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生活中的行為心理學 > 採用心理威懾:讓對手聽你的 >

採用心理威懾:讓對手聽你的

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恐懼、戰勝怯意,這便是恐嚇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礎。適當地恐嚇多用於在較量的開端處,這樣可以為自己建立心理優勢,從而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與人較量,先要學會提高自己的膽量,滅敵人威風。當你滅了對手的威風,那麼,離戰勝對手也就不遠了。

廉范是趙國名將廉頗的後裔,做過雲中太守。當時,匈奴大規模入侵,廉范就率領部隊,前往邊境抵禦匈奴。

匈奴人多勢盛,廉范的兵力弱小。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戰士們每人將兩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點燃其中的三個頭,另一頭拿在手中,分散在營地和營地周圍列隊,頓時火點如同滿天的繁星,很是壯觀。匈奴軍隊遠遠望見漢軍營地擴大,火燭甚多,以為來了許多援軍,大為驚恐。

廉范對部下說:「現在我們的謀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襲匈奴,使他們不瞭解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這樣他們肯定會嚇得魂飛膽喪,我們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殲滅。」

清晨,敵人將要撤退的時候,廉范命令部隊早起吃了飯,然後直奔匈奴營地,正趕上天刮起大風。廉范命令十幾人拿著戰鼓埋伏在匈奴營房後面,同他們約定,一見大火燃燒,要一邊擊鼓,一邊呼叫。其他人都拿著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敵營大門的兩邊。廉范於是順風放火,前後埋伏的人擊鼓的擊鼓,吶喊的吶喊。匈奴軍隊來不及防備,亂作一團,慌亂之中自相踐踏,死亡上千。廉范又領軍趁勢追殺,殺敵數百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從此以後,匈奴再也不敢侵犯雲中了。

恐嚇的前提之一便是樣子要裝得像模像樣,只有對方產生了怯意,才能將對方唬住。一個膽小自卑的人無法使用恐嚇招兒,弄不好還會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強說到底是勇氣的較量,意志的搏鬥。

很多人一聽說要與強敵對陣,內心大都會產生恐慌,或者想臨陣脫逃。其實,這種做法等於自甘失敗。如果你能先發制人,就可減輕這種心理壓力。一旦先聲奪人取得成功,佔據了心理優勢,對方便有可能產生恐慌或失意,恐嚇便可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是把握住主動權的問題了。

戰國時代,各國爭雄,互相侵擾,為了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一大批善於辭令的謀臣辯士便應運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訴安陵君:秦國願意用土地500里來換安陵。安陵君說:「承蒙大王照顧,用大的換小的,真是好極了。不過,我們的土地是祖先傳下來的,我不敢調換。」秦王知道後很不高興。為了說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國。

唐睢來到秦國,拜見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對唐睢說:「我用500里的地方來換安陵,安陵君卻拒絕我,這是什麼道理?況且,秦國已經滅掉韓國、魏國,安陵君只有小的地方卻偏偏存在,是因為他是個謹慎的人,我沒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緣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來擴大安陵君的地盤,他卻違抗我,這不是輕視我嗎?」

唐睢說:「不,不是這樣。安陵君從祖上繼承的土地要永遠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調換,何況500里呢?」

秦王聽了甚為惱怒,說:「你可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

唐睢說:「我沒有聽說過。」

秦王說:「天子一發怒,會使百萬屍首橫地,鮮血流淌千里。」

唐睢說:「大王可曾聽過布衣之士發怒嗎?」

秦王說:「布衣之士發怒起來,也不過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腳,用腦袋撞地罷了!」

唐睢說:「這是平常人的發怒,不是士人發怒。從前,專諸替公子光行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衝擊月亮;聶政為嚴仲子殺韓傀的時候,白虹穿過太陽;刺客要離刺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的時候,蒼鷹在宮殿上撲擊。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他們的滿腔怒氣還未迸發,上天就降示預兆。現在加上我,將要變成四個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發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屍體雖只兩具,流血不過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喪服。現在是時候了!」說完,拔出寶劍,躍起身來。

秦王嚇得變了臉色,聳身長跪,向唐睢道歉,說:「先生請坐。我明白了,韓、魏兩國所以滅亡,而安陵只有50里還能存在,就因為有先生你在啊!」

秦王用500里換安陵君的領地,顯然是個政治陰謀: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換,500里地很顯然不能到手,從而失去了祖傳的「根據地」;如果不同意交換,則背上了輕視秦國的罪名,也會被吞併。安陵君岌岌可危。然而先秦時代,「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唐睢胸有成竹,以布衣之怒相對,辨析常人之怒與士人之怒的不同並連舉三例之後,用「倒在地上的屍體雖只兩具」對「百萬屍首橫地」,用「流血不過五步」對「鮮血流淌千里」,結果是士人之怒會使天下人都要穿喪服,同時拔劍躍身,宣稱「是時候了!」嚇得秦王連連道歉,放棄了侵吞安陵的計劃。沒有唐睢的針鋒相對,安陵君怎麼能自保呢?

俗語說:「先下手為強。」在人際交往中,雖說不是刀槍相見,但存在一種心理優勢由誰取得的問題。有的人處於有利地位,認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別人的東西就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對這種人你要從實力上見真章自然不行,應該意識到,他能威脅到你靠的是實力,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威脅到他的軟肋。以硬氣的態度發出威脅,就可能達到挫其銳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