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告別娑婆 > 第三章 奇跡 >

第三章 奇跡

奇跡像是由天而降的甘霖,落在荒漠一般的塵世,世上的萬物已到了飢渴交迫、奄奄一息的地步。

翌晨,清醒過來時,仍為昨晚那一席長談而震驚,暗暗感激他們在時間上動了手腳,讓我一夜好眠。我心中有數,昨晚的種種可說是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經歷,同時也感到彷徨,不知後續又會如何演變。但我立刻打住而反問自己:世上有哪一件事能預料得到它的後續發展呢?那一周的禮拜五,我照例去看了午場的特價電影,回家的途中,我不經意地想起一家書店,已經好幾個月沒去逛逛了,剎那間,我感到身不由己地轉向那家書店 Holistic Books Treasure s。跨進店門時,我突然想起自己曾有過一種「光明現前」的經驗,上回忘了請教阿頓與白莎其中的意義。接著,我走到一排書架前面,看到《奇跡課程》( A Course in Miracles )暗想,這大概是我今天被領到此地的原因吧。我隨手拿起來翻讀了幾頁,才知道,它原是來自同-源頭的三部書的合訂本──<正文>、<學員練習手冊>以及<教師指南>。此時,我的眼光不自覺地移向它旁邊的一本小書,那是羅伯 · 史考區( Robert Skutch )所寫的《無程之旅》( Journey Without Distance ),它簡要地介紹了《奇跡課程 》的來龍去脈。我問聖靈該怎麼做,卻聽到一個念頭:「它不會咬你的。」當天晚上,我讀了一部分的<正文>,才知道傳遞這一訊息的「聲音」是以第一人稱的語氣傳授的,「他」不但毫不客氣地自稱為歷史上的耶穌,甚至還膽敢澄清及糾正《聖經》裡的說法。對這些,我的心態相當矛盾。一方面我忍不住懷疑這是否真的出自耶穌;千百年來,我們都在期待他以人身的形式重返人間,而今,他怎麼會以「聲音」的形式出現?另一方面,在那個平靜、肯定又充滿啟發性的「聲音」下,我分明感受到它的真實,卻又說不出什麼具體的理由來。那晚,我沒請教聖靈,心中逕自打定主意:如果未來的發展顯示出它真實不虛,確確鑿鑿是來自於耶穌,那我一定會好好研究這部經典;但如果日後逮到它的破綻,即使阿頓及白莎現身於我,我仍要全力揭發《奇跡課程》的騙局。在那三個禮拜裡,我確實一頭栽入了這本書,準備向阿頓和白莎提出問題,我幾近狼吞虎嚥地讀完〈正文)的全部,對那「聲音」所說的內容有了粗略的概念。我也明白,用這種囫圇吞棗的速讀法,是無法真正吸收到《奇跡課程》的精髓的。不論如何,<正文>的最後一節 「重新作個選擇」,提到「選擇基督(自性)的力量」,那個說法,徹底震撼了我,我這輩子從沒讀過這樣的書,它把 J 兄對他學生的要求(毋寧說是他給學生的禮物),綜合地如此簡潔而深刻,讓我由衷心悅誠服。我同時讀了一遍《無程之旅》,讓自己熟悉一下《奇跡課程》這本巨著的來歷,以及參與記錄和推廣的幾個核心人物。然而,我愈讀愈擔心,看樣子,自己將來不僅無法置評,還可能會投拜到它門下。光憑著初步的接觸,事實已然擺在眼前,這部課程不只來自 J 兄,而且根本不可能來自任何其它人物。我也花了不少時間上網查詢有關《奇跡課程》的信息,很驚訝地發現,這部艱澀難讀的書僅憑口耳相傳,就已經賣出了上百萬本,而且自它逐漸流通以後,顯然已在西方國家匯聚了相當廣大的奇跡族群。對我而言,這部課程最美妙而且最有創意的地方,正是白莎強調過的,它是一部自修式的培訓課程,純粹靠讀者自行與 J 兄或聖靈的互動。即使人們對書中的內涵以及該怎麼去修,看法不一,但只要這個《課程》保持原貌,不被竄改,任何人隨時都能從書中發現自己的生命真相。此外,儘管它謙虛地自稱,本書不過是眾多靈修法門中的一種而已,但我仍能看出《課程》所提真理的絕對性,毫不曖昧,毫不妥協。根據作者原意,這部課程其實並不需要後人的詮釋,只等著你去明白並且應用到生活上。當學員自認為能夠「解說」此書而非致力去「瞭解」它,或者意在「掌控」此書而不是虛心「追隨」它,這類心態,正是人們當初陷入這個混亂世界的根本原因。有鑒於此,我更加感謝阿頓與白莎說他們會在我開始學《課程》時,幫我調整腳步。我更高興看到這部課程不像《聖經》那樣,彙集了數百年來不同作者不同來源的作品而成的叢書,各部經書之間還不乏矛盾之處。這本「三合一」的《課程》來自同一個導師,書中若干說法乍看不一致,但這當中,只有一個原因,即是:《奇跡課程》是由兩個不同層次開講,一個層次純然指向形上的理念,另-個則指向具體應用的層次,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修的「寬恕」,這大概跟 J 兄在<多瑪斯福音>所說的:「看清你面前事物的真相」是同樣的道理。總之,我開始明白了,如果人間所有的問題或事件都能放在《奇跡課程》那個更深刻的寬恕理念下(當然不是指世間的寬恕),那麼原本有待寬恕的問題或事件,不管它們何等紛紜、被如何嚴重看待,也都會自然而然冰消瓦解,不復存在。但這並不表示,所有的事件都是徒然的,或是所有的行動都是多此一舉的;我只是說,只要學員在心裡隨時為聖靈保留一點空間,他們不難獲得可靠的指引,知道在何種情況下該採取什麼行動。一天早上,我初醒之際,感到腦子特別清醒,有個聲音由心中浮現,又彷彿籠罩了全身,如此清晰,又帶有絕對的權威,簡直不容我一絲懷疑。我聽見的這一句話是:

捨棄這個世界,以及世界的生活方式,把它們視為毫無意義的事情。

雖然當時我腦子裡難免把它理解成「我該作犧牲」,但我仍被那句話震懾住了,我本能地答覆說:「我願意,但不知如何著手。」那「聲音」極其篤定地說:

我會告訴你怎麼做。

那「聲音」對我這一生的影響具有立竿見影的淨化作用,我從未聽過這麼奇妙的音聲,它是如此豐富、完整而徹底,相形之下,我感到過去所聽到的一切都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從那一刻起,我知道 J 兄不只與我同在,而且還意識到我的存在,隨時在身邊指引著我。我並沒有時時刻刻活在這一記憶裡,尤其是當諸事不順、橫逆現前之際;但這個記憶或快或慢都會回到我心裡,我愈快記起它來,受的折磨就愈少。過了好久,我才明白,根本沒有人要我做任何犧牲。我一直很感謝白莎先前的提示, J 兄從不要求人們在物質層面做任何犧牲,我已經很清楚了, J 兄的開示都是指向心靈層面(或說是「因」的層面),而不是世界的層面(或說是「果」的層面)。我不斷想起那個訊息中「毫無意義」這幾個字眼,迫不及待地想跟阿頓和白莎談談這個經歷。正如阿頓與白莎許諾的,分手後的第二十一天,他們第三次現身我面前,一點招搖的架勢都沒有,他們的出現,跟離去時一樣,僅僅發生於一瞬之間,乾淨利落。這一回,照舊仍由阿頓開啟話題。阿頓:這幾個禮拜,你過得很充實吧!開始閱讀那本書了嗎?

葛瑞:你是指那個《課程》?

