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是如何學習的 > 第四部分 學習科學未來發展走向 >

第四部分 學習科學未來發展走向

第十章 結論

當人們的討論轉向學習和教育的問題時,科學發展的速度有時候似乎令人吃驚的緩慢和讓人不安,而人們對學習和教育的期望卻很高漲。在學習領域,過去的二十五年是研究有重大進展的一個階段。由於有許多新進展,我們需要對本書涉及的結論進行研究,以便對人類學習的科學知識基礎和它在教育中的應用進行評估。我們評估了有關學習、教學和學習環境的最佳的和最新的研究資料。分析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習者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才能來達到深入的理解,確定哪些內容可以通向有效教學,以及評價導致教與學的支持性環境的條件。

對學習的科學理解包括理解學習過程、學習環境、教學、社會文化加工和許多促進學習的其他因素。在現場和在實驗室裡對所有這些課題的研究都為理解和實現教育變革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基礎。

本書討論了與深入理解學生學習過程有關的六個領域的研究:在學習中先前知識的作用;基於大腦發展的早期經驗的可塑性和相關問題;學習是一個主動過程;理解性學習;適應性專業知識;學習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本書考查了另外五個與支持有效學習的教學和環境有關的研究:社會文化環境的重要性;遷移和廣泛應用所學知識的條件;學科內容獨特性;支持學習的評價;新型教育技術。

學習者與學習

發展與學習能力

孩子出生時就具有了某種學習的本能。他們能夠識別人的聲音、區分有生命和無生命物體,他們對空間、動作、數字、因果關係具有一種本能的認識。嬰兒的這些原始能力是由新生兒的周圍環境造成的。當家長吸引嬰兒注意他們母語的聲音時,這些環境提供了信息,也提供了信息的結構。

因此,發展過程會涉及兒童的早期能力和與其所在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人際間的支持,這些支持有助於增強與兒童周圍環境有關的能力,並削弱與兒童周圍環境無關的能力。兒童的生理特徵和他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和調控了學習。從分子的水平上看,兒童的大腦是生理因素與生態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心理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發展」一詞是理解兒童概念形成過程中發生變化的關鍵。認知的改變不僅僅是信息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而且還源於概念重組的過程。來自許多領域的研究發現早期認知能力與學習相關。這些關鍵發現有:

  • 「特惠領域」:兒童主動地瞭解他們的世界。在有些領域,諸如語言(最明顯)、生物和物質因果關係以及數字,兒童似乎有學習的偏愛。

  • 兒童是無知的,但並不愚笨:兒童缺乏知識,但他們具有利用他們理解的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

  • 兒童是問題的解決者,因好奇產生疑惑和問題:兒童試圖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他們也尋求新的挑戰。他們堅持不懈,因為成功和理解是自我激勵的。

  • 兒童很早就發展他們自己的學習能力——元認知。這種元認知能力使他們能夠計劃和監控成功的學習,以及修正錯誤(如有必要)。

  • 兒童天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加以引導:兒童的早期能力有賴於催化和調教。成人在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增強兒童的堅持性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其做法是引導兒童的注意力、組織兒童的經驗、支持兒童學習的努力、調整信息的複雜程度和難度。

神經認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證據,即學習會對大腦的發展與成熟產生影響,能改變大腦的結構。例如,當小鼠與刺激性的物質環境和交互性的社會群體保持直接接觸時,小鼠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厚度會改變。神經細胞自身的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有些條件下,向神經元提供支撐的細胞和向神經元提供血液的毛細血管也可能發生改變。學習特定任務似乎可以改變與這個任務相對應的大腦特定區域。例如,人的大腦功能重組已經在聾啞人的語言功能方面獲得證實,在康復的中風病人身上得到反映,在先天盲人的視覺皮層上得以展示。這些研究發現表明大腦是一個動態的器官,其構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體驗和所為。

學習的遷移

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為靈活地適應新問題和新情境做好準備。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是判斷學習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的重要指標;瞭解學生的遷移程度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評估和改進他們的教學。當衡量學習的唯一標準就是識記具體傳授的事實知識時,許多教學方法看起來是相同的。當我們評估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問題和新情境的程度時,教學的差異就變得明顯多了。我們可以從各種層面來考查遷移,包括從一組概念到另外一組概念的遷移、從一門學科到另一門學科的遷移、從一個學年到另一學年的遷移,以及跨越不同學校間和不同校外日常活動間的遷移。

