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關鍵時刻掉鏈子是為什麼 >

關鍵時刻掉鏈子是為什麼

By 0.618

經驗說:不能全力以赴,說明你對事情不上心。
實驗說:關鍵時刻給自己設置障礙,是一種自我保護,減輕失敗帶來的傷害。

越重視的事情,我們越能全力以赴嗎?為什麼有時總是關鍵時刻掉鏈子?其實,給自己設置障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樣可以減輕失敗帶來的傷害。

精心準備了一個月的會議發言,當天卻忘記帶演講稿。

明天就要考試了,今天偏要熬夜看球。

等待了多年,終於可以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卻意外受傷。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因為我們寧可承受一時的失敗,也不願被全盤否定。「我已經盡力了。」結果卻失敗,這說明能力不夠,基本已經沒救了。這比「因為受傷而失敗」可要殘酷多了。

史蒂芬·博格萊斯(Steven Berglas)和愛德華·瓊斯(Edward E.Jones)給這種行為起名叫「自我妨礙」(self-handicapping)。他們發現,自我妨礙是一種普遍的自我保護機制。實驗讓參與者做一些很難、基本無解的題。很快,結果出來了(只是個假結果)。

——真是個天才!你現在是我們見到過的最高分!

——哪裡哪裡,我只是一時幸運。

——在繼續進行下面的測試前,你必須吃下一種藥。「聰明藥」可以促進你大腦的思維;「傻瓜藥」會干擾你大腦的活動。選一個吧!

——呃……「傻瓜藥」好了……

(上次成績好,說不定是走了狗屎運。萬一吃了「聰明藥」,成績反而沒以前好了,那就丟死人了!如果我吃了「傻瓜藥」還能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那就更說明我厲害了。嗯,就選「傻瓜藥」!)

這位同學成功通過給自己設置障礙的方式保住了自尊,但是,給失敗找借口可不是個好習慣。在另一個實驗中,實驗者把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在正常環境下測試,另一組則被施加各種干擾(如噪音等)。測試分為幾輪,中間有準備時間。正常組的參與者都利用這個間隙好好準備,而干擾組的參與者卻優哉游哉地在一邊玩兒。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失敗的借口,不一定非要爭取成功。

那些對自己期望特別高的人比較喜歡使用自我妨礙,男性比女性表現更強烈。這些人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對那些經常逃課,不按時交作業的大學生的調查發現,他們自以為自己屬於班裡的前10%,但實際上,考出來的分數也就剛到及格水平。

一次兩次的自我妨礙,別人也許會相信那不是你能力的問題。可是老用這招就不靈了,會被人覺得不靠譜。

那些拖延症啊什麼的,說白了,也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不是我能力差,只是我懶惰,我拖拉。看,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樣能完成得這麼好!

別讓自己養成自我妨礙的習慣,從不給自己找借口開始吧!

1胡滕洛赫爾(Huttenlocher)於1994年提出的理論。2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壁畫,位於西班牙北部桑坦德市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