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書能讓你戒煙 > 第22章 意志力戒煙法的弊端 >

第22章 意志力戒煙法的弊端

人們似乎普遍認為戒煙是一件難事,即使是戒煙方面的書籍,通常也會在開頭部分描述戒煙的困難。其實,戒煙是一件無比簡單的事情。我知道你仍然心存懷疑,但是請先聽我說。

如果你的目標是在4分鐘內跑完1600米,那麼這的確很難,你需要多年的艱苦訓練,即使這樣也並不一定能成功(人類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很多都是打破固定思維模式的結果。在羅傑·班尼斯特4分鐘之內跑完1600米之前,人們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在今天,許多優秀運動員的成績已經遠遠超過這一水平)。

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是戒煙的話,那你只要停止吸煙就可以了。沒有人強迫你吸煙(除了你自己),而且吸煙並不是你的生存需要。所以如果你決定停止吸煙的話,又能有什麼困難?事實上,困難是吸煙者自己創造的,因為他們使用的是意志力戒煙法。任何會讓吸煙者覺得戒煙是一種犧牲的戒煙方法,我都定義為意志力戒煙法。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類方法。

我們並不是自主決定成為吸煙者的。我們最初只不過是想嘗試一下吸煙的感覺,因為那感覺十分糟糕,我們覺得自己如果想戒煙的話,肯定隨時都能成功。起初我們只有在想到時才會吸煙,而且通常是在身邊有其他吸煙者的時候。

然而不知不覺間,我們開始經常買煙,吸煙也變成了下意識的行為,而且每天都要吸許多支。吸煙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總是隨身帶著煙盒。我們相信,吸煙能緩解壓力,幫我們放鬆,讓我們更享受飯後的感覺。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飯後吸煙與其他時間吸煙,煙味是一樣的。事實上,吸煙既無助於緩解壓力,也不能幫我們放鬆,更無法讓我們享受。這些只不過是吸煙者的錯覺而已。

通常要過很多時間,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染上了煙癮,因為我們誤以為吸煙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毒癮。事實上,我們不僅無法從吸煙中得到享受(這是不可能的),而且還對香煙形成了依賴。

直到嘗試戒煙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年輕時戒煙通常是為了省錢,或者是出於健康方面的考慮。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只有在感覺到壓力的時候,我們才會想到戒煙。一旦停止吸煙,尼古丁戒斷症狀就會出現,讓我們產生心理上的空虛感。我們想靠吸煙來緩解這種感覺,但是又沒有煙抽,於是心情抑鬱不振。抑鬱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通常會妥協:「我不會像以前抽那麼多」、「現在戒煙時機不對」、「等到生活沒有了壓力再說」。然而,一旦沒有了壓力,我們就失去了戒煙的理由,直到下一次感覺到壓力為止。我們永遠感覺時機不對,因為隨著煙癮的加深,我們會感覺到越來越重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承受的外在壓力並沒有增加,增加的壓力正是尼古丁毒癮導致的。這一機制會在第28章中詳細討論。

第一次戒煙失敗後,我們會努力欺騙自己,幻想某一天一覺醒來,我們會忽然不再想吸煙了。這樣的幻想通常來源於別人的戒煙經歷(如「我有一陣子患了流感,病好了之後,我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想吸煙了」)。

不要欺騙你自己。我進行過深入調查,類似這樣的戒煙經歷,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在得流感之前,故事中的戒煙者已經做好了戒煙的心理準備,流感只不過是一個契機。我花了30多年時間等待這樣一天的到來,然而每次患感冒或流感的時候,我唯一期待的就是病快點好,免得影響我吸煙。

通常情況下,這些「莫名其妙」成功戒煙的人都經歷過某種衝擊,比如某個親友因吸煙引發的疾病而死,或是他們自己意識到了吸煙的危害性。他們之所以對這一過程輕描淡寫,是因為這樣描述更容易一些。不要欺騙你自己,戒煙過程絕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你的主觀能動性。

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為什麼意志力戒煙法如此之難。自從染上煙癮以來,我們一直把頭埋在沙子裡,用「明天我就能戒煙成功」之類的幻想欺騙自己。

偶爾我們也會受到一些刺激,從而決定戒煙。這刺激或許是健康、金錢和社會形象方面的考慮,或許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吸煙並不是享受,等等。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我們不再把頭埋進沙子裡,開始權衡吸煙的利弊得失。我們的理性立即意識到,吸煙有弊無利,必須馬上停止。

