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你的名字告訴了我什麼? >

你的名字告訴了我什麼?

By Amygdala

經驗說:人如其名。
實驗說:名如其人。

人如其名,名字能否決定人一生的運勢?其實,名如其人,一個好名字讓你陞官發財是不可能的,但是從名字中我們卻可以猜到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

取名蘊藏著怎樣的學問呢?

加拿大的庫姆(Coombe)夫婦長期糾結於兒子的名字。來自古老的加拿大家族的母親達娜(Dana)喜歡艾登(Aiden)這個名字,而父親傑西(Jesse)則堅持使用賴克(Ryker)。你能猜出來他們最終是如何作出取捨的嗎?

嬰兒呱呱墜地,取名字便成為了家人的頭等大事。因為常言道:人如其名。就是說取什麼樣的名字就容易變成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脾氣秉性乃至旦夕禍福都可能與這個名字有關。劉翔如同他的名字那樣成為了田徑場上的飛人;動畫片裡藍精靈調皮可愛,而格格巫則陰險狡詐。

果真如此的話,那現實生活中家長都給孩子取名成龍、成鳳,所有人都因此飛黃騰達,豈不皆大歡喜?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受教育情況等諸多生活經歷共同塑造而成的。在一般人看來,名字裡包含了長輩對下一代人的殷切期盼。然而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卻發現,從孩子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父母是否具有開拓精神和崇尚獨立的價值觀,可謂「名如其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個性。

在調用了2007年全美社保卡數據庫430多萬新生兒資料,並且把他們的出生地按照定居年代進行了劃分之後,研究者發現,定居年代越是久遠的地區,大眾名字,如威廉(William)、埃瑪(Emma)的使用頻率就越高,如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也就是早期移民地區,使用這些名字的概率很高。而美國西部落基山以西的內陸八州則是新移民地區,那些拓荒者懷揣「淘金夢」,長途跋涉來此謀營生,他們就不太喜歡那些「俗名」。

隨後,研究者又比較了加拿大傳統的東部三省(新斯科捨、安大略以及魁北克)和以新移民為主的西部四省(亞伯達、英屬哥倫比亞、馬尼托巴和薩斯卡切溫)的新生兒資料,最終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可能是因為,那些懷揣「美國夢」到未開發地區定居的移民是在獨立精神的鼓勵下,希望在一片嶄新的土地上依靠個人的拚搏獲得成功。能夠背井離鄉來到蠻荒之地開闢自己事業的人,往往都是一群懷揣著「美國夢」的人,他們在獨立精神的鼓勵下,渴望在一片嶄新的土地上依靠個人奮鬥取得成功,父母將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通過「非主流」的名字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

作為研究者之一的范倫(Varum)說:「拓荒者的生存環境迫使他們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並且強調自我的獨特性和自我生存能力……雖然現在不再有人驅趕馬車去『淘金』了,但是祖輩們獨立自主的精神早已成為一種文化,這種開拓精神時至今日仍會對後代造成影響(即家長如何給子女取名字)。」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研究者又一口氣收集了9個傳統的歐洲國家(奧地利、丹麥、英格蘭、匈牙利、愛爾蘭、挪威、蘇格蘭、西班牙和瑞典)和4個新移民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新生兒資料。在這些國家中,越是強調集體主義價值,出現常用名字的比率就越高;反之越是崇尚個人主義,出現常用名字的比率就越低。

《自戀是種流行病》(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書的作者瓊·特吉(Jean Twenge)也做了類似的研究,他對此評論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給孩子取一個大眾化的名字使得他們更容易融入群體,還是用一個獨特的名字使他們與眾不同?」

中國人普遍認為英文名字就是David、Michael、James翻來覆去地用,爺爺用完了傳給孫子用。原來一個人的名字還與其家族文化背景甚至是社會環境有關。上文提到的那對加拿大夫婦最終給兒子選擇了Ryker這個名字,因為根據新生兒取名網站的統計,Aiden的使用頻率是Ryker的20倍,他們擔心孩子以後和同班同學重名了會很麻煩。

看來以後遇到外國友人,先問問他的名字,也許還能猜出其家鄉,再問下是誰取的名字,也許還能知道這個人是否具有獨立自主的開拓精神。

1自我服務偏見:人們常常從好的方面來看待自己——當取得成功時,常常容易歸因於自己;而失敗時,則歸因於外在因素。簡單說就是「把功勞歸於自己,把錯誤推給人家」。

光環效應:如果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那麼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俗稱「愛屋及烏」。

基本歸因偏見: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具有雙重傾向,高估傾向性因素(與人有關的因素)和低估情景性因素(與環境有關的因素)簡單說就是,大家容易認為還是性格決定命運,機緣環境等都是次要因素。

1馬景濤,因其在電視劇《梅花烙》、《水雲間》中咆哮型的賣力演出而被網友戲稱為「咆哮教主」。1發源於日本的美少女遊戲業界,後在包含動畫、漫畫在內的亞文化裡廣泛形成的一種對像類型,本身含有不坦率的特質,故意掩藏內心或驕傲或蠻橫的真實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