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 不要成為偽裝大師 >

不要成為偽裝大師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把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態度作為保護自己的黏土殼。似乎只要對自己說一句「這一切我都不在乎」,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挺過去。當我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時,這層黏土就裂開了一條縫隙,讓我得以窺見裡面金子的顏色。然而,只有當我學會理解這層黏土存在的意義,以及它的具體成分——我用來保護自己的各種觀念和情感時,才能最終打破它,讓內心世界重放光芒。

你心中的黏土殼,就是你用來展示給別人看的那層面具。藏在面具之下的那些特質,就是你內心的陰影。陰影的內容往往與我們所展示的面具截然相反。有些人表面上無比堅強,內心卻非常敏感;有些人表面上風趣幽默,內心卻非常悲觀;有些人表面上和和氣氣,內心卻非常暴躁;有些人表面上聰明伶俐,內心卻總覺得自己非常愚蠢。許多時候,我們的面具實在太過完美,不僅騙過了別人,也騙過了我們自己。要想透過面具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們感到不滿意、不高興、不痛快的時候,這是我們的面具與內心陰影在相互衝突。

要想改變生活,你必須首先改變觀念。你必須承認面具本身的積極意義——保護你的心靈免遭傷害,而不是一味把面具當成妨礙你實現夢想的阻力。畢竟,面具也是你的一個方面,也是你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當你找回真實而完整的自我時,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面具的保護了。你用不著再偽裝成另一個人,用不著再掩飾任何東西。大多數人之所以很難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不願承認「自我」的客觀性,不願交出對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控制權。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中曾說:

「我們記不起自己真正的身份——本性。因為狂亂和害怕,我們到處尋找,胡亂抓一個認同者,卻抓到一個正掉入深淵的人,這種虛假無知的認同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所謂的『自我』。」

這裡所說的「本性」就是真實的自我(self),而我們平時所認同的往往是虛假的、意識層面上的「自我」(ego)。當你開始發掘內心的陰影時,或許心中會出現一個聲音,聲嘶力竭地叫你停下來。不要理會那個聲音,因為它只不過是你虛假的自我而已。只有推翻了對自我的虛假認識,你才能恢復自己的本性,找回真實的、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