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象與騎像人:幸福的假設 > 最後的話 幸福自現:平衡為美 >

最後的話 幸福自現:平衡為美

●異中求同,折中衝突,乃萬事萬物生存之道。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沒有對立,就沒有進步。吸引與厭惡,理智與衝動,愛與恨,都是人類生存之必需。

——英國詩人、版畫家,威廉·布萊克

古老的中國運用「陰」與「陽」兩種象徵,來代表兩種對立原則間的平衡,這種陰陽協調是變動不居的。本章開頭引自赫拉克利特及布萊克的兩段引言,清楚地告訴我們陰陽對立不僅是東方的觀念,還是一個不受時間限制的偉大洞見,也可作為本書的總結。比如,我們通常認為宗教與科學兩者互相對立,但是正如我先前所言,如果我們想瞭解人性,想瞭解哪些條件才能讓人產生滿足感,那麼宗教及現代科學兩者都缺一不可。或許古代人不太懂生物學、化學及物理,但很多古代人都是很好的心理學家。心理學及宗教如能攜手合作,彼此皆可獲益,或者起碼可以先擱置彼此的歧見,學習對方的優點。

東方及西方對人生所採取的態度也是完全相反:東方強調接受現實,以集體為重;西方則是鼓勵大家不斷奮鬥,強調個人。不過,東西方的態度都有其可取之處。人想追求快樂,不只要改變自己,還需要改變外在世界。我們在追求自己目標的同時,也要與他人協調共處。不同的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會採取不同的態度來應對。

最後,就從最字面的意義來看,自由派及保守派可算是死對頭,雙方都是團結己方陣營,竭力把對方當做十惡不赦的惡魔,將對手妖魔化。我在花了20年時間研究道德議題之後,看到一個事實:幾乎所有人的行事,背後都有其道德動機。個人在做決定時,往往出於自私的動機,但是如果有一群人持續不懈地想改變這個世界,那麼他們大多為了追求某種道德、正義或神聖的願景。單從自利的角度來看,你很難解釋為何有人採取如此強硬的立場去支持墮胎、環保或宗教等議題。(我們無法用自利來解釋恐怖主義,但是群體出於無私的動機,卻可解釋恐怖主義的形成。)

文化心理學有一句名言:每種文化都會在人類生存的某些層面發展出其特長之處,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能兼顧所有人類生存的層面。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政治光譜兩端的政治團體。我個人的研究也確認了一般大眾的認知:自由派特別擅長思考犧牲、平等、自主及個人權利等議題,尤其是少數族群及不願墨守成規者,特別受自由派所關注。相反,保守派則非常擅長思考忠於團體、尊敬權威及傳統、神聖等議題。一旦有一方壓倒另一方,結果可就難以收拾了。

一個沒有自由派的社會,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嚴酷暴虐的社會,而一個沒有保守派的社會,則會出現塗爾干所說的社會結構及束縛解體的亂象。人越自由,社會就越混亂。想尋找人生的智慧,就要從自己最想不到的地方開始——死對頭的「內心」。自己陣營的想法,你已知之甚詳,如果你能放下「對方是惡魔」這樣的心理,你可能就會第一次發現對方的想法也有其可取之處。以中庸之道(平衡),找尋人生的智慧——不管是古與今,東方與西方,甚至保守與自由,中庸之道都可讓我們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找到人生的滿足、幸福及意義。人生不單單只是選定目的地,然後一直走過去——騎像人沒有這麼大的能耐。不過,只要善用人類的智慧及科學知識,我們就能駕馭大象,掌握自己的潛能與限度,擁有充滿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