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評估情境力量 >

評估情境力量

就主觀層次而言,你必須先身處在那個情境中,才能評估情境對你以及處在同一情境中其他人的轉化性影響。旁觀者清在這裡是行不通的。一個人對於情境的抽像認識即使達到鉅細靡遺、眉目分明的程度,也還是掌握不住那地方的情感調性、無法用言語傳達的特質,抓不到它內在生產出的規範以及參與者的自我涉人和激擾程度。這就是電玩比賽的觀眾和舞台上參賽者之間的差別。這也是經驗性學習的效果如此強大的原因,對此我們前面提過艾略特小姐及朗·瓊斯已經為我們在課堂上親自示範。前面也提過,40位精神病學家被要求預測米爾格倫的實驗結果,而他們卻大大低估了權威在實驗中的強大影響力,你還記得嗎?他們說只有1%的人會全程做完最高450伏特的電擊懲罰,而你已經看到他們錯得多離譜。他們根本無法完整評估社會心理環境對一般人異常行為的影響力。

情境的力量有多重要?最近有一份回顧研究針對百年來社會心理研究搜集了超過2.5萬個研究結果,總共有800萬人參與這些研究。這份雄心萬丈的編纂工程運用了統合分析統計技術,對各式各樣研究發現進行量化的概括,目的要找出這類經驗研究結果的效應程度及一致性。綜觀322個分開的統合分析可得出一個總體結果:大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已經產生了可觀的效應值(effect size),也就是說,社會情境的力量具有可信度和穩健性效果。

這一組資料已重新拿來針對特定主題的研究——以普通人虐待行為的社會脈絡變項及原則為主題的研究進行分析。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找到1500個分離的效應值,這些效應值顯示出情境變項對行為影響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她得出結論,「社會心理學證據強調社會背景,換句話說,也就是人際關係情境的力量。針對人際關係對善惡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已累積了一世紀的知識,這些知識的範圍橫跨各式各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