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實驗室裡的去人性與道德背離 >

實驗室裡的去人性與道德背離

我們可以假設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時間裡是有道德的動物。但是道德可好比汽車排擋,平常打到空擋的時候,道德會在,但如果汽車停在斜坡,汽車和駕駛就會緩緩向下滑動。這個時候,自然情境就會決定結果,而不是駕駛者的技巧或意圖。這個簡單的類比理論,可以捕捉道德背離理論的中心主旨,是我的斯坦福心理系同事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n Bandura)發展出來的。下一章我們會回顧他的理論,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一些好人可以被引導去做邪惡的事情。

我們首先回到班杜拉和他的助理所執行的實驗性研究,說明道德如何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技巧來羞辱潛在的受害者,而道德的淪喪竟可以那麼輕易。一個精簡的描述,就可以展現去人性化的力量,單一個字便可以增加對目標的攻擊性。先來看看,這個實驗是怎麼進行的。

想像你是一名大學生,志願參加一個問題解決團體的研究,團體共有三人,都是來自相同學校的學生。你的任務是幫助其他學校的學生改善他們的問題,策略則是懲罰錯誤。懲罰方式是執行電擊,並且在連續的試驗中增加電擊的強度。記錄你的名字和其他團體成員的名字之後,助理便離開,告訴實驗者研究可以開始進行。你將會有十次嘗試,可以自行決定對另一個房間裡的其他學生團體使用何種程度的電擊懲罰。

偶然你會通過對講機聽到助理對實驗者抱怨另一群學生「感覺很像動物」,你並不知道這也是實驗腳本的一部分。而你也不知道,在另外兩個情境中,其他兩組和你一樣的學生都已經被隨機分配,由助理描述其他學生是「和善的人」,還是不下評語。

如此簡單的評語會產生任何影響嗎?一開始似乎沒有。在第一次的嘗試裡,所有的團體都只使用低度的電擊,大約是第二級。但在聽到他人評語之後,每個團體的反應就不同了。對其他人一無所知的人,會給予平均第五級的電擊:以為其他人是「和善的人」,就會比較仁慈,給予顯著較少的電擊,大約第三級;然而,想像其他人「很像動物」的這一組人,便會停止對他們的同情,只要犯錯就會換來持續增強的電擊,而且明顯高過其他情境,增加到最高的第八級。

請仔細想想,這些簡單的評語在你心中運作的心理歷程。只是無意中聽到一個人的評語,一個沒見過面的權威者告訴你,那個跟你一樣的大學生看起來像動物,這些單一的描述,就可以改變你對這些人的心理架構,會讓你對理應和你相似的友善大學生的印象變得疏遠。新的心智狀態對你的行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對於為何會給「像動物」的學生這麼多電擊,這些實驗學生事後解釋是為了要「給他們好好上一課」。這個例子使用實驗性的控制方法,研究發生在真實世界中會導致暴力原因的基本心理歷程,這將會在第12章和第13章有延伸的探討,也就是針對邪惡,行為科學家如何研究各種不同面向的心理學。

選擇是否讓道德標準參與其中的能力……幫助解釋人們為何可以在前一秒野蠻殘酷,而下一秒卻有同情心。

——阿爾伯特·班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