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意識光譜 > 推薦序 意識大統一理論的誕生 >

推薦序 意識大統一理論的誕生

意識研究大師

約翰·懷特

1973年,我還在美國加州的意識研究科學學會(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IONS)做通信主管,當時我收到了一封信,請求我們對某項意識研究項目提供經濟支持。寫信人就是肯·威爾伯。

當時威爾伯只有二十四歲,是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學院生物化學系研究生。他當時就差一篇論文就能完成博士學位的要求了,因此,希望能從手頭的科研工作中暫時抽身一年時間,專注於他多年來一直探究的另一個領域:心理學中更高的意識層次。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的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

威爾伯對東西方心理學進行理論研究的提議看上去就價值非凡。但是當時的經濟狀況讓IONS無力資助更多有價值的項目。實際上,當時的IONS由於沒能獲得計劃中的財政支持而瀕臨破產的危險。我遺憾地告訴威爾伯,我們無法提供他所需要的款項。不過,我還是鼓勵他繼續盡其所能地研究下去,因為這個項目聽起來頗具價值。

大約過了一年,在我離開IONS回到康涅狄格後,又收到了一封信,是威爾伯寫來的。他真的一直在這個項目中埋頭苦幹,儘管缺乏來自機構的資助,但他還是找到了出路——在當地一家飯店裡當洗碗工,從而寫成了一本長篇累牘的著作《意識光譜》。重點是,他在信中問我能否幫他找一個出版商。

立志於研究意識的威爾伯胸懷遠大抱負,我很高興能夠幫助這樣一個年輕人,特別是當我通讀了他發給我的手稿之後,更堅定了幫他的信心。就如同後文中超個人心理學協會的前任主席詹姆斯·法迪曼博士(Dr.James Fadiman)所描述的那樣,威爾伯寫出了「繼威廉·詹姆斯之後,有關意識的最為合理、最通達的著作」。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並意識到自己在道義上有責任支持這本著作的發表,於是我彷彿將它當做了自己的分內事,向許多機構推薦此書,我記得我一共找了33家出版商想從中找到一家將它出版。神智出版社(The Theosophical Publishing House)的資深編輯羅斯瑪麗·斯圖爾特(Rosemarie Stewart)認為《意識光譜》具有出版的價值,出版經理克拉倫斯·佩德森(Clarence Pedersen)也贊成她的意見。他們一起將它推薦給了出版委員會的成員們,而他們也都同意並接受了這本書。《意識光譜》終於在1977年正式發行了。就在那時,威爾伯邀請我為他的著作作序。我很驚訝,也深受感動。

從我們第一次聯繫至今,我看著威爾伯在諸多領域中取得了豐碩的成就,既有作為一個作家的,也有作為《回觀》雜誌前任主編的,並且這些成就在宗教、學術和知識分子圈子裡引起了廣泛而極其熱烈的關注。12本著作、大量短篇作品,論文、審閱和評論,這些成就代表了意識研究領域中一處重大的概念性突破,而你現在即將閱讀的就是這些成就中的發軔之作。威爾伯將一切主題中最為困難的一種——意識的本質,通過優雅卻簡明、讓人能輕鬆領會的方式呈現出來。他的理論扎根於對開悟(enlightenment)本質頗有見地的理解之中,並通過敏銳的學識和優雅的文風躍然紙上。這一成就的重要性再怎麼誇張也不顯得過分。如果給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探索打個比方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一天,我正在攀爬一座心智(mind)的高山,並艱難地試著征服途中一個極其陡峭的巔峰,這時我向下望去,看到平原遙遠的那一頭,肯·威爾伯正邁著大步向著山麓丘陵走來。接著他加速了、小跑起來,很快爬上了海拔較低的地方,但他並沒有在上坡時減慢速度,而是展示出他那登山運動的稀世天賦。他不僅沒有減速,實際上還跑得更快了。他邁著優雅的步子衝過了極長的一段距離,讓像我這樣的旁觀者瞠目結舌。然後,他竟然啟動了冥想的噴射推進器,一躍抵達了靈性的最上層!而我只能站在那裡,屏住呼吸,看著他劃過天空留下的軌跡,欣慰地笑著。《意識光譜》集心理學、心理療法、神秘主義和世界宗教四者之大成,是一場有關人類認同的獨一無二的探討。利用來源於物理學的概念:電磁光譜,威爾伯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個性就是一種意識的多層次展現或表達,這就好比電磁光譜是一個典型電磁波的多波段表達一樣。

