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 第12章 思維謬誤何其多:非理性思維傾向分類及其與智力的關係 >

第12章 思維謬誤何其多:非理性思維傾向分類及其與智力的關係

行為經濟學擴展了「傻瓜」的概念範圍,將絕大多數人囊括其中。怎樣的「愚蠢」行為是可預見的?如何阻止人們不做傻事呢?

——科林·卡默勒及合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律評論》,2003

過去幾十年,研究者一直在尋找潛藏於智力的心智屬性子集。100多年前,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提出了智力結構的G因素理論。G因素的提出揭示了不同心理測試之間彼此相關的傾向[1]。時至今日,依然有一部分人認為G因素是智力領域中最棒的理論。卡特爾-霍恩-卡羅爾理論、Gf-Gc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心理能力測試只評估了諸多智力因素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有兩個因素是佔據絕對支配地位的,那就是備受理論家青睞的流體智力(Gf)和晶體智力(Gc)。這兩個因素之所以支持者甚眾,原因之一在於它們是智力雙因素(過程智力和知識智力)理論漫長進化歷史的縮影,原因之二在於研究者已經對隱藏於Gf中的關鍵心理操作——認知去耦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另外一些理論家的關注對象是除Gf和Gc之外的其他智力成分。

無論這些理論紛爭最終將走向何處,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智力領域中目前尚未被徹底研究的認知特徵已越來越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未知領域會被一一探明。反觀理性思維,似乎應對起來更為棘手。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種非理性思維方式以及人們容易犯錯的認知任務。在第6~11章中,我詳細描述了許多種思維謬誤和易出錯的認知任務,但這些只不過是冰山一角[2]。理性思維謬誤具有多面性,阻礙最大化目標實現(工具理性)的方式多種多樣,致使信念未能反映客觀現實(知識理性)的原因也不止一種。

導致理性思維謬誤發生的原因很多。在理性研究領域,應該沒有人可以像研究智力理論一樣,提出「理性結構的G因素」。因為非理性思維並非源於某個特定的認知問題。不過,已有的研究文獻積累讓我們可以根據問題類型將非理性思維進行進一步細分。之前的討論已為非理性謬誤分類系統做好了鋪墊,搭建好了平台。不過,在正式介紹分類之前,我需要對第3章中的心智通用模型做一點補充介紹。

[1] 參見Spearman(1904)。關於晶體智力-流體智力理論參見Geary(2005)和Horn and Noll(1997);關於晶體智力-流體智力之外的因素群,參見Carroll(1993)。

[2] 啟髮式和理性思維謬誤的分類,參見Arkes等人的研究(Arkes,1991;Baron,2000;Harvey,2007;Larrick,2004;McFadden,1999;Reyna,Lloyd,and Brainer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