人們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的能力取決於如下因素:

  • 人們必須達到足以支撐遷移的初始學習的一個最低限度。這一觀點顯而易見但又常常被人忽視,它可以導致人們對各種教學方法的效度做出錯誤的判斷。

  • 學習複雜的學科知識需要時間,對遷移的評價必須考慮最初的理解性學習所達到的程度。

  • 把更多的時間用於(「花在任務上」)學習並不足以確保學習的有效性。實踐和熟悉學科知識要花費時間,但最重要的是人們在學習時如何利用他們的時間。例如「有準備的實踐」概念強調了幫助學生調控他們自己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可以尋找反饋,並積極地評價他們的學習策略和當前的理解水平。這些活動完全不同於簡單的閱讀和反覆閱讀課文。

  • 比起記憶課文或課堂的信息來說,理解性學習更能促進遷移。許多課堂活動重記憶輕理解性學習。同樣,許多課堂活動關注事實與細節,而忽視事件的原因與結果這類更大的主題。如果考試只是測試識記方面,這些教學方法的缺點不會太明顯,但是當測試學習的遷移能力時,理解性學習的優勢就可能顯現出來。

  • 在多元情境而非單一情境中學到的知識更有利於靈活的遷移。當學習特定情境的範例,信息便會「受制於情境」。當知識在多元情境中呈現時,人們更能汲取概念的相關特徵,也更能靈活地表徵適應面廣的知識。

  • 如果學生學會從練習中提取潛在的主題和原理,那麼他們便可以根據時間、地點、原因和方法靈活地應用他們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理解知識應用的方式和時間——這叫做應用的條件——它是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特徵。在多元情境中學習尤其能夠影響這種遷移。

  • 學習的遷移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學習和遷移不應該用僅有的一次遷移測試來進行評價。另一種方法是把評價放在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上,例如在一個新領域,學習速度加快了。通常,在人們有機會學習新領域後,正遷移的跡象才開始出現,然後遷移發生了,這顯然表現在學習者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新信息的能力上。

  • 所有的學習都包括來自以往經驗的遷移。即使是最初的學習也包括基於以往經驗和先前知識的遷移。遷移不能簡單歸結為:在最初的學習發生後就會出現或可能不出現的事情。例如,與一個特定的學習任務有關的知識不會自動地被學習者激活,可能不會成為學習新信息的正遷移的一個來源。有效教師努力支持正遷移,他們的方法是主動指出學生帶到學習環境中的優勢,依據這些優勢進行教學,從而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之間建立聯繫的橋樑。

  • 有時候人們帶到新情境中的知識會阻礙後繼的學習,因為它會把人的思維引向錯誤的方向。例如,兒童日常的以數數為基礎的算術知識使他們很難理解有理數(分子的數目大於分母與分母的數目大於分子不是一回事);基於日常經驗的假設使學生們難以理解物理概念(他們認為一塊石頭比一片葉子下落得快,是因為日常經驗涉及到其他的變量,例如阻力,而它在物理學家研究的真空條件下是不存在的)。在這些情境下,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改變他們原有的概念,而不是簡單地把錯誤概念作為進一步理解的基礎,或者不把新學習的材料與當前的理解聯繫起來。

能力與專業表現

認知科學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學習者學習時是如何建立知識基礎的。學科領域的新手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學習過程成長為那個領域的能人。理解知識的結構為幫助學習者有效地掌握知識基礎提供了指導方法。以下八個因素影響著專業知識和能力表現的發展:

相關的知識可以幫助人們用便於記憶的方法來組織信息。

學習者不總是把他們擁有的知識與新的學習任務聯繫在一起,儘管它們之間存在這種潛在的關係。這種「不關聯」對於理解可用的知識(這種知識是專家已建立的知識)與組織不良的知識(這種知識往往是「惰性知識」)之間的差異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的知識有助於人們超越給定的信息,去思考問題的表徵,去從事推理活動,去收集各種相關信息形成結論。

知識影響行為表現主要是通過影響人們對問題和情境的表徵來實現的。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表徵會使問題變得容易、困難,或者不可能解決。

專家們對複雜問題的表徵靠的是組織良好的知識結構。專家們知道應用知識的條件,他們能夠非常輕鬆地獲取相關的知識。

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科學、數學和歷史,都有不同的組織特點。因此,要深人地把握某個領域,就必需瞭解這個學科的相關知識,以及瞭解該學科更寬泛的結構化知識。