阿頓:對。

葛瑞:還沒,我計劃等《奇跡課程》拍成電影以後再去看。

阿頓:幫幫忙吧,老弟!我只是開個話題而已。我知道你已經讀完《正文》了,但你還需要再多讀幾遍。<學員練習手冊>雖然設計成一年的課程,人們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況。我湊巧知到你會花一年又四個半月的時間做這項練習。<教師指南>算是最容易讀的一部分,只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忘了,成為上主之師,說穿了,仍然只是在練習寬恕而已。《奇跡課程》說:教學乃以身作則。

許多學員仍然以為他們的教師角色該以傳統的師徒關係為模式,其實,《奇跡課程》一點都不傳統,他們若肯腳踏實地去「學」而不是急著去「教」這門課程,對他們可能更好一些。

葛瑞:我想每一個人都喜歡自行詮釋經典,這是自然的傾向。

阿頓:如果J兄給這《課程》時,僅憑他的解說還不夠,還需要你來詮釋,那他幹嘛要給你這個課程,何不乾脆讓你去編寫自己的課程算了?這正是活在分裂狀態下的人類一直在幹的事情。事實上,你若真正瞭解《奇跡課程》(這種人可說是鳳毛麟角),便會知道,只有一種詮釋的可能,你若想改寫它(這正是學員常犯的老毛病),那它就不是《奇跡課程》了。你可記得<正文>裡提到無明亂世的第一條法則?葛瑞:有點兒印象,我最好還是查一查原文,比較保險。

阿頓:好,從「以下便是你所營造的……」地方念起。

葛端:好的。

以下便是你所營造的世界的幾個運作法則。其實這些法則什麼也掌控不了,根本不用去推翻,只要予以正視,就能超越過去。

第一條亂世之法:真理因人而異。這一條法則與其它法則一樣,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具一套想法,使他與眾分立。這條法則是由相信幻覺具有不同層次而演變出來的,相信某些幻覺顯得較有價值,也比較真實。白莎:每個人郁想要找到自己的真理、傳揚自己的真理;其實那一套「真理」,正是人們始終掙脫不出現狀的圈套。J兄在《課程》中教你看出,你的真理和每一個人的真理都完全一樣,絕不是因人而異的相對性真理。而他所說的真理,不論你瞭解與否或同意與否,仍然都是真的。真理無須靠你的詮釋,這部課程也是如此,它是老師,你是學生;若非如此,你何須操練這個課程,不如索性去異想天開,或乾脆去尋歡買醉算了。葛瑞:你福音裡有一句話:「凡是發現這一語錄的詮釋之人,不會嘗到死亡的滋味。」就是指這唯一的詮釋,對吧?

白沙:很對,老弟,你愈來愈上道了。請記住,這部《課程》能夠寫得如此精深,因為J兄與 那位 女士折騰了整整七年的時間,排除一切障礙,才能正確無誤地傳達他真正要跟你們說的話。葛瑞:關於這些,我還需要思考一番,這聽起來跟《聖經》裡那一套陳腔濫調沒有兩樣。

白沙:你應該看得出來,這部課程跟《聖經》大不相同。《課程》所表達的「一體」論點,你必須字字當真;至於聽起來像是二元論的說法,你只需當成一種比喻來理解。兩者並無矛盾,你若抓不到這個竅門,必會誤以為這部課程自相矛盾!我先前說過,說到究竟,除了有關「上主」的說法以外,其它一切都只能算是一種比喻而已,如果要用你們的語言來形容那終極之境,就不能不借助於象徵或比喻。這部課程講的是聖靈如何治癒你深藏在潛意識裡的內疚,如何透過寬恕的互動而回歸天鄉,而所有這些,你必須使盡吃奶之力才做得出這類的選擇。J兄說過:

這是鍛煉心靈的課程。

又說:

沒有受過鍛煉的心靈是無法成就任何事情的。

葛瑞:但也有一位教師說過:你應該跟隨那些承認自己還在尋找真理的人,而盡量避開那些宣稱已經找到真理的人。

阿頓:有朝一日,如果你碰到一位真正徹悟真理的人,這話就不管用了,不是嗎?屆時,你若蓄意迴避,只會害你多跑一些冤枉路。J兄真的已經大徹大悟了,但如果你和那些教師都一心一意只想當老師,而不願當學生,你們哪有機會接受進一步的訓練?葛瑞:我懂你說的道理,即使在電影裡,也不難分辨師父跟學徒的功力。

阿頓:沒錯,但一般人所援引的常是宇宙裡頭有限的力量,而我們追尋的則是上主的力量,關於這一點,之前我們已經澄清過了,它們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葛瑞:多久才可能出師呢?

阿頓:人人都愛提這類問題,但沒有人喜歡所聽到的答案(至少乍聽之下)。答案是,時候到了,他就成了;但這要等到你欣然發現這一問題已經無關緊要時,時候才會到。

不論如何,既然你心裡有聖靈為師,只要還活在形體內,你隨時都應把自己當成學生。對那些真心想要由世界中解脫、及時回家的人而言,這是終身的心靈之旅。不過,我也並非要人們把世間的事情看得過於認真。《奇跡課程》一再提醒我們,別把世界當真。葛瑞:好吧!但假如我視在並不想只走一趟心靈之旅的話,又會如何?假如我還想多混一混呢?

阿頓:你高興在「吃到飽」的心靈自助餐廳逗留多久,悉聽尊便。顯然,除非一個人有心受教,否則他的心是無法受益的。但別忘了,是你自己一直很想知道直接受教於J兄究竟是怎樣的經驗,現在,你的機會總算來了。葛瑞:我想問一問關於參與筆錄《奇跡課程》的那些人……。

阿頓:我們不打算深入這個《課程》的來龍去脈,你已經讀過一本書了,還有其他幾本也值得參考,你有興趣的話,以後的是時間去讀。對於某些人,《奇跡課程》序言裡那幾段話,已經足夠交代他們需要知道的形成背景。到目前為止,你對他們的背景故事有何看法?葛瑞:我覺得那故事很有意思,我知道海倫?舒曼傳士(Dr. Helen Schucman)是筆錄之人,逐字記下那「聲音」所說的話;比爾?賽佛博士(Dr. Bill Thetford)是促成此事的功臣。兩位都是實驗心理學家,一起在紐約工作,兩人的關係向來很差,直到有一天比爾說,他要找出另一種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阿頓:你對他心裡的問題大概心有慼慼焉吧!

葛瑞:當然,比爾的宣言壓根兒跟我如出一轍,都透露了內心的一個決定,想要找出更好的一條路。

阿頓:對,這等於向天發出了邀請,藉著這項邀請,J兄才有機會給出這一《課程》,你也才有機會讀到它。這部課程不是只給海倫和比爾的,也是為了所有準備好聆聽的人。對海倫而言,這簡直是個沒完沒了的大工程;她雖然是筆錄之人若非比爾在旁鼓勵支持,她根本不可能獨力完成這一任務。當初,海倫由她的速記簿裡念給比爾聽,是比爾一字一字幫她打字成稿的。順便在此一提,別把他們當成聖人了,讓我再次提醒你,他們跟你一樣,只是一般人,雖然他們的關係有所改善,但仍然時好時壞。比爾退休以後,就搬到加州去了,他們仍是凡人,但他們已經開始學了。葛瑞:還有,「心靈平安基金會」那一群元老呢?他們與海倫、比爾攜手合作,把這部課程帶入了世界。肯尼斯(Dr. Kenneth Wapnick)是第三個上場的人,在出版《奇跡課程》以前,他與海倫一起研究校訂了好幾年,是他跟海倫一起釐定全套課程的章節段落,還決定了大寫小寫及標點符號這類事情的。茱麗(Judy Skutch Whitson)則把《奇跡課程》由海倫、比爾和肯尼斯的手中帶到她的朋友及新時代社群裡去。還有羅伯?史考屈,我不太清楚這人的背景,他在書中並沒有敘述自己的事情。後來J兄指示他們,依照成規,一般出版社免不了會另加編纂,甚至增刪修改出版品,因此他們必須自己出版這部書。我想這些人大概注定要結為「心靈家庭」的,目的是讓他們練習寬恕對吧?白沙:你說的沒錯。《奇跡課程 》說:

救恩中沒有偶然的事。

茱麗與羅伯把這部課程帶入世界,功不可沒。此外,J兄還在這小團體中指定肯尼斯負起教授《課程》的真諦之責,因他與海倫密切地琢磨了好錢年。直至今日,每當《奇跡課程》要譯成其它語文時,肯尼斯負責確保譯者真正懂得這將近一千三百頁的書中每一句話。這並不表示,肯尼斯是《奇跡課程》的唯一教師,但在千年以後,他會被推崇為最偉大的老師之一。而你這鬼靈精,如果有心的話,這一生仍有機會向他學習的。葛瑞:我既然有你們了,還需要他嗎?

白沙:你確實有我們,但我們不會一直這樣定期拜訪你,我們還有其它地方要去,還有許多心靈等著我們去激盪一下。不論我們將來是否還會現身於此,你都該繼續學習下去,我向你保證,我們會一直與你同在,J兄也是。葛瑞:等你們走以後,我再想一想該去跟誰學才好。對了,我一直都以為瑪麗安(Marianne Williamson)是奇跡課程的首席教師呢?上個禮拜我還在CNN賴瑞金(Larry King)的節目中看到她,要不是先讀過這些資料,還真會以為《奇跡課程 》是她寫的呢!【譯者註:瑪麗安即是《發現真愛》之作者】白沙:我們的姊妹瑪麗安只是教師之一,我稱她為「神聖饒舌藝衛師」(holy rap artist)。她辯才無礙的天賦及個人氣質,使她的名氣壓倒其它老師,也順利地把《奇跡課程》帶向更廣大的讀者群。至於教師本身的成長,就憑他們個人的選擇跟造化了。葛瑞:你說,這部《課程》已經譯成其它語文了?

白沙:你可具備了雙語能力?

葛瑞:光是英文,已把我搞得手忙腳亂了。

白沙:僅從翻譯的角度來講,J兄的這一《課程》傳播得比基督教當年快多了。一百年以後,世上會有相當高比率的人接受《奇跡課程》確是出自J兄的「上主聖道」。但是,人們若不實際應用在生活中,又有何用?為此之故,我們要幫你瞭解《奇跡課程》究竟在講什麼,至少也要把你送上場去。這並不如你想像中那麼簡單,自從一九七五年《奇跡課程》問世以來,爆發了通靈的熱潮,各式各樣的通靈數據模仿這部課程的技巧與方法,那些通靈書籍的追隨者講的跟《奇跡課程》幾乎一樣。然而在內行人眼裡,其它的教誨缺少了《課程》裡頭最關鍵的部分,而那些部分正是《奇跡課程》之所以成為《奇跡課程》的原因。你固然無需去批判其它教師,但並不是說,你就不該全心投入《奇跡課程》這部最地道的「一體性」訊息。

不同意其它教師的觀點,本身並無大礙,然而,有一點你務必當心──-《奇跡課程》裡面許多關鍵性的要點,構成此書的原創性,也代表著人類靈性發展上革命性的跳躍( quantum leap)。可是,絕大部分的奇跡教師或學員在詮釋過程中常會忽略這個特質。這情形跟兩千年前J兄的教誨一樣,世界仍想重施故會:僅擷取書中某些觀點,摻雜著假相世界的概念,遮蓋了聖靈的真實訊息,抹煞了實相的真面目。將來,我們絕不會因為你不喜歡某些觀念就避而不談。等你聽完以後,你若還想抗拒或不願接受,那是你的決定,至少不是由於我們未曾說過的綠故。

葛瑞:你以前提到,那絕對的真理可以用「兩個字」道盡,我大概可以由最近讀到的猜出幾分,但我還是需要你確認一下這兩個字是什麼?

白莎:老弟,請少安勿躁,那得等到五次訪談以後,當我們論及「悟道」的真相之時。不過我知道有一天早上,J兄給了你一個驚喜。

葛瑞:那可不是說著玩的!那經驗真棒,我感到那真的是他。

白莎:是的那確實是J兄的「聲音」,既是代上主發言的天音,也是聖靈的聲音。而你遲早會認出,那不過是真實的你的一個「象徵」而已。說到究竟,聖靈在這部課程裡不過是:

祂是代上主發言的聲音,因此具有某種形象。這種形象不是祂的實相,只有上主偕同基督,祂的真實之子,也是祂的一部分,方知那一實相。

總之,那「聲音」也只是聖靈的象徵而已,它一直與你同在。你不難根據我們前面所說的推想出,聖靈沒有男女陰陽之別,基督也是如此,J兄在書裡不過利用《聖經》的象徵詞彙來修正基督教的觀點而已。上主之子或基督自性,沒有性別之分,是你的生命實相。你其實也不是一個人,你只是「覺得」自己是個人而已。你的訓練課程應該從你此刻感覺得到的經驗層面下手,然後帶領你去超越眼前的經驗世界之上。當《奇跡課程》提到你以及弟兄時,它講的是象徵集體意識的那個「浪子」,活得分崩離析、各自為政的「片面存在」,你觸目所及的一切,都只是它所象徵的那個虛妄形象而已。阿頓:那「聲音」可以用許多方式跟你溝通,但通常不採取那天早上你聽到的方式。說真的,人們根本不需要像海倫那樣聽到那 r 聲音」,大部分的人也永遠不會有這類經驗。海論在前幾世裡練就了一種特殊能力,而J兄則因勢利導,在她同意下發揮妙用而已。大抵而言,他(你也可以稱他為聖靈)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與人合作,他可以把自己的念頭給你,作為一種溝通方式,那些念頭好像自動在你心裡浮現,大多時候,你根本沒有意識到那是天賜的禮物;另一些時候,你感到它們好像來自「彼岸」,其實,並沒有此岸或彼岸的分別。這個「聲音」,也可以說是佛陀的聲音,或是最後跟J兄一起成就的所有高靈上師之聲。J兄與佛陀從來不會相互較勁、一比高下的,那全是宗教信徒搞出來的幻相,跟他們毫無干係。他們的聲音也可以在你睡夢中與你溝通,而那些夢境並不比你白天投射出來的世界顯得更真實。聖靈最喜歡幫助人的方法,就是在睡夢裡與你溝通;有時,那「聲音」也會透過某個深得你心的人,來讓你聽到。

至於J兄那天早上給你的訊息,你事後瞭解得很正確,那訊息中最重要的字就是「毫無意義」,人們開始學習這一課程時,常誤以為上天要他們犧牲或捨棄什麼,<教師指南>說得很清楚:表面上好似失落了什麼,但很少人一開始即能看清,那是因為自己認出那些失落之物毫無價值。

針對這一點以及幻相世界的「無意義」,《奇跡課程》闡釋得非常詳盡。葛瑞,你知道,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富有意義,只是往往找錯了地方,總是從世界中尋找。人們在內心深處感到空虛,卻企圖用物質世界的成就和人際關係來填補那個洞,但物質層面的東西,顧名思義,再好再迷人,也只是過渡性的。因此,你需要明白J兄在<正文>一開始給人的勸導:與上主分裂之感是唯一有待你修正的「欠缺」。

這部《課程》中的J與基督教的J屬於不同的版本,這兩套思想體系是無法同時並存的。

在基督教中,J兄的受苦形象使得「身體」的價值變得無比重要,寓意著他那具人身跟你的大不相同,因為只有他才是神的獨生子。但《奇跡課程》的J兄卻告訴你,正因為你跟他是一體不分的生命,所以你也同樣是神的獨生子或基督,跟他毫無二致,而且你也一樣能有下面的經驗:關於我的一切,沒有一樣你不能達到。我所有的一切,無非來自上主。此外,我一無所有,這是我們當前不同之處。

葛瑞:如果這兩套思想體系互不兼容,那麼基督徒如何去練習這部課程呢?