假如你坐下來,分別為戒煙的好處和吸煙的「好處」逐條打分,那麼前者的總分肯定遠遠高於後者。

不過,儘管你知道戒煙有這麼多好處,卻在心底把戒煙當成一種犧牲。儘管這只是一種錯覺,其暗示力量卻十分強大。你並不知道箇中原因,但你的確認為,吸煙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

嘗試戒煙之前,你早已受到社會洗腦的影響,再加上你自己對自己的洗腦,你覺得「放棄是一樁難事」。

你曾聽說過,有些人戒煙已經好幾個月,仍然對煙卷念念不忘。你也聽說過,有些人儘管終生不再吸煙,卻並沒能擺脫煙癮的折磨。還有些人戒煙多年,生活幸福美滿,但卻又突然恢復了吸煙的「習慣」。或許你認識一些重度吸煙者,儘管他們的健康已經接近崩潰,而且絕對不是在「享受」吸煙的感覺,但他們卻仍在吸煙。你甚至親身體驗過這樣的感覺。

所以,你的反應不是「太棒了!你聽說了嗎?我再也不用吸煙了」,而是感覺自己正面臨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彷彿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你深信不疑,一旦染上了煙癮,終生都無法擺脫。許多吸煙者開始戒煙時,甚至會對親友們說這樣的話:「對不起,我打算戒煙,接下來幾個星期我可能脾氣很不好。求你們盡量忍受。」這樣的戒煙嘗試,還沒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假設你強忍住不吸煙,這樣過了幾天,你肺部的有毒物質迅速減少。因為你這幾天沒有買煙,口袋裡的錢多了不少。這樣,你最初戒煙的原因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像是開車時目睹一起交通事故,你或許會暫時放慢車速,但是下次你需要趕時間開車赴約的時候,又會一腳把油門踩到底。

另一方面,你身體對尼古丁的渴求還沒有消失。戒斷症狀十分輕微,而且沒有生理上的疼痛,只有心理上的空虛感。但你並不知道這就是戒斷症狀,你只是感覺想抽支煙,至於為什麼想,你完全不清楚。這種感覺會很快從潛意識上升到意識層面,過不了多久你就會搜腸刮肚,努力尋找吸煙的理由。你或許會說:

1.人生苦短。或許我體內已經有了癌細胞。或許我明天就會出車禍死掉。現在戒煙反正也晚了。再說,這年頭癌症的發病率實在太高了。

2.我選錯了時機。我應該等到非週末時間/假期結束/熬過這段日子,再開始戒煙。

3.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激動,脾氣也變壞了。我無法正常工作,家人和朋友也不喜歡我這樣。為了他們的緣故,我必須得恢復吸煙。反正我也是個重度吸煙者了,不吸煙的話,我永遠都沒辦法開心起來(我自己當初的理由就是這樣)。

到了這一階段,你通常會向自己投降。你點起一支煙,心中的矛盾越發嚴重了。一方面,你對尼古丁的飢渴終於得到了緩解;另一方面,因為很久沒吸煙了,煙味感覺很糟糕,你不明白自己怎麼能忍受得了。或許你會責怪自己意志薄弱。事實上,你缺乏的絕不是意志力。你只不過是就情況的變化做出了新的選擇。如果連生活質量都無法保證,健康又有什麼意義?財富又有什麼意義?如果能提高生活質量,壽命短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非吸煙者的生活質量比吸煙者要高得多,但是你卻會產生相反的錯覺。正是這樣的錯覺,讓我甘心做了33年的煙鬼。我必須承認,假使事實真的是這樣,那我一定不會戒煙的——儘管那樣我絕對活不到今天。

吸煙者的痛苦與尼古丁戒斷症狀並無關係。的確,痛苦是由戒斷症狀引發的,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你的心態,你心中的猶豫和懷疑。因為認定戒煙是一種犧牲,你會感覺生活彷彿缺少了什麼——而這樣的感覺會產生壓力。壓力是導致你想吸煙的因素之一,但是現在你正在戒煙,二者之間的矛盾會進一步加重壓力。

意志力戒煙法的困難還有一個原因:你不得不保持等待的心態。假如你的目標是通過駕照考試,那麼通過之後你就可以告訴自己,你已經達到了目標。但是使用意志力法戒煙時,你告訴自己的是「如果我能忍住不吸煙,過了足夠長的時間,煙癮就會自然消失」。