有才能的學習者和問題解決者監控和調節他們自己的學習過程,必要時改變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能夠估計,並進行「教學預測」。

研究一般人的日常認知,能為我們提供有關日常環境中能力認知表現的有用信息。像專家們的工作一樣,工具和社會規範有利於日常才能的形成,社會規範允許人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務,而人們常常不能在其他情境中完成這個任務。

小結

每個人的學習是建立在理解、資源和興趣之上的。學習一個主題並非是從無知開始,然後進行全新的學習。許多方式的學習需要轉化已有的理解,當需要把某人的理解應用到新情境中時尤為如此。在幫助學習者理解、依據學習者的理解開展教學、糾正他們的錯誤概念,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觀察學習者和與他們交往方面,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和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的觀念來自於對學習機制和促進理解的條件的概括。這個觀念首先明確了:很多情境中都存在著學習。當學習者將他們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各種不同的新情境時,最有效的學習就發生了。這個學習觀沒有明確提出:兒童帶著先前知識來到學校,有的先前知識促進學習,而有的先前知識阻礙學習。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必須正視兒童先前知識的多層次知識和觀念(即兒童帶著所有的不精確知識和錯誤概念來到學校)。

  • 有效的理解和思考需要對任何學科中的組織性原理進行連貫的理解;對各門學科問題的基本特徵的理解將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早期能力是後續學習的基礎;自我調整的學習過程有助於學習者對自己進行自我監控和調控學習。

  • 學習的遷移及其廣泛的應用最有可能在以下情況下發生:當學習者對所學材料有了結構化的、連貫的理解時;當遷移的情境與最初學習的結構相通時;當學習者掌握和實踐了學科知識時;當學科領域交錯在一起和學科領域共享認知要素時;當教學特別注意潛在的原理時;當教學明顯地和直接地強調遷移時。

  • 學習者的學習和理解通過以下方法得到促進:強調知識體系的結構性和連貫性(這些知識包括特定的事實和細節);幫助學習者學習如何遷移他們的學習;幫助他們應用所學的知識。

  • 對某一領域的深入理解,就必須瞭解該領域詳細的事實性知識。專業知識的關鍵特徵是對某個特定領域內的重要事實能夠詳細地、結構化地理解。教育必須使兒童充分掌握特定學科的詳細知識,這樣他們就有了在那些領域開展進一步探索的基礎。

  • 學習者的專業知識可以得到提升。體現專家身份的主要標誌是:他在掌握某一學科內容上所花的時間。其次,某人對一個學科的瞭解越多,他就越容易學習其他知識。

教師與教學

我們所勾勒的人類學習和認知概貌強調了為深刻理解而開展學習。變革理解性學習所蘊含的主要思想對教學也有影響。

為深層學習而教

傳統教育往往強調對課文的記憶和掌握。然而,對發展專業知識的研究表明,要達到深層理解僅憑普通的問題解決技能和大量的事實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專業知識涉及到對概念、原理和探究過程等知識的精心組織。各門學科領域的組織方式不同,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樣。我們通過討論歷史、數學和科學三門學科領域的學習,來說明知識領域的結構是如何指導學習與教學的。

新教學方法的支持者通過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來建構學科領域的知識基礎。這些方法包括一組事實和清晰定義的原理。教師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給定主題的理解,也幫助他們成為獨立思考的問題解決者。達到這一目標的一種途徑是告訴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在解決老師佈置的各種難題時,學生理解了支配主題的原則。

例如,在低年級(一、二年級)學生的數學課上,以認知主導的教學通過開展許多課堂活動,讓學生領悟數數和計算的原理,如讓學生分配快餐以掌握分數、計算午餐以解決數數、計箅出勤人數以體驗部分與整體關係等。通過這些活動,教師有許多機會可以觀察學生學會了什麼以及他們如何解決問題,引入常見的錯誤概念以激發學生的思考,以及在學生有所準備的時候可以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供他們討論。

對於高年級學生,基於模型的數學推理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是以建立物質模型開始的,後來發展到基於抽像符號系統的模型,例如代數方程式或基於幾何的解決方案。基於模型的方法包括選擇和探索模型的特點,然後應用這個模型來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這種重要的方法強調超越常規記憶的理解,它向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工具,使學生能夠在舊方法無效時想出新的解決方案。