阿頓:非常容易,至少和其他人的練習一樣容易,因為《奇跡課程》一向只在心靈層面下功夫,從不著眼於外在世界的層面。你可以上教堂,去寺廟,或是任何宗教禮拜的場所,把它們當成一種社交活動。有些大眾性的宗教儀式已經成了小區活動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了,無可否認的,當前許多宗教機構對它們所在的小區確實發揮了正面的影響。但真正能夠讓你找到教恩的,是在你心裡。放眼看去,這個世界沒有一處或一物具有內在的神聖性,它們全是象徵而已。因此,你很容易一邊隸屬某個宗教或社團,或去從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職責,一邊仍能在心靈層面操練《奇跡課程》的思想體系。你也無須苦心孤詣去勸導別人接受這一課程,除非你內心指引你去與人分享,然而,關鍵在於,連這也非必要。無論如何,你的見證究竟要公開或隱秘,一切由你自行決定。重要的是,我再重複一遍,《奇跡課程》跟這個物質世界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它只跟你如何看待世界的這個選擇有關。葛瑞:你是說,天主教徒可以到「苦難聖母教堂」去望彌撒,心裡卻完全明白,J兄根本不要他們做任何犧牲或受任何苦?

白沙:親愛的,不只是天主教徒而已,每個宗教裡都有快樂的信徒和受苦的孽子,不妨看一看某些印度瑜珈師為了表現他們對神的臣服所選擇的苦行。在其他宗教裡,即使是快樂的信徒,遲早也會遭到痛苦的打擊,因為苦因早已深植在人類潛意識裡的思想體繫了。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如此堅持J兄是為他們的罪過受苦而死的;你還記得那位漂亮的南方浸信教會的女士嗎?她曾告訴你,除非你蒙受耶穌寶血的洗滌,否則進不了天國的大門。葛瑞:記得。我當時還問她我該去哪裡訂購幾兩寶血。

白沙:別忘了我們一直跟你說的,這個課程著重的是心理過程,非關形體或形式;你遲早會明白的,所有的事情其實都屬於心理過程,非關形體。一談到天王教與浸信會,讓我想起另一個有關「詮釋」的問題,你可知基督教在當今有多少個派系?我是指對基督信仰的詮釋都已能自成一家之言的大大小小宗派。葛瑞:我猜,有上百吧!

白沙:兩萬個以上。

葛瑞:天哪!

阿頓:這並非他們的錯!讓我再問你,假如當今已有兩萬個教會組織,他們不但不懂J兄的道理(我敢說,他們真的不懂),而且還對J兄的教誨各持己見;在這同時,你也看到世界並沒有因之而進化;那麼,如果《奇跡課程》日後也衍生出兩萬種不同的詮釋,你真的相信它對人性的進化會有任何幫助嗎?葛瑞:你話裡頭已有答案,而非徵求我的意見,對吧?難怪你一再強調,如果我真懂了J兄這部《課程》的訊息,那麼,正確的詮釋只有一種。我想,唯有極少數心胸寬大的人,才放得下自己的詮釋,但我也明白,一旦能夠放下自己的詮釋,真正受益的是自己。阿頓:頗有見地!

葛瑞:你在推崇「知見」?

阿頓:別忘了,世間確實有「正知見」,我們很快就會談到的。我們已經指出,你必須自願放棄你對《奇跡課程》的詮釋,才可能換得正確的觀點;我們還要提醒一點,你的書若要引用《奇跡課程》的話語,就必須一一註明所有的章節出處。你對這些瑣碎細節可能不太感興趣,但相信我,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課程》的原貌,才不致扭曲文字而喪失了原意。兩千年前的人沒有能力保存真理的原貌,即使到了今天,想要不讓J兄的訊息變質,仍是困難重重,但我們何妨放手一試?葛瑞:兩千年前,人們開始把自己的觀點添加在J兄的言論上,修改他的訊息來鞏固自己的信念;沒多久,人們便已分辨不出究竟哪些話出自他、哪些不是他說的了。

阿頓:一點也沒錯,你真想舊事重演嗎?

葛瑞:不想。但如何防止《奇跡課程》重蹈基督教的覆轍,難不成要設立中央集權的教廷、制訂一大套法律規章?

阿頓:非也!真正的防範之道,全靠《課程》自身的特質。《奇跡課程》不是宗教,你早已看出了,只要它能不受扭曲,維持原狀,盡量保存訊息的完整性,它的「自修性」特質會為自己走出一條路的,這才是長遠之計。這部課程確實走在時代的先端,但話說回來,你該好好去做練習了。葛瑞:聽說教會成立以後,只有神職人員才准接觸《聖經》、閱讀《聖經》,其他人只能恭聽教會講的那一套,這是真的嗎?

阿頓:真的.反正當時絕大多數的人根本是文盲。許多事情,你已視為理所當然,但別忘了,印刷術一直到一四五O年左右才問世。教會嚴密地控制信息,包括了所有經典,如果大眾的知識全是聽來的,怎能期待他們想出不同於教會權威的結論?直到十八世紀,才有足夠的知識份子跟充分的書籍,將社會往前推進一步,如今人們總算能夠普遍閱讀,也愈來愈能獨立思考了,信息的普及可謂空前。你也許會問,J兄為何拖了那麼久才傳出這個《課程》,原因是,直到如今才有足夠的人可能讀得懂它。葛瑞:嘿,我無意改變話題,只是不願錯失機會請教你,有關我看到光明的那幾次經驗。我假定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因為你好像對我的底細一清二楚,這種光明經驗跟《奇跡課程》扯得上關係嗎?阿頓:有的。是在一年前你就開始有了那些經驗,它們跟你讀了這部課程後內心所做的決定有關。我得再聲明一下,很多人沒有這類經驗,但並無礙於《課程》對他們的實效性。你還沒開始練習<學員練習手冊>,如果你不介意,請念一下第十五課第三段,你會看到J兄也提過這類現象。你現在願意念一下嗎?葛瑞:好的。

在我們前進的路上,你會經歷許多「光明的插曲」。它們會呈現出許多不同的形式,有些令人相當的意外。不要怕。它們只是顯示你已經張開眼睛的記號。它們不會久留的,因為它們只是象徵正見,與真知有關。阿頓:我們會談到「真知」以及導向真知的正見兩者的差別,你不必急。我們一路講下去,還會談到你那神秘經驗的。我知道你心裡還有其他的問題。