物理學家們將電磁光譜分解開來,將它們分別稱為無線電波、X射線、紫外線、紅外線等不同的波段,與之相似,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和體系也將意識「切割」開了。他們有的專注於更為人普遍感受到的意識狀態;還有的則研究著更為崇高的靈性體驗領域。但不管怎樣,如果我們從威爾伯提供的視角來觀察的話,它們都可以整齊地排列成一個天衣無縫的連續體。照他的話來講,意識研究中存在的不同理論可以「整合並綜合為一個光譜、一條彩虹」。因此,他的意識模型不僅合理地將神秘主義、東西方心理學化為一體結合起來,而且還清晰地講明了西方心理療法的各種理論。而就像開悟本身一樣,它將所有的理論進行了闡釋,同時也超越了所有的理論。

對應所謂的長青哲學(perennial philosophy),威爾伯研究的可謂是長青心理學了,它是一種人類認同觀,它將對宇宙萬有或一切萬有的認同視為終極認同。意識光譜勾勒了人類經歷的主要意識層次或結構,之後上升到對神性的證悟,再到終極認同,最後從一切生物之源中認識到自我與神性。

大體上講,威爾伯在書中闡述了意識的六種主要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這些階層統合起來涵蓋了人類經驗的完整範圍,從靈魂中那些壓抑的陰影碎片,到心身有機整合在一起的更高階層,繼而超越它們進入超個人的領域,直達那已談不上是階層,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容,無隙而至無限,無時而至永恆,超出太虛」的終極階層,而威爾伯描述了這些階層的本質。

在自我(self)的真正本質覺醒之前,人類的存在具有二元對立和幻覺的特徵。每一個階層都有它自己獨特的二元對立和幻覺。威爾伯指出,不同的東西方心理學流派都對這兩個特徵進行了細緻的探索,且對各個階層中出現的紊亂、病理和苦難都有著很有價值的見解和很有效果的療法。但是只有當我們以整合的眼光看待這些階層時,才能發現存在的不二本質,也才能透析原本存在於不同心理學派之間的表層矛盾。

例如,一方面,弗洛伊德發出必須「壯大」自我的命令,而另一方面,瑜伽和佛教則有超越自我的訓誡,一個人怎能讓這二者融合為一呢?威爾伯令人信服地向我們演示了只有在接受多維意識的概念後,才有可能理解這些理論所具有的同等的正確性。從他的觀點來看,弗洛伊德學派的理論在幫助人們通過陰影層時確實很有效果。但是,一旦經過了這一層面,它們就變得沒有意義了,修習者必需求道於其他的心理學流派,而這只不過是由於他所處的情境從本質上已經不是弗洛伊德的了,這就好比牛頓的經典力學在解釋亞原子水平現象時幾乎毫無用處一樣(這就是人們發展出量子力學的原因)。有可能一個人的自我(ego)非常成熟,與家庭、社會和環境都有著良好的互動,卻依然無法很好地上升到超越自我的那些階層。超個人心理學和靈性心理學,比如榮格學派、心理綜合學、全世界的宗教和神秘傳統,這時則成為了化解一個人身纏的憂慮和痛苦的最佳選擇。

光譜心理學從涵蓋了一切意識研究和靈性心理學的卓越視角出發,將肉體、心智和靈性優雅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出它們的長處和不足,在需要的地方加以闡釋,在必要的地方予以改正。錦上添花的是,威爾伯將這些理論通過一種愉悅的文風呈現了出來。

威爾伯在靈性方面的理解、創造,及其學術與文學能力讓他成為了意識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愛因斯坦」。「不可或缺」的原因在於自從20世紀60年代的迷幻搖滾風潮之後,人們對於高層次的意識狀態、東方宗教和神秘主義、心理技術學、認知論及相關主題萌發了越來越大的興趣。鋪天蓋地的文章、書籍、雜誌、講座、課程,大量的關於意識的理論和模型見諸媒體。但是,理論間若不是經常彼此矛盾,就是處理數據的方法不普遍、不完善,再就是方法不兼容。

於是人們需要在意識研究中尋求一種「大統一理論」(Grand Unification Theory, GUT),就像物理學家在尋求一種能將所有的物理學力:重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以及之後的超負載力統一為一個簡潔整體的GUT一樣。

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多虧了肯·威爾伯,這樣一種意識研究GUT橫空出世了。它來源於《意識光譜》,並經過了他的其他成就中更精華、更準確的推敲。威爾伯以嚴謹踏實的智慧與令人信服的學術方式,向我們展現了歷朝歷代的賢者、聖人和救世主們向我們傳達的實相。他帶來了含攝自然、文化、宇宙意識的「統一場論」,令人眩目且折服。他所統一的「場」是一切知識的場域,包含心理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心理玄學、人類學、神話學、思想史、經濟學、生物學以及物理學。他的理論公式與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有著完全等同的重要性和同樣深刻的見解,而且他們都在差不多的年紀完成了這番突破性的成就。威爾伯的著作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新典範奠定了基石。他作為一種世界觀的鼻祖,將影響我們的心理、社會、醫療、學術和宗教機構,而這種影響的深度與達爾文、弗洛伊德以及愛因斯坦的成就相當,從此世界將大為改觀。