數學教學的新方法使用了如下一些知識:學習包括對新情境的拓展性理解——遷移的一個指導原則(第三章);兒童帶著早期的數學概念來到學校(第四章);學習者不會總是確認和回憶起相關的知識(第二、第三和第四章);通過鼓勵學生嘗試他們帶到學校學習環境中的觀念和策略來促進學習(第六章)。使用新教學方法的學生不是通過坐在課桌前、僅僅做計算題來學習數學的。相反,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他們自己的知識、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與其他人討論他們的解題策略有效或者無效的原因。

新的科學教學方法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強調幫助學生克服根深蒂固的錯誤概念對學習的干擾。尤其在人們的物理知識中,憑個人經驗和觀察建構的先前知識(例如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顯然會與新的學習內容發生衝突。不經意的觀察對於解釋一塊石頭比一片葉子下落得快的問題十分管用,但是它們會導致難以克服的錯誤概念。然而錯誤概念卻是用新教學方法教學生科學思維的起點。通過探究學生的觀念,幫助他們掌握解決觀念衝突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構對科學概念的連貫把握和廣泛理解。這種新教學方法和其他的教學方法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突破。學生常常會在隱含著需要做出理解的測驗中回答出基於事實的問題,但是當學生面對有關科學概念的問題時,錯誤概念便會暴露出來。

切克科恩法(Cheche Konnen)(海地克利奧爾語中的「探索知識」)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一種新的教學範例。這種方法強調將學生的個人知識作為意義建構的基礎。此外,這種方法還強調語言的特殊作用,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而非英語進行)交流;強調在培養技能(如何論證他們得出的科學證據)方面語言的作用;強調在共享信息和向他人學習時對話的作用;最後強調學科知識中特殊的、科學的語言(包括術語和定義)如何促進對概念的深入理解。

為深層理解而開展的歷史教學已產生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認為學生需要學習歷史學家把歷史事件和他的思維圖示連接為敘述故事所作的假設。這種加工包括把歷史看作是一段歷史而非歷史本身的學習。引導歷史學習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如何從能夠列舉出的所有事實中挑選出重要的事實。「確定歷史重要性的規則」成為了用一種創新的歷史教學方法開展課堂討論的一個亮點。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學會理解歷史的解釋性特徵和把歷史理解為知識的一個證據形式。這種教學方法反對把歷史描述成需要學生記憶的大量固定的名字和日期。與切克科恩科學學習的範例一樣,掌握歷史分析的概念、建立一個有根據的基礎以及對證據進行辯駁都成為了學生隨身攜帶的歷史工具箱中的工具,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專家教師

專家教師瞭解他們所教學科中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向他們提供了引導學生完成給定作業的認知路標,用以評定學生進步的評價方法以及教室裡以問答形式提出的問題。專家教師對學生特別難以掌握和容易掌握的學科知識領域是敏感的:他們瞭解可能阻礙學習的概念屏障,所以他們會密切關注這些學生錯誤概念所暴露的症狀。以這種方式,學生的先前知識和教師的學科知識都成為了學習者成長的關鍵組成部分。

學科專業知識需要精心組織的知識概念和探索過程。同樣,教學研究得出結論,即專業知識不僅僅是由能應用到各門學科的一般方法組成的。這兩組基於研究的發現同常見的錯誤概念(即為設計有效的學生學習環境,教師所需要瞭解的知識)相矛盾。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對於專家教學都是重要的,這是因為這些知識領域具有獨特的結構和相應的探索方法。

資深的教師和學生一起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他們反思課堂上發生的一切並對他們的教學計劃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學不是一個抽像的或深奧的活動,對於專業發展來說,教學是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系統的方法。通過教師獨自地或與其他有批判意識的同事一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評價,他們逐漸掌握了改進教學實踐的方法,正如通過反饋來學習一樣。