葛瑞:只想確定一下我的看法是否正確。我很想問你們關於《奇跡課程》的事,還有它跟佛教和基督教的關係。傳統佛教有個重要觀點:人們受苦是因為他們懷著永遠滿足不了的無限慾望。佛教徒相信,克制慾望會帶來幸福,生出慈悲;那也是一種解決「匱乏」的途徑,不是嗎?但你曾引用《奇跡課程》的話:「與上主分裂之感是唯一有待你修正的 『欠缺』。」你是否在說,佛法乃是修正思想,與聖靈的治癒仍然有別?而基督教的方法,比起佛教,似乎又隔了一層,只想修正有形的層面,而非心理層面?阿頓:你說得沒錯。是的,你若真的瞭解我們先前所說的,便會看出,佛教已經踏上正途了,它不像基督教那樣仍然在迴避心靈層面。無怪乎連當今的宗教,在他的書裡也忍不住要貶抑佛教,對於佛教的企圖超越世界,他深不以為然。根據他的觀點,活在宇宙之間,人必須先有一番作為或表現,才可能找到真神。你看,如此一來,他豈不是本末倒置了?要知道,不管是論究有神或無神,佛教根本不談神的事,而且每個時代、每個教派的經論大師,也都有他們不同的詮釋。我們在第一次造訪時,已經指出,僅憑自己做一些心理方面的思想,是無法治癒潛意織裡的問題的。日後,我們會跟你細說J兄的思想體系,只要你肯跟他或聖靈合作,必能培養出正知正見,那絕對有助於聖靈的治癒,並且引領你回歸本來的真相。如此一談,又引出了「奇跡」的一個有趣持性,「奇跡」在這部《課程》裡,是指「知見的轉變」,意思是說,轉向聖靈的思考方式,並不只是調整自己的念頭,改變生活形態或外在環境而已。它明確地告訴你,「奇跡」能加速你靈修道上的進步,遠甚於其它的法門:若要控制時間,唯一操之在你的道具便走奇績。

以及:

奇跡能取代千百年的學習過程。

這絕非誇大其詞,他只是根據心靈的法則及上主的法則來揭示真相,我們會在另一次造訪中專門解釋《奇跡課程》裡的時間觀念。

你若希望節省時間,最好把這個課程視為一種全新的思想體系,不要視它為基督教的新版,它絕對不是;也別把它當成《舊約》與《新約》之外的「第三約」。它不折不扣地,就是一部「課程」:你也只有J兄,而別無宗教。他會告訴你許多跟《聖經》牴觸的觀點,因此無須浪費時間去幫它們拉關係。《聖經》一開始便說:「在起初,神刻造了天地。」然而,神並沒有創造天地!你若真想瞭解J兄給你的訊息,就不能輕易妥協《奇跡課程》裡的話:

你所見到的世界只是一個幻相而已。上主從未創造過它,因祂所造之物必然是永恆的,如同祂自身一樣。然而,在你眼前的世界,沒有一物能夠恆久存在。

葛瑞:那麼能量呢?不是說能量不滅只會變化嗎?

阿頓:是的,在有相的層面裡,「能量」 好像是不滅的,但究竟說來,它並非能量,它其實是一種「念力」,說得精確一點,它是「妄念」,雖然它遲早也會匯入永恆之境界。請注意,《奇跡課程》同時也給了一個極簡單的標桿,幫你分辨真實與虛妄之別。凡是真實的,必是永恆的,不會變化,也不受改造。·靈性既已圓滿,故也不會改變,心靈卻可以自行選擇要事奉誰。唯一的限制是,它不能事奉二主。

因此,「能量可以轉變」這一事實,正意味著它在本質上的「非真」。我們並無意去澆新時代弟兄的冷水,他們對能量如此瘋狂,其實能量什麼也不是,那實在是浪費精力,這不過是另一種在沙灘上建立城堡的花招罷了。當然,對於熱中不可見之物甚於可見之物的人而言,能量的觀念對他們會有若干幫助,但我們是來幫你節省時間的,因此我們該說什麼,就會直言不諱地說。「能量可以轉變」這句話,絕對稱不上是福音;「造出能量的心靈是可以轉變的」,這才是福音之所在。葛瑞:我懂了。我還有一個疑問,是否必須相信《奇跡課程》真的來自J兄,而且還得與他建立情誼,才能學這部課程?

白沙:不!人們無須相信這書是出自J兄之口或之手,一樣能夠從中獲益。我們說過,你可以好好跟聖靈學習這部課程,也可以追逐時尚地只去沾一點靈氣;若是佛教徒或其它宗教徒,可以把宗教名稱改掉,照學不誤;你可以用佛心來取代基督之心,或改成自己喜歡的任何名稱;女性運動者也可以把「他」改為「她」。不過,在改名換姓的過程中,到了某一地步,人們就會看清,他們之所以要這樣改,表示他們心裡仍有東西尚未寬恕。若非他們已在這些名相上附加了極大的意義,而且還非常當真,否則他們是不會這樣大費周章地非改不可的。至於那些已經跟J兄建立私人關係的,當然應該繼續這一情誼,他們遲早會發現這關係原是超越世俗的,因為你與J兄或聖靈的結合,純然屬於心靈層次,絕非世間關係所可比擬。起初人們常常認為J兄會幫他們在世間混得更好,其實,《奇跡課程》是要帶領他們跨越世間這一階段的。最後,每個人都會瞭解你即將明白的事實:那代天發言的「聲音」,原來就是你自己的「聲音」,是你真實的「聲音」,因為你就是基督。在實相之境,天父、聖子、聖靈之間毫無差別;但是如今你尚未活在實相之境,你仍活在這裡,至少你感覺到你活在這裡。在聖靈治癒你的心靈以前,你需要有人拉你一把,而《課程》裡的種種「象徵性的角色」就是為了拉你一把。許多人初讀《奇跡課程》<正文>時,難免會抱怨說,乾脆用外星人的語言來講可能還容易懂一些!這是因為J兄傳遞《課程》的心態是當作你冥冥中其實知道他在講什麼;雖然他也明白,活在形體中的你,很多地方你並不瞭解。於是,他先帶入幾個觀念讓你淺嘗,隨即擱置一邊,然後又在後文反覆追擊,不斷深入。 這樣盤根錯節地建構出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給你機會慢慢消化吸收。學習《奇跡課程》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過程。不幸的是,除非去參加讀書會,否則許多人只會去讀比較平易近人的<學員練習手冊>,卻對<正文>視若無睹。然而若不真正瞭解<正文>,就不可能真正體會<學員練習手冊>的旨趣所在。葛瑞:我也必須參加讀書會嗎?

白莎:不是必須,妳若想去你就去,我湊巧知道你會參加的。整部《課程》從未提到「讀書會」的事情,你可以把讀書會當作上教堂一樣,都是一種社交活動而已,它們還未必能提供你正確的信息呢!但如果成員們都能夠將自己托付給聖靈,並以寬恕為目標,你放心,祂一定樂於參與其中的。阿頓:人們常常忽略了瞭解《奇跡課程》真正旨趣的重要性,他們會斷章取義地引用<學員練習手冊>前面幾課,也就是J兄那天早上給你的那個訊息。他們會這樣說,既然《奇跡課程》的形上觀點是「一切毫無意義」,那麼這部課程本身也不具任何意義了。現在,讓我們再次強調一下,從《奇跡課程》針對目前所在的這一層次而言,它所說的一切絕對有其意義。這一點很重要,你必須徹底瞭解,否則這書對你就一文不值了。正因為《奇跡課程》旨在重新詮釋世界,也就是你所謂的人生,它要你放棄自己所賦予世界的意義,而轉換成聖靈賦予的意義。你必須具備這一認知,聖靈才可能將你由夢中輕輕喚醒。任何人讀了<學員練習手冊>的導言,不可能不知道「徹底明白《奇跡課程》的真意」是何等的重要。正文中所提供的理論基礎,是練習手冊中不可或缺的架構,呈現出每個練習的意義。

以及:

你只要按照指示去應用這些觀念即可。無須妄加評斷。只要加以運用。就在運用之際,你會看出個中意義,領會它的真實不虛。

讓我們寬恕那些人吧!他們老想挑揀速成的路而非難《奇跡課程》,說它的內容了無新意,也無異於其它的書。讓我們只把心思集中在《奇跡課程》究竟在講什麼。你應明白我們先前所說的,J兄叫你把世界當成「對你」毫無意義之物,他是要你放下你加在世界上的價值,轉而接受聖靈賦予它的意義,例如:他在第二十四章開頭所說的:要學習這一課程,你必須自願去質疑自己所珍惜的每一個價值觀。

葛瑞:他總不會質疑家庭、母親以及蘋果派的意義吧!

