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低價,才能收買人心 >

低價,才能收買人心

By 0.618

經驗說:幹得不錯!給個大獎,下回繼續這麼做。
實驗說:外在的獎勵越大,內心的動機越小。

獎勵越大動力越大嗎?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本來發自內心的行為卻可能因為太大的獎勵而失去了積極性。

別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給他一個獎勵,便可以達到讓對方繼續做這件事的功效?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就是這樣,很傻很天真。

對於小動物來說,這個方法非常好用。無論是獅子海豚,還是老鼠烏鴉,只要它們做對後立刻給一個獎勵,做錯後給個懲罰,它們就會乖乖地聽話了。看來,通過這個簡單的方法,人類都能統治動物世界了,但是,人呢?

作為思想複雜的人類,可不是簡單的獎勵和懲罰就能控制得了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曾經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兩組參與者撒個小謊,說這個東西很有趣,只說這麼一句話,一組人就可以幸運地得到20塊錢,而另一組則只拿到了1塊錢。後來研究者發現,只拿到1塊錢的人說完謊後,自己也覺得那個東西有趣了,也就是說他們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謊言,而拿到20塊錢的參與者卻沒有發生這種變化。為什麼呢?因為1塊錢的價格不夠支付「出賣自己」的損失,所以乾脆改變自己的觀念,免得心靈受到煎熬。

朝鮮戰爭時美軍怎麼也想不明白,中國人到底給了戰俘什麼好處,讓這些人都乖乖聽話。現在他們明白了,正是因為戰俘們沒有得到什麼物質上的好處,所以才發自內心地說服了自己。相反,太多的物質獎勵,反而可能降低主觀能動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位猶太人經常受到小孩們騷擾,於是他想出了個辦法。每次小孩來,他就獎勵他們每人1塊錢,後來他不給錢了,孩子們就再也不來了。因為他們對惡作劇本身的追求已經轉移到了金錢上,沒錢了,惡作劇也就沒意思了。

這個故事的現代版經常在很多家庭上演,本來小孩對學習的興趣來自於學習本身帶來的快樂,結果家長一給物質獎勵,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就沒了。把興趣作為職業的人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困境,而為了生存,另一些人卻不得不把職業培養成興趣。低廉的工資也許不能「收買自己」,但卻有可能讓自己愛上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