小結

  • 教師需要學科專業知識,也需要教學專業知識。

  • 教師需要瞭解知識理論(認識論),這些理論可以指導他們所教的學科。

  • 教師需要把教育學理解為反映學習原理的智力學科,包括學習者的文化觀念和個性如何影響學習的知識。

  • 教師是學習者,學習原理和學生學習的遷移同樣適用於教師。

  • 教師需要有機會學習兒童認知發展和兒童思維發展的理論(兒童的認識論),以便瞭解教學實踐如何依賴於學習者的先前知識。

  • 教師需要建立他們自己的基於終身學習的專業發展模式,而不是基於一個「更新的」學習模式,以便擁有指導他們職業規劃的框架。

學習環境

技術工具

技術已成為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基於計算機的技術在增加知識的獲取渠道和促迸學習的手段方面大有前途。公眾的想像力已經被信息技術聚集和組織大量知識的能力所折服;人們對信息網絡(例如因特網)將全球學生連接起來形成學習者共同體的前景感到興奮不已。

技術在創建有效學習環境方面有五種迎接挑戰的途徑:

  • 通過使用錄像、演示、模擬和與具體的數據、實踐科學家進行因特網連接,把真實世界的問題帶人課堂。

  • 提供「支架」支持,可以拓展學習者在通向理解路途上所做的實踐和推理。支架允許學習者參與複雜的認知活動,例如科學直觀性學習和基於模型的學習。如果沒有技術支持,這是很難或者是不可能做到的。

  • 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來自軟件導師、教師和同伴的反饋;反思他們自己學習的過程;接受循序漸進式的指導,提高其學習和推理水平。

  • 創建包括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和其他有興趣的學習者在內的本地共同體和全球共同體。

  • 擴大教師學習的機會。

新技術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表徵的工具。表徵性思維對於深層理解是重要的,問題表徵是區分學科專家與學科新手的眾多技能之一。許多工具也具有為學習者(學生和教師)的學習和遷移提供多重情境和機會的潛力。技術可以用作學習和問題解決的工具,促進獨立學習,以及學習者與實踐工作者之間的網絡合作。

在課堂裡使用新技術,或者使用任何學習輔助工具,絕非僅僅是技術的問題。新型電子技術,像任何其他教育資源一樣,需要在社會化的環境中使用,因此,它們在學生間和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中起到中介作用。

開發和使用教育軟件需要對學習和發展心理學原理有充分的理解。當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培訓教師有效地使用新技術時,許多新問題產生了:教師們需要瞭解哪些有關學習過程和技術的知識?哪種培訓對於幫助教師使用高質量的教學程序是最有效的?理解影響教師使用新技術的問題與理解技術對兒童的學習潛力和適當性問題一樣緊迫。

支持學習的評價

評價和反饋對於幫助人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與學習和理解原理相一致的評價應該:

  • 反映出優良的教學;

  • 持續地進行,但不能中斷,並作為教學的組成部分;

  • (向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有關學生所達到的理解程度的信息。

評價應該反映出學生思維的品質和他們已學習的特定內容。為達到這個目的,學業測評應該考慮績效認知理論(cognitive theories of performance)。例如,在評價科學學科學業成績中,把認知和情境融合在一起的框架描述了學生的績效表現,它是根據學科的內容和過程任務需求以及在特定的評價情境中可能觀察到的認知活動的特徵和範圍來描述的。這個框架為研究旨在測評學生推理、理解和綜合問題解決能力的績效評估提供了基礎。

一個評價的性質和目標也會影響學生所參與的特定認知活動。有些評價任務強調某種特殊的績效表現(如做出解釋),但它不重視績效的其他方面(如自我監控)。評價什麼樣的學科內容和任務的過程需求,就會在評價情境中觀察到什麼樣的認知活動類型和質量。同樣,對過程技能的任務要求可以理解為一個從限制到開放的連續體。在開放的情境中,明確的指導會被降至最低程度,以便瞭解學生在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如何形成和運用適當的過程技能的。根據能力的組成部分和學科的內容、過程需求來描述評價的特徵將為評價的目標帶來具體、特殊的要素,例如「高水平思維」和「深入理解」。這種方法把特定的學科內容與基本的認知過程和教師心目中的績效目標聯繫在一起。隨著目標的確立和對任務特徵與認知活動之間的一致性的理解,學科內容和任務的過程需求也要求與績效目標相一致。

有效教師注意到在日常課堂學習情境中的評價機會。他們不斷地試圖瞭解學生的思維和理解,並使之與當前的學習任務相關。在在線調控課堂小組活動和個人行為表現方面,教師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試圖把當前的活動與課程的其他部分聯繫起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繫起來。