阿頓:你慢慢會明白的。白莎先前說過,J兄的思想體系是「全像式」(holographic)的,你一瞭解了整個體系,便不難在書中每個角落看見它的影子。為了說明這一點,何不讓我們看一看<正文>的導言,不是序,而是導言。你現在就念一下好了,然後我會幫你導讀一下。葛瑞:當然,念出聲來,總比我喃喃自語要好一點。

這是闡釋奇跡的課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只有投入時間的多少是隨意的。隨自己的意願並不表示你可以自訂課程。它只表示在某段時間內你可以選擇自己所要學的。本課程的宗旨並非教你愛的真諦,因為那是無法傳授的。它旨在清除所有妨礙你體驗到愛的障礙;愛是你與生俱來的稟賦。與愛相對的是恐懼,但凡是涵容一切者是不可能有對立的。因此,本課程可以提綱挈領地歸納為下面這幾句話: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阿頓:多謝,葛瑞。「這是必修的課程」,因為它講的是真理,如果這句話讓你覺得大言不慚或不夠謙遜,很抱歉;要知道,它並不是說,《奇跡課程》是幫你找到真理的「唯一途徑」。真理重在覺知,而不在於白紙黑字中,但你是無法自行找到這一覺知的。已經生病的心靈豈有治癒自己的能力?由世界的角度來講,答案是不可能的。你們需要外援,需要奇跡。你什麼時候決心要學,什麼時候要把《課程》的原則應用在生活中,完全操之在你,你想拖延多久,也都悉聽尊便。課程早已制訂好了,你有權利決定「何時」去學「什麼」,但你終將明白,你以為眼前自己擁有千萬種的人生選擇,其實你只有兩種選擇。《奇跡課程》從不自恃凌駕其它靈修法門之上,但它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你絕對需要去學這一課程。

愛的真諦是無法傳授也無法學習的,愛自會照料自己,導言說:「你」的任務是學習跟聖靈一起清除那讓你無法覺知自己的天賦產業的那個障礙(你錯以為自己早已忘失了那個覺知)。上主及天國的反面就是「非上主」及「非天國」,然而,上主根本沒有反面,祂是無所不容的。你一定曾經聽說過,《奇跡課程》要你選擇愛、勿選擇恐懼,一點也不錯,但這仍是不夠的。在七十年代《奇跡課程》問世以前,已有上千個作家要人選擇愛而勿選擇恐懼。而且,你若告訴別人選擇愛、勿選擇恐懼,他們都會以為你要他們選擇的是「他們」的愛,但這絕非《奇跡課程》的本意。你日後便會明瞭,這部課程把人間的愛稱為「特殊關係」,與聖靈之愛根本是兩回事。《奇跡課程》裡的「愛」與「恐懼」這兩個詞,代表著兩種截然相斥的思想體系,你必須先釐清這兩個體系,才可能明白自己究竟是在哪兩種可能性之間作選擇。事實上,正因為「不敢去看」的緣故,你已經把信念體系打壓到潛意識底下去了,長此以往,還一味逃避、壓抑、否定,再投射到外界去,形成一套「恐懼的思想體系」。要知道,你若無法幫人正視這些,讓他們明白,若想由此脫身,必須仔細檢查那些信念是如何在現實生活裡運作的,否則,那一套理念是不會帶給人們任何幫助的;你若無法幫人看透幻相,讓他們知道,永遠不可能從有形的層面去解決人間的關係,否則,那一套理念也稱不上是什麼珍貴的禮物。「凡是真實的」,是指你永恆不易的靈性,即《課程》所謂的「愛的思想體系」,它既是不受任何威脅,且將帶領你回歸靈性。「凡是不真實的」,是指其它的一切,也就是「恐懼的思想體系」所帶給你的一切後果,但在實相中,它根本不存在。「上主的平安」,乃是《課程》的目標,你必須先進入這種平安,才能重新覺醒於你在天國內的生命實相。葛瑞:如此說來,這一切必須在超乎形體及世界的層面進行,就如同你反覆說明的觀念,而這也正是兩千年前J兄看待身體的心態:外在形體的種種,其實與生命實相根本無關。還有,你好像在說,即使你還活在血肉之軀內,復活仍是發生在你心裡的事件,跟身體毫無關係。肉體的復活,或肉體的不朽,說穿了,不僅僅是一種幻象,而且根本就無此需要。阿頓:真是孺子可教也!是的,實相及愛,原屬自然之境,是抽像的;而身體與恐權,則是反乎自然的,是具體的,正如《奇跡課程》所說:

心靈的本來面目,是徹底抽像的。

我們會在下次造訪中深入這個主題,屆時我們會解釋,你是怎樣落入「我是一具身體」這類想法的,以及「娑婆世界」又是如何形成的。

葛瑞:我開始明白你為何說《奇跡課程》跟基督教思想是無法兼容並存的。《奇跡課程》說:身體是一種幻相,建築在一種與神對立的思想體繫上(如果「反神論」可以成立的話);基督教則在鞏固另一套思想體系,藉著推崇J兄這一具人身的獨特價值,重視人類個別(形體)的存在意義,滿足了人們想要肯定自己的個別性及獨特性的需求。阿頓:一點都沒錯,《聖經》中的J兄成了世間「形體大夢」的偶像;其實,真正的J兄並非那一具身體,他是自由的,而且他也要把那自由傳給你。你必須借由各種途徑去學習超越傳統宗教的思考模式,例如:猶太/基督教傳統信仰中的上主,不僅把人類的罪惡當真,還加以無情懲治。我們已經提過,在基督教思想體系裡,認為上主把J兄獻出,是為了贖清世人的罪而受苦犧牲。有些教派還百般強調身體的重要性,他們在聖體聖事或某些宗教儀式裡,象徵性地演出一場又一場享用耶穌「身體和寶血」的情節,他們真的相信,上主為了贖清人類血肉之軀所犯下的罪行,不惜犧牲自己聖子的肉體作為代價。然而,上主不會窮極無聊到去反制你夢裡的故事的,就像你也不會去解決睡在枕邊的妻子所做的噩夢一樣。首先,你根本沒有看見那一件事情,因為它們並非真實發生的事件;其二,就算你能看到那個夢,你也不會插手解決,因為它既不是真的,就不可能影響到你。唯一合情合理的反應,乃是把妻子由噩夢中喚醒,但你會極其溫柔地輕輕喚醒她,免得再度驚嚇到她。聖靈也是這樣輕輕地喚醒你,祂絕不是形體世界的神明,終日忙著處理你夢裡的事件。聖靈其實是代上主發言之「聲」,一直陪著你在幻境中流浪,漂流到如此遙遠的異鄉。

聖靈會教你看出,你認定發生在眼前的事件並非真的發生了,這是他喚醒人們的方式。真相是無形可見的,任何可以眼見耳聞的事物,即使可用科學方法測量,仍是幻相,這與世俗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奇跡課程》還提出具體的方法,讓你借用它思想體系裡的「真寬恕」來應付肉眼告訴你的事件,如此,你才能在社會裡進退自如。在幻相世界裡,沒有一項事務會比另一項事務來得更神聖,慢慢地,你會發現你以前視為罪、攻擊、內疚以及分裂的東西,原來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回事。你仍可平安自在地活在世間,同時也慢慢地、輕輕地由夢中清醒過來。葛瑞:根據你的教導,以及我從<正文>中讀到J兄對自己被釘十字架的解說,十字架表面看來確是一種可怕的刑求,但對他其實不算什麼,因為他當時那麼徹底地認同了百害不侵的上主之愛。他知道自己真正是誰,並不是那一具虛幻的肉體。我想,「J兄該在十字架上為人類受苦」這件事之所以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好顯示出J兄的訊息被後人誤解扭曲的程度。這樣說,對嗎?