「足夠長的時間」到底是多長?你完全沒辦法判斷,只能慢慢等待,期盼著某件事可以作為標誌,讓你知道戒煙確實成功了。事實上,在你熄滅最後一支煙的那一瞬間,戒煙就已經成功了;你所等待的,不過是戒煙再次失敗的那一刻——你向自己屈服的那一刻。

我已經說過,吸煙者的痛苦是心理上的,是猶豫和懷疑的結果。儘管沒有生理上的疼痛,但心理上的痛苦同樣難以承擔。你的生活沒有任何幸福感和安全感可言。你原本應該把吸煙這回事徹底忘掉,然而你的意識卻偏要糾纏不休。

這種痛苦可能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星期。你的頭腦裡充滿了這樣的想法:

「煙癮究竟還要持續多久?」

「我還能找到幸福嗎?」

「我每天早上會願意起床嗎?」

「我還能享受飯後的時光嗎?」

「我將來該怎麼緩解壓力?」

「我該怎麼應付社交場合?」

你在這樣想的時候,對香煙的渴望就會越來越強。

事實上,只要你堅持三個星期不吸煙,身體對尼古丁的飢渴就會消失。雖然尼古丁戒斷症狀十分輕微,但在症狀消失時,許多戒煙者還是意識得到,他們已經「擺脫了煙癮」。他們會點起一支煙來證明這一點。煙味讓他們感覺很糟糕,似乎煙癮的確已經消失了。然而這麼一來,他們又攝入了新的尼古丁,香煙熄滅之後,戒斷症狀又會重新出現。他們會下意識地想:「我還得再來一支。」他們原本已經擺脫了煙癮,這樣一來又重新染上了。

他們並不會立刻點起第二支煙,因為他們還抱著這樣的心理:「我不能重蹈覆轍。」所以他們會等上一段時間,直到感覺安全了為止。過了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星期之後,他們會想:「看來我的確是擺脫煙癮了,所以現在再抽一支也無所謂。」殊不知,他們正在一點點滑向原本已經掙脫的陷阱。

意志力戒煙法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戒煙的最大問題在於洗腦,而不是生理上的毒癮。即使尼古丁上癮症狀已經消失了很久,戒煙者仍然會從心理上渴望再來一支煙。不過最終,如果時間真的足夠久,他們或許會意識到自己的確已經掙脫了陷阱。他不會再渴望吸煙,因為他已經意識到,沒有香煙的生活其實更加美好。

很多吸煙者都是用意志力法戒煙成功的,但是這樣的方法不僅難度很大,而且失敗率非常高。即使成功戒煙,戒煙者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洗腦的影響,仍然認為吸煙並不是全無益處(許多非吸煙者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他們也接受了同樣的洗腦過程,只不過無法「學會」吸煙,或是無法接受吸煙的危害性)。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戒煙多年之後,某些人仍然會恢復吸煙。

許多戒煙者都會偶爾來一支香煙或雪茄,或是作為對自己的「獎勵」,或是為了向自己證明煙味的糟糕。的確很糟糕,但當香煙或雪茄熄滅時,殘留在他們身體裡的尼古丁就會悄悄告訴他們:「你還想再來一支。」如果他們真的再點上一支,儘管煙味還是一樣糟糕,他們卻會說:「不錯!既然我無法享受這種感覺,那就絕對不會上癮。所以週末/假期/這段難熬的日子結束之後,我就會停下來的。」

太晚了。他們已經重新染上了煙癮,掉回了之前艱苦掙脫的陷阱。

我已經重複過無數次,吸煙跟享受完全沒有關係,從來都沒有!假如吸煙是為了追求享受的話,任何人吸過第一支煙後都不會再次嘗試。我們以為吸煙是一種享受,僅僅是因為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愚蠢,居然會做這樣一件毫無益處的事情。我們吸煙時通常處於下意識狀態。假如我們每點起一支煙,都能意識到煙味的噁心難聞,同時提醒自己「這樣我一輩子要花10萬塊錢,而且這支煙有可能就是導致我肺癌的罪魁禍首」,那我們就絕對不會繼續。然而事實卻是,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想法,恐懼讓我們裹足不前。如果你對吸煙者做過觀察,尤其是在社交場合,你會發現他們只有在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吸煙的時候,才會感到高興。一旦他們意識到嘴裡的煙,就會表現得相當不舒服。吸煙是為了滿足毒癮,如果把身體和頭腦中的毒癮徹底清除出去,你就再也沒有任何理由吸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