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 序言 >

序言

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認知科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憑借與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96年去世)合作完成的一系列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消息一經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出,人們的關注點迅速聚焦於他們在「人類判斷與決策的分析」領域的工作。卡尼曼的研究發現了「背離概率基本原則的啟髮式思維捷徑對人類決策過程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激發了一大批經濟和金融學者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對人類內在動機進行研究,豐富了經濟學理論」。

簡而言之,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研究了人類如何做出選擇以及如何進行概率評估,並揭示了人類決策時常犯的典型謬誤。心理學領域很多高引用、高影響力的論文都來自卡尼曼的課題組,他最終捧得諾貝爾獎可謂實至名歸。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工作之所以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的研究解決了有關人類理性的深層次問題。誠如諾貝爾頒獎詞所說:「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發現了人們在不確定情境中如何進行決策,顛覆了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人類理性假設。」二人發現的思維謬誤並非是在玩室內益智遊戲時所犯的小錯誤。所謂理性,意味著為了達成人生目標所採取的最佳方式。個體若違反了經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驗證的思維規則,所帶來的直接實際後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錯失本應取得的人生成就。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等人研究了人類的基本認知結構為何會讓人容易在判斷和決策上面犯錯誤。不過,容易犯錯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犯錯。每個人都可以壓制自己犯推理錯誤的傾向,做出理性行為,人們並非一定會深陷於犯錯的泥潭無法自拔。更為重要的是,個人判斷和決策的錯誤傾向其實是存在系統化差異的。我的研究團隊就致力於探索能夠預測個體差異的諸多因素。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發現個體的判斷和決策能力存在系統的個體差異,這意味著與理性相關的人類認知屬性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即人們達成人生目標的效率有所不同。然而,十分奇怪的是,智力測驗(或是它的衍生品,比如美國的學術能力評估測驗)並沒有評估這些重要的思維認知屬性。之所以說這種現象奇怪,是基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多數非心理學專業人士認為,智力測驗評估的是一個人「善於思考」(good thinking)的程度。科學家和外行普遍認為,所謂「善於思考」包括明智的判斷和決策,而明智的判斷有助於個人實現目標。事實上,「善於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屬性,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對「善於思考」的研究甚至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但在廣為流傳的智力測驗中卻沒有找到評估「善於思考」的影子。

第二個原因,當人們(包括專家和外行)談及「智力」二字時,普遍認為智力的概念內涵包括理性。例如,很多智力概念都包含「適應性決策」(adaptive decision making)。適應性決策是理性的精華所在,但是,現行的智力測量工具與理性決策測量卻沒有絲毫聯繫。上述兩個原因導致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比如,「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如果考慮到人們測量評估智力的方式,這種現象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聰明」意味著智力測驗分數高,「蠢事」指糟糕的決策,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智力測驗沒有評估適應性決策能力。如果你因「智商高卻做蠢事」現象而感到驚訝,就說明你骨子裡默認所有優秀的心理屬性都伴隨著高智商一起出現。比如說,理性思維一定與高智商共存。不過,學者們的研究結果不斷對這個假設提出質疑。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發現,理性思維技能與智力測驗成績之間只有小到中等強度的相關性。這種低相關性不足為奇,因為智力測驗壓根兒沒有對理性思維技能進行評估。

在本書中,我將重點討論智力測驗中是否應該同時測量理性。判斷和決策技巧,即理性思維能力,其重要性至少與智力測驗所評估的那些認知屬性不相上下。與智力相似,理性思維技能也關係到現實生活中目標的達成。但是,整個社會對理性的重視程度極為不足,既沒有開設相關的教學課程,也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我們一直在使用智力測驗的衍生品作為教育機構的選材工具,從學前班到研究生入學考試都是如此。不僅如此,公司和軍隊也相當重視智商類評估工具。人們在智力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提高智力、讚揚高智商、為低智商而擔憂等),但是,如果忽視了另一類能夠帶來同等社會後果的心理技能,在智力方面投入再多的精力也無濟於事。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所研究的思維技能,可轉化為直接影響人類幸福和主觀滿意度的行為,他們與智力測驗所評估的認知技能同樣重要。作為一種認知功能評估工具,智力測驗極為不完整。鑒於智力測驗的影響力,它為心理學家和外行界定了何為重要的認知特徵,毋庸置疑,現行智力測驗所評估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它也將很多重要能力劃出了其測量範圍。在這裡,我們暫且不去尋找那些在非認知領域被智力測驗落下的重要能力,比如情緒智力或是社會智力,那樣對智力測驗未免太過苛責。單單在認知領域中看,智力測驗缺失了對判斷和決策技能的評估部分,而這些正是理性思維和行為的認知基礎。

這本書深入討論了行為科學領域中極具諷刺意味的一樁歷史性事件帶來的科學和社會性後果,即獲得諾貝爾獎認可的認知特徵,卻被行為科學領域最廣為人知的心理評估工具——智力測驗完全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