀體形式障礙生物學病因的對照試驗卻很少。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女性軀體障礙患者或未分化軀體形式障礙患者(n=10)與健康對照組(n=16)相比,其尾狀核體積更大(Hakala et al.,2004)。該腦結構變大如何導致對生理症狀的過度擔憂尚不清楚。因樣本量太小且缺少精神病對照組阻止了結論的得出。現在我們將此病的病原學依據放在心理學領域,接下來這部分將談到這一點。

1.心理社會因素

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軀體形式障礙是由內心衝突、人格和防禦機制引起的。從心理動力學視角看,安娜·歐(見第1章)極可能患有轉換障礙。因為要照顧生病的父親以及要面對隨後父親的去世,她的情緒可能被壓抑,可能有怨氣。而安娜·歐的超我不能接受這些心理痛苦,因此,她的負面情緒就被壓抑並轉換成了生理症狀。也因此,用轉換障礙來描述這種狀況。

榜樣和強化的行為原則也會為疾病行為的發展做貢獻。不同於健康的母親,患有軀體化障礙的母親在孩子玩醫藥箱時表現出比孩子玩茶具或吃零食時更多的關注(Craig et al.,2004)。這種關注的增加可能導致孩子增加對醫療、醫療測試或醫療過程的關注。同理,青春期女孩抱怨月經痛時越被強化,成年後出現經期症狀和行動不便的日子就越多。童年期對感冒行為的強化可以明顯預測成年後的感冒症狀和行動不便的天數(Whitehead et al.,1994)。總之,強化軀體化行為可能增加未來軀體主訴的可能性,這一點已被充分證明。

其他環境因素也與生理症狀、痛苦和軀體形式障礙有關。軀體形式障礙的成人患者中,72%患病與應激有關,其中28%有過性虐待史(Singh&Lee,1997)。對兒童來說(Kozlowska et al.,2007),34%軀體形式障礙的形成是由於家庭分離/破裂引起的,與家庭衝突/暴力有關的占20%,僅4%與性侵犯有關。軀體形式障礙和童年性虐待是否相關尚有爭議(Alper et al.,1993;Coryell&Norten,1981;Morrison et al.,1989;見「證據檢驗:童年性虐待與軀體形式障礙有關嗎」)。

證據檢驗 童年性虐待與軀體形式障礙有關嗎

·證據 軀體形式障礙(如軀體化障礙、轉換障礙)與早年的身體虐待和性虐待有關(e.g.,Bowman&Markand,1996;Brown et al.,2005)。有些理論家已經通過這些觀察提出了受虐和軀體形式障礙之間的因果關係。這種關係的效度如何呢?

·檢驗證據

這些調查採用了哪類研究設計?發現身體和性創傷是軀體形式障礙發作的影響因素是基於對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採訪。在此研究中,由未患病或患其他障礙的人組成的對照組人數很少。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這些研究採用的都是相關設計,由此得來的數據不支持因果關係。事實上,兩個大型的前瞻性(縱向)研究對軀體形式障礙和性/身體虐待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質疑(Linton,2002;Raphael et al.,2001)。首先,在無背痛史的成人中,自述有身體虐待史的(沒有性虐待)預示著一年後會出現背痛。而如果在基線期就有背痛的話,遭受身體虐待和性虐待與新出現的疼痛並無關係(Linton,2002)。在第二個研究中,將童年遭受虐待或被忽視的兒童(n=676)與無虐待史的對照組兒童(n=520)進行比較(Raphael et al.,2001),跟蹤到成人早期出現醫學上能或不能解釋的疼痛主訴時,發現童年遭受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被忽視的人出現疼痛症狀的可能性並未增加。這些前瞻性研究表明,遭受性虐待或身體虐待與軀體形式障礙之間有關係這一結論,是基於回顧性的有偏差的自我報告而做出的簡單結論。

還有哪些因素可以解釋這種相關關係?許多時候,虐待行為都發生在有高度衝突、敵意、攻擊、親子互動冷漠以及拒絕和/或忽視兒童的家庭中(Repetti et al.,2002)。我們知道這些慢性應激源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神經內分泌異常反應有關(Mayer et al.,2001;見第4章),這種調節異常可能會產生多種軀體主訴(Heim et al.,2000)。

這種關係的證據是什麼?