阿頓:對,不過也別期待你在練習《奇跡課程》的第一年,就能達到他那樣不受痛苦凌虐的影響,那種理想境界需要很深厚的基礎。但那「再也不必受苦」的時刻遲早會來臨的,那是這一靈修的遠程回報,即使是活在身體之人,一樣可能保有百害不侵的心境的。《奇跡課程》有言:清白無罪的心靈是不可能受苦的。

但你仍須歷經一段時日,才能學會寬恕的課程而達到那個境界的。

葛瑞:但願如此,不過我真希望早一點抵達目標。

白沙:每個人都希望如此,我們來此就是要助你一臂之力的。現在,我們為你提出幾個要點,它們雖然不能涵蓋全書,但至少是書中的關鍵。開始時,你可能難以苟同,但不妨深思一下。上回我們說過,這次來訪時會告訴你「真正的智慧」是什麼,我們這就言歸正傳。你會發現,我們的解說愈來愈傾向直線式的,那是為了配合你的理解能力。

關於智慧,根據世界的信念,通常是指你對外在事物判斷得又好又對;其實不然。「你是對的」這個意念,所帶給你的,只會讓你永遠陷身在這個娑婆世界。我要引用一段J兄在《課程》裡談到智慧和純潔無罪的說法。順便一提,這也是「心地純潔」的真正意義。純潔無罪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屬性。它完整無缺,否則就非真實的。片面的純潔無罪有時會顯得十分愚癡。他們的純潔無罪必須達到放諸宇宙皆准的見地時,才會轉成智慧。純潔無罪或是正知正見意味著你不再落入妄見,永達得見真實。葛瑞:你是說,不論別人怎樣,我都必須把每一個人看成純潔無罪?

白沙:對,再提醒你一下,別期待那是一蹴可成的事。

葛瑞:我不懂,像希特勒這樣人怎麼可能是純潔無罪的?

白沙:這是最常見的問題了,答案和希特勒本人毫無關係。我還記得自己身為猶太人的那一世,對於納粹、光頭黨、三K黨這類病態的人間組織,確實不敢恭維的。他們之所以仍是純潔無罪,指的並非在有形身體的層面。要知道,希特勒,和世間所有的人,包括你在內,都同樣的純潔無罪,而所有的觀感或看法,只因為你們所見的其實並非真相。正如《奇跡課程》所云:這是你做的夢,不是別人作出來的夢。希特勒只是「恐懼思想體系」發展到極致的典型範例。你以為「猶太大屠殺」是一件非比尋常的歷史事件?不是的,只不過它波及的人數較廣,才顯得異乎尋常。其實,類似的事件在歷史上不斷在重演。你若仔細想一想,或稍稍研讀一,就會發現,光是上一個世紀,這類事情,可說是屢見不鮮。你不必是猶太人或黑人,或印第安人,或任何不同膚色的族群,都可能成為受害者,可以說,幾乎在世間找不到一個沒有受過迫害的族群。即使是白人,只要他或她隸屬於某一特定階層的人,巧不巧地,再「躬逢其盛」一下,都可能成為那個年度的受害人選,他們也許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或任何被貼上標籤的巫師。你若生在一六九二年的麻州薩林鎮(Salem),你知道當年那兒所發生「獵殺巫師」的事件吧!在那次審判巫師的官司裡,你知道多少人被判死刑?葛瑞:大概有十九或二十人吧!

白沙:是的,那是人類「投射潛意識罪咎」極其殘酷的一個例子。但是,你可知道,在那次「巫師大審判」之前的歐洲,有多少人死於巫師罪名之下?

葛瑞:不太清楚;上百人嗎?

白沙:四萬人左右。

葛瑞:天啊!四萬人!

白沙:如果根據現代的人口比率來推算,當時的四萬人,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百萬人。

葛瑞:我的天!除非有其他性的聞跟它搶風頭,否則,那應該是最聳人聽聞的事件了!

白沙:的確是的,當人們內心深處有不可告人的隱痛,需要把潛意識中的內疚投射到他人身上時,不論用什麼借口,都會產生類似的結果。目前,我們談的都還是幾個極端的例子,其實,一般所謂的凡夫俗子,天天都在用各種手法干類似的勾當。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求,更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他們若是知道,就不會幹這種事了。等你慢慢看清人類的處境,就會徹底明白,為什麼「種族屠殺」這類慘無人道的瘋狂行徑,在歷史上是那麼司空見慣。你也會學到,唯有真正的寬恕,才足以打破這個可悲的模式。

好了,我們說過,你無需立即相信每個人都是全然純潔無罪的,而且也無需馬上接受《奇跡課程》的其他觀點,但只要你一路操練下去,有朝一日,你自會發現寬恕對「你」(而不只是你所寬恕的對象)的幫助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奇跡課程》給了「恐懼的思想體系」以及天人分裂的心態一個名稱,那就是「小我」(ego)。可別把這一名詞跟傳統心理學的「自我」(ego)混為一談了,J兄跟我們說話時採用的名詞通常都是「廣義」的,所以,他給小我的定義也不屬於任何學派。你只需記住,不論小我顯得多麼有能耐,它其實只是一種想法而已,而想法是可以改變的。葛瑞:我知道你還沒講出全盤的故事,但你提到的寬恕,聽起來有點像是心理學的「否定現實」( Denial)。

白沙:等我們講完所要告訴你的一切時,你不只會看出真正的寬恕究竟是什麼,還會明白「愛的思想體系」和「恐懼的思想體系」一樣,各有一套「否定現實」的手法。然而,聖靈所用的否定手法,用意是在揭發小我「否定真相」的企圖,順勢將它反轉過來,然後導向天堂。這是聖靈帶給人平安的途徑。它否定任何不是來自上主之物具有左右你的能力。這是使用「否定」的高明手法。

然而,到底什麼樣的寬恕,才能帶來平安?《奇跡課程》說:

寬恕也是一種幻相,只因它以聖靈的目的為目的,所以有所不同。不像其他的幻相,它使人遠離錯誤,而非導向錯誤。

葛瑞:我若接受「上主以外沒有一物影響得了我」這個說法,是否表示我就該逆來順受,任憑別人的侵犯,也不自我保護?或者說,即使生了病,也不該去看醫生嗎?

