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沒有難題,只有抽像題 >

沒有難題,只有抽像題

By 0.618

經驗說:做錯了,因為問題太難了。
實驗說:不是因為問題難,而是因為問題太抽像。

相對論不難理解,公式不難背,數學不難做,只要你能把這些抽像的問題具體化。也許世界上本沒有難題,關鍵是,你能找到一個好的比喻嗎?

首先,我們來做一道題,鑒定一下你的成績吧!

桌子上放著4張卡片,它們都是一面數字一面字母,而你只能看到它們朝上的一面。告訴你一個命題:「D」的背面一定是「3」。請翻開最少的卡片,驗證這個命題的真偽。你會怎麼翻呢?

你應該不會動K,因為它不是數字,也不是D。你一定會翻開D,看看背面是不是3。還要不要翻開其他的牌呢?在皮特·華生(Peter Wason)的這個實驗中,將近一半的參與者認為只要翻開這一張就夠了。又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還要翻開3——命題中提到了3嘛。但是,其實翻開3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即便3的背面不是D,也不能推翻原命題,畢竟人家沒說「3的背面一定是D」。可是,如果你翻開7,發現背面是D的話,命題一下子就被推翻了。

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翻開兩張,分別是D和7。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沒有看錯,這是心理學圖書,不是數學課本。請放心大膽地往下閱讀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這道題很繞?華生教授當年做這個實驗時,128個參與者中只有5個人答對,這些可都是美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難道他們的腦子真的這麼不好嗎?

於是華生教授又問了他們另外一個問題:你怎麼能夠問最少的人就能知道這4個人中「開車的都沒喝酒」呢?

這道題確實很容易就能想到只要檢查喝酒的有沒有開車,開車的有沒有喝酒就可以了。因為喝水的和沒開車的根本就沒有必要檢查嘛。你一定很快就選出「啤酒」和「開車」了吧!

你發現了嗎?其實這個問題的思路和前一個問題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這兩個問題的難度對我們來說卻差這麼大呢?如果這是一道考試題,那麼這個知識點你到底是掌握了沒有呢?

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思維的問題。所謂抽像的邏輯思維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的基礎上的。在我們還不會抽像思維,還沒有語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理解這個世界了。最開始,只有幾個蘋果,手指腳趾就夠了;後來有了很多蘋果,在繩子上打幾個結也夠了;再後來,繩子上的結太多,人們看得頭暈,於是就發明了抽像的數字;後來有了語言和代數……比起形象思維,抽像的思考來得太晚,我們運用得還沒那麼自如。

同樣的問題,和生活一結合就會變得簡單。我們學減法的時候,老師總是用蘋果舉例,「媽媽買了7個蘋果,爸爸吃掉了3個,還剩幾個?」

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背公式呢?因為公式都是一些抽像的符號。一些人說自己從來不背公式,其實沒什麼,無非是因為他理解了每個符號的含義罷了。小學數學簡單就簡單在很容易與生活結合,相對論為什麼難?因為它打破了我們平時的經驗,又很難找到恰當的比喻來幫助理解。

所以,課本本來不難懂,試題本來不難做,都怪它們表述得太抽像啦!

1「無懈可擊」和「殺」,遊戲《三國殺》裡的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