一個精心設計的研究不僅要考察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遭受的身體虐待和性虐待,還要考察他們敵意和拒絕的家庭環境。這項研究並沒有找到虐待和軀體症狀之間的關係,但卻證明了童年時期被父親敵視和拒絕與軀體形式障礙之間的聯繫(Lackner et al.,2004)。

·結論 具有較高的衝突、敵意和拒絕特徵的家庭環境,可能導致調節身體應激反應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失調。長期的消極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虐待行為更可能發生)是如何成為軀體症狀和軀體形式障礙的潛在發展基礎的呢?

認知扭曲也可能對某些軀體形式障礙產生作用。事實上,軀體形式障礙可能是被叫作軀體化放大的認知過程的結果(Barsky&Klerman,1983),這是一種將身體感覺感知為強烈的、有害的和煩惱的認知傾向。這種放大如何產生還不清楚。該觀點認為,有些人加強了其感覺、知覺和/或認知-評估過程從而使得他們對所存在的身體症狀更敏感。這是一個有趣的理論,但很少有研究評估到底感知過程是如何引發軀體形式障礙的。

還有認知理論提出,軀體形式障礙的形成源於對疾病的患病率和傳染性、軀體症狀的意義和病程及對疾病的治療的不正確的信念(Salkovskis,1989)。例如,乳腺癌疑病症患者可能持有的錯誤信念有:

·這麼多婦女患乳腺癌,一定是某種未確認的病毒引起的。

·胸部疼痛可能是患乳腺癌的信號。

·我胸部痛有一段時間了。

·癌細胞已遍佈全身,我已經無藥可醫了。

當聽說或者閱讀到有關乳腺癌的信息或有模糊的身體感覺後,這些信念便被激活。患者由此變得過於敏感,並擔心自己會患病或因此病死亡(Rode et al.,2001)。認知理論認為,並非症狀本身而是對症狀的解讀導致了軀體形式障礙的出現。這些信念是怎樣形成的目前還不清楚,可能來自之前討論過的榜樣和強化理論。

2.整合模型

要弄清楚心理和軀體因素之間的關係可能非常複雜。如圖5-3所示,身體、心理和社會因素都可能對軀體形式障礙的發生起作用(e.g.,Kirmayer&Looper,2007)。如本章開頭所述,每天,我們都可能出現如頭疼、陣痛或胃部不適這類一過性疼痛和身體不適。疼痛的原因沒必要搞清楚——或許是對你不知道的某種食物過敏。不論什麼原因,症狀確實出現了,而是否引起注意取決於症狀的強度以及你的學習史,包括所學到的將生理症狀解釋為出現重病的信號。身體狀態的微弱感覺或變化可能令你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尋找確認哪裡出問題的證據。也許像耳鳴這樣的感覺會令你擔心。如果耳鳴持續了一段時間還不消失,你可能開始越來越擔心自己是不是生什麼病了(「如果得了腦瘤怎麼辦」)。這是正常的疾病反應行為,你可能會去看醫生。

圖 5-3 軀體形式障礙的整合模型 如圖5-3所示,生物學、心理、社會和文化因素都對軀體形式障礙的形成和持續產生作用。 資料來源:Adapted from Kirmayer,L.J.,&Looper,K.J.,「Somatoform disorders.」In Adult Psychopathology and Diag-nosis,5th Ed.,by Hersen,M.,Turner,S.M.,&Beidel,D.C.(Eds.),pp.410-472.Copyrightc2007 John Wiley&Sons.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of John Wiley&Sons,Inc.

關鍵的一點是,你是相信醫生說沒事(「你沒有腦部腫瘤」)還是會繼續擔心,甚至認為醫療檢查和醫生都不能找到你痛苦的原因。如果繼續擔心,病痛將會變得非常嚴重以致改變你的生活方式。這取決於你的認知圖式和學習歷史。朋友和家人可能會支持你的「患者角色」行為或認為你有疑病症。醫療專業人員也可能影響你的擔憂或軀體形式障礙的過程。如果醫生過度作為和/或進一步檢測,便會強化你患重病的想法。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患者時,醫療專業人員必須謹慎表達對這種身體痛苦的理解,幫助患者理解心理應激對產生生理症狀的影響,成功做到這一點是治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