白莎:當然不!我們先前說了,你一樣可以照常安心度日,這不是空話。你絕不該逆來順受,但也無須為了證明什麼而去自找苦吃。十字架是一個極端的教學工具,你並不需要親自受苦才能學會《課程》。多半時候,你仍會照常度日,只是別再逞能,靠自己而活,盡可能祈求上天的指引,J兄親自傳遞的整套聖靈的思想體系就是你生活裡的靠山。他是人類夢境裡第一個圓滿成就的人,不久的未來,你也會成為這個思想體系的一個發言人。記住,J兄所謂的寬恕和他在《奇跡課程》裡所說的,跟基督教所講的,或世界所接受的寬恕大不相同。如果仍是舊調重彈,他根本不必在此浪費唇舌。正因為基督教誤解了J兄,他才需要透過這部課程重新傳授「真寬恕」的道理。如今,我們固然在教導你,使你知道如何應付各種處境,但請記住,沒有任何人的解說能夠取代這部課程,你必須親自去讀,去操練,我們只能算是補充教材而已。我們無意自成一家之言,你也不該自立門派。人們自作聰明,一意孤行,在人間混了千百萬劫,古諺有云:如果你繼續去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就得繼續承受你一直在受的後果。「一直在受的後果」就是一張重返這個「地球」精神病院的「回程車票」。時候到了,你該跳脫這個一點也不快樂的「旋轉木馬」了。葛瑞:我想大多數的修行人都在追求斷絕輪迴的方法。你讓我明白了奇跡的真正含意:雖然《奇跡課程》有時把自己當成一個奇跡,其實,所謂的奇跡,與任何有形層面的事物無關,它是「知見上的轉變」發生在人心裡面。白沙:很對,這樣,你就開始處理問題的「因」了。《奇跡課程》就:

這是一個治「因」而不治「果」的課程。

又說:

因此,不要設法去改變世界,而應決心改變你內心對世界的看法。

葛瑞:只需稍加觀察,不難發現,對人間事物的種種批判並沒有使人們更快樂一點。

白沙:一點也沒錯,事實上,這部《課程》後來會問你:

你寧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寧願自己幸福?

葛瑞:我想,大部分的人都難免口是心非,嘴巴上說:我寧願幸福;但行動上,卻實在顯示著:我寧願自己是對的。

白沙:對,這就是小我的自欺手腕。當人們批判別人,並相信自己是對的,當下 產生一時的快感,因為他們成功地把潛意識裡的某種內疚投射到別人身上去了。但是,隔了幾天,不知所然地,他們的內疚就來討債了(由於發生在潛意識裡,所以自己完全不清楚怎麼一回事)。也許是出了車禍,或是任何一種自我打擊的手法。當然,這樣說,只是一種虛幻的直線式解釋法,真相是:那一切早已預先設定好了。此中道理,我們以後還會講到的,此刻,我只是為你舉出世間萬象「因果相生」的一個例子而已。葛瑞:你是說,人們批判別人,這一時之快或一時之痛(全憑他把內疚「向外」或「向內」投射而定);然後,他們會懲罰自己。表面上,他們以為自己勝利了,其實是他們的信念敗在自己的業力之下,就如同被車輪碾過的一條狗(their karma runs over their dogma)。白沙:嗯!你進步得挺快,但百尺竿頭,仍然有待加緊腳步呢!別忘了,「業」只是「果」而已,我們改變心,是要改變一切的「因」。物質世界中的「果」,不值得人們操心,因為它不是真的,你該關心的「真事情」是心靈的平安以及回歸天鄉。至於這個時空世界裡頭的利益,等我們論及「真祈禱」和「富裕」時,自會談到的。阿頓:讓我們再重申一下,《課程》提到「勿判斷你的弟兄」,是要你勿定弟兄的罪而己。然而,你在過馬路前,不能不先作個判斷,缺了這種判斷,你大概連早上起床都成問題。我們要你放下的,不是那類的判斷,《奇跡課程》無意推翻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常識。葛瑞:起床這類普通常識,對某些人來講,還真是一大挑戰呢!

阿頓:你可以判斷觀念,但不去批判人,只需接納真實的觀念就夠了。說起挑戰,我們一再跟你講,我們會不斷挑戰你,但總有一天,你的挑戰也會結束的。正如<教師指南>對資深教師的描寫:對上主之師而言,並沒有什麼挑戰。挑戰意味著懷疑;上主之師堅定的信賴,使懷疑無立足之地。

而你,鬼靈精,還沒到那境界呢!你該試著返回自己心靈的本然狀態了。

葛瑞:我很樂意,你說過,反正那個心也不是我的。但你老愛重申「不同」和「分別」,而不去強調「一體」,這讓我感到有一點兒不舒服。

阿頓:我很高興你提出這一疑問,因為其中的原委極為重要。那是因為分析到最後,只剩下兩種思想體系,所以聖靈才會使用「比較」和「對照」的方式來教導你。

奇跡將你的妄作與上主的創造加以比較,凡與創造相應的,便納為真實,相牴觸的,便斥為虛妄。

白沙:什麼是跟奇跡及聖靈相應的?什麼又是跟祂及這《課程》牴觸的?人們對此常有爭議。在修行人中,包括奇跡學員在內,爭議本是難免,這正是世界的一貫伎倆,就像顯微鏡下細胞的分裂,原是世界與生俱來的本質,因為小我的心確實像顯微鏡下的細胞那般不斷分裂,形成了一顆顆狀似分裂的心靈,有些人稱為靈魂。但你不必為那些爭議操心,也無須抵制它,你需要做的,只是回到問題的源頭「心」那裡去(而不是世界),透過寬恕來轉變你的心。不論在奇跡團體之內或之外,J兄並不奢望這部課程能夠免除那類爭議,就如同,他在《課程》最後的<詞彙解析>中所說的這段話,足以套用在整部書的任何一處:

所有的詞彙都有引發爭端的可能,存心找碴的人,必會如顯。而有意澄清觀念的人,也會如願。然而,他們必須甘心漠視那些爭端,認清那只是一種抵制真理的措施、故意拖延的伎倆而已。在下回討論中,我們會解釋這些可能引起爭議的觀念,如:潛意識裡因罪而衍生的內疚,那正是背後推動著世界運轉的動力。然而,你心底那個罪的觀念其實根本虛妄不實,只要你不再定人之罪,它在你心裡便不會顯得那麼真實了。阿頓:在我們下次來訪之前,我要你思考一下,人間的靈修道路原本各異其趣,你若想要合一,只能在目標上合一,因為所有靈修之道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會回歸上主那裡,途徑儘管不同,好像各走各的陽關道,但最後還是會殊途同歸的。你不必為此難過,這是必經的過程。不管透過任何靈修法門,只要你想從中獲益,就必須先徹底瞭解它,然後運用出來才行,若非真正瞭解,怎能運用出來?如果你說佛教跟基督教講的有所不同,並不會引起任何爭議;那麼當你說《奇跡課程》講的也跟它們有別,這又有什麼好怪異的?《奇跡課程》並非什麼「運動」,世間的運動五花八門,早已不計其數了,實在無須再用任何名目去標榜它。再說,《奇跡課程》流不流行,一點也不重要,J兄知道他在做什麼,準備好接受這部課程的人自然會找到它的。J兄的《奇跡課程》有它獨到之處,它給予每個個別生命一個機會,讓它們看清自己原來根本不只是一個個體生命,而且也從未落單過。它給你一個機會,來和聖靈結合,最後與上主合一。它幫聖靈治癒你,加快你回歸上主的腳步。但要達此目的,你必須先學習J兄在《課程》裡提出的這個關鍵論點:我們確實可以說,小我的整個世界都是建造在罪上的。只有那種世界才可能如此顛倒是非。就是這詭譎的幻相,使內疚的烏雲顯得這般濃密而難以穿越。使得這個世界彷彿有個堅實的基礎。因為罪已將一切造化由上主的神聖理念改變為小我想要的觀念,也就是它所統治的世界,由身體所構成,屬於「非心靈」層次,終將徹底腐朽而消失。這若只是一個錯誤,真理便很容易予以化解。只要讓真理去審判,任何錯誤都能修正過來。但錯誤一旦取代了真理的地位,那麼它還能往何處修正?白莎:我親愛的使者,時候到了,該放棄你自己加在世界的錯誤價值,開始試著接受聖靈所賦予的意義,祂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真正具有意義的。

阿頓:葛瑞,繼續研讀下去,下一次來訪時,我們會把你的錯誤帶入真理之內,有心釋放你的那一位自會幫你化解(undo)一切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