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象與騎像人:幸福的假設 > 推薦序二 從狗之尾到騎像人 >

推薦序二 從狗之尾到騎像人

□ 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遲毓凱

道德判斷,是由感性直覺主導,還是理性推衍結果?歷來的研究者們對這一問題莫衷一是,當年我對此亦頗感興趣,在閱讀文獻時突然看到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1]:

茱莉和馬克是一對親兄妹。大學放暑假,兩人一起到法國旅行。有一天晚上,他倆獨自待在海灘邊的小木屋裡。他們覺得,如果做愛一定會非常有趣,至少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經歷。茱莉吃了避孕藥,馬克也戴了安全套,應該是安全的。他們享受了性愛,事後決定僅此一次,下不為例。那一晚成了兩人之間的秘密,他們的關係也因此更親密了。

兄妹做愛,這種事情你能接受嗎?

美國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認為,當人們聽到諸如「親兄妹做愛」之類的故事時,一般很少會有人是經過複雜的道德推理,然後得出結論說親兄妹做愛不妥的。相反,大多數人會立即說,親兄妹之間做愛是不對的,然後他們開始尋找各種理由來支持這一判斷。例如,人們指出兄妹之間做愛會有懷孕的危險,雖然兩人採用了避孕形式,但沒有哪種避孕方式是有百分之一百的成功率的。他們還可能認為,這對親兄妹也許在以後的情感上會受到傷害,即使故事中明確指出這種傷害是不會發生的。

海特認為,道德判斷主要由直覺引發,理性加工隨後為之辯護。如果說道德判斷中人的感性像條狗,理性就像那狗之尾,隨狗而動。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海特的研究,案例生動,觀點鮮明,論證嚴謹,比喻貼切。

當讀到喬納森·海特的《象與騎像人》時,這種感覺又再次呈現,不過,這次海特不僅僅是談論道德,娓娓道來的,還有他的另一個研究方向——幸福。

在道德的研究中,海特認為,「情」是狗,「理」是尾,理性所為有限,更多的是聽憑感性的支配。而在這本關於幸福的著作中,「心」是一頭大象,而「智」則成了騎像人。像與騎像人,就不再是「狗與尾」那種簡單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了,而更多應該體現為協調和合作。由比喻的變換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海特的觀念裡,幸福的獲得不是任「情」馳騁,也不是以「情」「理」相爭,而是「心」與「智」相協調,「情」與「理」相合作,最後以「理」馭「情」,騎像人駕象而去,終達幸福彼岸。

在當下的中國,「幸福」可以說是一門顯學,專家學者在談,平民百姓在議,坊間的相關著述也讓人眼花繚亂。海特的這本《象與騎像人》又有何特別之處?

從內容上看,似乎和一般的「心靈雞湯」類圖書沒什麼區別。海特亦在談幸福,談理性,談愛,談逆境,談美德……然而,這本書又絕非一般的「心靈雞湯」圖書所能比肩。「雞湯」類的圖書,往往「小故事大道理」,講一段迷離的故事,然後就宣導人們去愛,去幸福,看似清高,實則淺薄,毫無營養。

而海特的這本《象與騎像人》,在每一則話題的論述中,既有觀點,又有故事,更有各種各樣基於科學的研究。換言之,「雞湯」類的圖書只是告訴你「想幸福,就要學會愛」,至於為什麼,不知道。而這本書,不僅讓你「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書中的各種幸福建議背後都有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的支撐,告訴你是什麼,也告訴你為什麼,還告訴你如何做。你會看到更多的研究者關於「幸福與快樂」的科學探索,並從中得到真正的人生啟示。

通俗的筆法,專業的視角,回答大眾感興趣的問題,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我認為,也應該成為更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標。

[1] Haidt,J.」The Emotional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A Social Intuitionist Approach to Moral Judgment.,」Psychological Review,108(2001):81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