不同年級的學生,尤其是那些隨年級遞增而取得進步的學生,都把精力集中在課程的考試內容上。事實上,至少在獲得好成績的意義上,成為一個好學生的本領與預測考查內容的能力連接在一起,這就意味著考試內容對引導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強調理解的重要性,但卻考查學生對事實和過程的記憶,那麼學生真正關注的是後者。許多由教師建立的評價過分強調對過程和事實的記憶;相反,專家教師把評價實踐與深層理解的教學目標相匹配。

學習與社區連接

在正規學校環境之外,兒童參與到許多能夠促進它們學習的機構中。對於這樣一些機構,促進學習是他們目標的組成部分,這些校外項目有男女童子軍、4一H俱樂部(譯者註:4—H指的是以H開頭的四個英語單詞,Head, Heart, Hand, and Health。4一H俱樂部即「四健會」——青少年組織,由美國農業部支持贊助並對農村青少年提供農業和家政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教育,其提出四個目標:健全頭腦、內心、雙手以及促進健康成長)、博物館和宗教教育。在其他機構或活動中,學習更隨意,但是學習確實發生了。這些學習經驗對兒童和成人的生活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他們融人到構成他們日常活動的文化和社會結構中。下面所提到的校外學習機構的重要性的觀點,不應該用來削弱學校的核心作用,也不應該由此而否定在學校裡能夠最有效地傳授的那類信息。

學習的一個關鍵環境是家庭。在美國,許多家庭為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並在社區中尋找讓他們的孩子獲得技能、思想和信息的機會。即使當家庭成員無意關注教學功能時,他們還是通過家庭活動為孩子學習提供與校內外觀念相關的資源,通過家庭和社區提供豐富的知識,讓他們體驗到家庭成員對學校教育所傳授的技能和價值的態度。

家庭作為一個學習環境,最適合兒童的早期發展,這一觀點為學校的改革提供了啟示和指導。從出生到四五歲,兒童的快速成長通常由家庭的交流來支撐,在家庭交流中兒童通過觀察和與其他人的相互作用,在共同參與的努力中學習。圍繞著共同感興趣的事件,與可信賴的、老練的成人和同伴間的交談和相互影響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學習環境。許多對學校改革的建議可以看作家庭學習活動的拓墀。此外,把家庭納人到課堂活動和教育計劃的建議,有望把這兩個支持兒童學習的強大系統融合在一起。

與那些對所從事的工作感興趣的家長和社區成員交流可以對課堂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當教師和學生願意與來自校外的人士討論他們的項目和項目安排時,他們更容易形成社群感。校外人士可以幫助學生瞭解教室環境與每天的生活環境之間的相似性和相異性;並通過列舉和說明他們所掌握的知識的許多應用情景,使這些經驗促進學習的遷移。

家長和公司領導代表著對學生學習產生重要影響的校外人士。廣泛地參與基於學校的學習不是偶爾為之。它需要有明確的目標、進度表,以及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為成人幫助孩子學習提供了方法指導。

小結

設計有效的學習環境包括考慮學習的目標和學生的目標。這一對比強調了一個事實,即要達到學習的目標有各種手段,此外,學生的目標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當目標已經改變時,針對有效學習的研究基礎和學生使用的工具也會改變。這些年來學生人數已發生了變化。考慮到學生人數、技術工具和社會需求已發生了諸多變化,為了滿足強調兒童中心、文化敏感性的新型教學方法的需要,不同的課程就應運而生,其目標是促進有效學習和適應性(遷移)。教師需要應對眾多的挑戰,這種需求表明了評價為什麼需要成為一種有助於教師確定學生是否達標的工具。評價可以指導教師調整他們的教學,以適合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評價也間接地告訴了家長孩子的進步。

  • 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和教師可以操作的社會組織結構,它需要強調影響學習的課堂環境的特徵;強調由教師創建的用於學習和反饋的環境;強調學生在校內或校外參與學習環境的範圍。

  • 與那些影響學習者的人接觸交流能夠對課堂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特別是與家庭和社區成員就學校的學習目標進行交流。

  • 新技術工具在許多方面都具有促進學習的潛力。技術工具正在營造一種新的學習環境,我們需要對這種環境進行謹慎的評估,包括評估利用技術來促進學習的方法、為了把工具與課堂實踐整合成教師所需幫助的類型、為使用技術所必需的課堂結構的改變,以及使用新工具的認知結果、社會結果和學習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